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进军汝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陈飚感到有些奇怪,他并没有收到曹操增兵汝南的消息,这么大的事情,暗卫不会一点消息都收不到。
“我们也是三天前才收到消息的。”看来陈飚又和暗卫的消息错过了。
“增了多少兵,如今谁是汝南主将?”
“原本李通和满宠聚兵一起,兵力约一万,今夏侯惇、李进、董昭率一万青州兵驻守上蔡,应该是以夏侯惇为主将。”
陈飚倒没觉得吃惊,毕竟他能想到攻汝南,曹操也能想到他会攻汝南。战场之事,哪能顺心顺意?
“士元,这事你怎么看?”这时应该是庞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庞统似乎有些沮丧:“汝南兵力增加,我军再去谋夺,已是失去战机,若是仍攻汝南,唯有强攻,只是,曹操已洞察我军攻汝南之举,恐怕仍有安排。”
“士元勿在意,战场之事,哪能次次如愿?我军准备几个月,已是妥当,如若不计划出兵,反而不美,曹操已有准备,并不代表我军没有机会。”
“好吧!”庞统想了一下,又说:“那干脆仍攻汝南,江夏兵力北上,九江兵力西进,集两郡兵力攻汝南。曹军援兵来时,依靠九江兵力,阻敌援军,若成,汝南必落我军之手。”
“只是却月城到汝南有近八百里路,这路程不近,粮道难以保障。”
陈飚想了一下:“无妨,我大军攻破汝南县,在汝南县驻扎下来,与上蔡相望,一方面解决粮道问题,另一方面震慑上蔡。”
汝南县在上蔡县的南部,两县相距百里左右。以前汝南县曾是汝南郡的治所,后李通驻军上蔡,上蔡便成了治所。
随后,陈飚又下了道命令给驻扎在琅琊开阳县的吕蒙,让吕蒙寻找机会夺下青州。看来,他还是应该在青州先动手。
只是,青州方向兵力不足,他担心孤军深入。陈飚一直很谨慎,是以才到今天都没发动,如今该是发动的时候了。
几天之后,大军出发,陈飚以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和高顺为将,率两万两千兵力,向汝南郡进发。
十天以后,大军进入汝南郡境内,又过了两天以后,大军攻占汝南县。陈飚让大军驻扎了七八天时间,储备粮草。他留下两千军队驻守汝南县,率两万大军继续前进,兵临上蔡城。
陈飚占据汝南县时,在上蔡的曹军已经得到情况,夏侯惇作为主将,连忙快人上报消息到许都。
大军安营扎寨之后,陈飚让大军休息了一天,然后列阵于前,夏侯惇吸取教训,不敢待在城里被投石机攻击,他也列阵与陈军对峙。陈飚、黄忠和高顺三人上前,曹军夏侯惇、李通、李进三人也上前。
“原来是夏侯将军,失敬失敬!”陈飚数次跟夏侯惇交战,两人也熟了起来。
“车骑将军好!”
“今我率五万大军于此,并且早就打探了,上蔡只有两万军力,夏侯将军,不如你投降吧?”陈飚自然知道夏侯惇不会投降,他不过吓唬一下对方而已。
“哈哈哈哈,车骑将军可别忘了,我军也有斥候,早就打探过了,车骑将军只有两万兵马。”
“哦!难怪你敢出来与我大军对峙,但你上当了,此乃我诱敌之计,若不如此,你又如何会率军出来呢?”
夏侯惇顿时语塞,难道自己真的中计了?李进察颜观色,看出夏侯惇的疑虑,便说:“车骑将军攻城向来依赖投石机,想必不会施诱敌之计!”
夏侯惇这才恍然大悟,陈飚都巴不得他在城里挨打,怎么可能行诱敌之计。
李进突然向高顺打了个招:“高将军,你我上次见面差不多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高顺看了他一眼:“不错,当年我和温侯退出兖州时,曾中了李将军之计,吃了次败仗,今日正好报此仇。”
陈飚有些疑惑,听高顺的话,这李进曾打败过高顺和吕布,但这家伙似乎在历史上似乎名不经传。
“当年不过侥幸而已,今日正该较量一番。”
“好!我恭候着!”高顺抱了抱拳。
“夏侯将军,看到诸将都等不了,你我之间就开始大战吧!”
“好!”双方正准备各自调头。
突然,陈飚又调头过来,对着李通:“李通,我给你机会,既然你不愿意,战场上决战吧!”
陈飚虽说得隐晦,但夏侯惇和李进不是傻子,自然看出他曾拉拢李通,却被李通所拒。
“战场上我必以死报丞相!”
回到自己的阵营,陈飚就稍作安排:“文理、文长,这次你们俩上阵吧。”黄忠年纪有些老迈了,陈飚不想让他上去冲阵。
对面,夏侯惇也做了准备,以李进和李通进行冲杀,双方大战开始。
战鼓擂起,喊杀声震天,战场上尘土飞扬,士兵拼命厮杀,充满着悲壮的气息。
高顺乃沙场老将,经验丰富,魏延步入壮年,也是悍勇。曹军中,李通和李进都是征战多年的老次,统兵能力强。
双方杀得难舍难分,很快就过去了半个时辰,仍是不分胜负。陈飚看到形势,觉得再战下去也没有意见,便下令收兵。
首次交手,双方算是不分胜负。几天之后,夏侯惇主动约战,陈飚自是不甘示弱,双方再次大战一场,仍是不分胜负。
庞统找到陈飚:“主公,这夏侯惇很显然是吸取教训了,选择野外作战,避开我军的投石机。”
陈飚也知道如此:“士元,你有什么办法?”
庞统想了一下:“这种正面作战,毫无策略可言,唯有死战,我军精锐,必能破敌军,只是我军恐怕损失也不会小。所以,我以为应避免冲杀,而应改为弩兵射击。”
陈飚也很忧虑:“只是若是我军出动弩兵,敌军必竖盾牌抵挡,也很难奏效!”
“主公应在冲杀时出弓弩,敌军虽有盾牌,但仍不能避免损失,如此积小胜为大胜,他日必有机会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