第189章 夺权
中秋节前两日,宫中传出消息,卢婕妤平安生下一位小皇子,皇上大喜,当即为小皇子赐名,并宣布大赦天下为小皇子祈福。
京中百姓的“思想觉悟”很高,正好赶上中秋节,处处张灯结彩,简直比去年过年的时候还热闹几分。
周边府衙为了防止流民“作乱”,特意在城郊各开几处粥棚,把流民都引过去,若不是街道两旁成片关闭的店铺,真的会给人一种回到北疆开战前时的错觉。
怀泽和常宁商议着也开了处粥棚,就算是为两个孩子积福了,闻芝还特意拿出自己积攒已久的一小袋金子,请求常宁把这些金子都换成粮食救助流民。
皇上在宫中设宴,款待王室宗亲和正三品以上的重臣,皇城处处被装点得热闹喜庆。
刚入夜,怀泽便带着常宁和闻芝去街上看灯,今年的灯会里还有刚从江南传过来的新花样,不少人围着莲花状的巨型花灯祈福,怀泽本不想凑热闹,却被闻芝拉着挤了进去。
周围有不少叫卖的商贩,怀泽挑了两个精致的花灯给常宁母女,闻芝举着花灯兴奋得很,嘴里念叨着,明日定要和学堂的小姐妹分享见闻云云。
突然街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随即许多禁军打扮的兵士出现在街上,招呼着街上的人群回家,说是皇上下令全城戒严。
闻芝被这个变故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怀泽和常宁拉着往自家马车跑,幸而他们距离闻府不远,不过两刻钟便回到了家。
怀泽赶紧命令护卫紧闭门户,看好各处小门,千万不能让人趁机翻进来,若是有贼人敢侵扰,便直接捆了,等外头恢复正常之后再扭送到府衙。
怀泽从书房抽出长剑,这还是去年李凌江送给他的,当初李凌江还说万一什么时候能用得上,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常宁和闻芝也都各自拿着趁手的武器,他回头看见方先生挡在常宁身前,柳条也寸步不离地把闻芝护在身后,这才放心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府外。
外头的哨声还未停,紧接着便是快马疾驰的声音,只能从衣服上依稀分辨是禁军,如今四处消息不通,只能见机行事。
常宁有些担心娘家的情况,两个哥哥都不在,大哥还是个不顶用的,剩下的全是妇孺和半大孩子,可现在这情形,即便她想去娘家也过不去。
“你不必担心,常青走的时候已经安排好了,常家的护卫都是随他在战场拼杀过的,定能护全家周全,咱们万不能自己乱了阵脚。”
常宁点点头,这才稍稍安定了些,她试探着问道,“夫君你说,这回又是什么事?会不会是?”
她的话说得隐晦,但怀泽如何不知其中含义,“我也不知,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个时机实在有些凑巧。”
常宁沉默不语,脸上的忧愁更甚,是啊,这个时间实在太巧合,小皇子刚降生没两天,想来是皇上和许竟其中一派动了手,想趁机除掉对方,但至于是谁先动的手,就不得而知。
闻府众人还算镇定,毕竟闻府在京城靠外的位置,距离风波的中心更远些,昏黄的烛火下,第一次经历此事的闻芝小脸发白,抓着柳条的胳膊不肯松开,一直到天亮,她的眼睛始终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消息。
突然,大门处响起重重的叩门声,怀泽带着几个护卫提剑到了门房,叩门声越来越急,护卫刚问了一句是谁,门外的人就迫不及待道,“姑父,是我,常询。”
怀泽赶紧让人把正门打开,常询一溜烟进来,等到正屋看见常宁才敢大口喘气。
常宁拉着他的胳膊焦急地问道,“询哥儿,你怎么来了,母亲可好,嫂嫂们可好?”
闻芝给他倒了杯茶,常询一口灌下,才感觉自己缓过来了,他的语气前所未有的急躁。
“家里一切都好,只是皇上不大好。”
此时屋里只有怀泽一家三口,常询说话也不再顾忌,此事关系重大,这也是常夫人让他亲自过来传信的原因。
“昨夜皇上在宴席上突然昏迷,十几位太医都诊不出病因。”
怀泽和常宁对视,看来这回应当是许家动手了,如今皇上有了后嗣,地位也越来越稳固,若是再晚些动手,怕是许家就更没有胜算了。
“所以太皇太后和太后指定了许竟监国吗?”
常询的表情有些难看,听到怀泽的话艰难地点点头,继续说道,“祖母特意让我来告知姑父,此回怕是二伯和姑父都会有麻烦,还请姑父早作决断。”
怀泽点点头,让他们姑侄在屋里说话,自己则去了书房,他和常青当初都曾经针对改革一事表过态,这回怕是逃不过被贬的结果,估计又是被外放到某个偏远的地方,他自然不想让常宁和两个孩子跟着自己受苦。
想到这里他提笔,分别给常青和闻老爹写了封书信,等京城解了戒严,就让常宁带着两个孩子往信州去。
外头的戒严尚未松动,毕竟许竟已经开始监国,如今怕是正在忙着和昨日赴宴的重臣对峙,思及此处,怀泽忍不住狠狠在桌子上捶了一拳。
若是许为监国,他绝不多说半个字,毕竟许为和李宣一样都属于实干派,当初先皇还未着意提拔许家时,许为就已经官至六部尚书,可见着实有真本事。
可许竟简直和先皇一个性子,若是他监国,怕是要重蹈先皇的覆辙,估计到时候赵国的使臣吹捧几句,就把秦州城割让给对方了。
他到底是文官,最坏的结果无非被罢官,可常青和常平兄弟不同,历来在这种时候武将的处境都比文官危险许多,搞不好连命都得丢掉。
第二日一大早,京城戒严解除,怀泽本想告假两日避避风头,却被吏部的主事告知,首辅已经严令,大朝会不允许官员告假,他嘱咐常宁赶紧收拾行李,准备去信州投奔闻家几位长辈,自己则英勇就义般地去了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