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什么鱼
随着鱼线被拉了上来,赵叶青看见一条比她第一条钓上来的鲈鱼还要大的鱼。
鱼身金褐色,肚皮雪白,全身没有一点鳞片。
穆奚抓着鱼嘴,把钩子取下来,缝衣针做的鱼钩几乎被掰得笔直。
“再挣扎一会,估计就要脱钩了。”
鱼身的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很是耀眼,赵叶青不住感叹,
“好漂亮的鱼,可就是没见过。”
穆奚也摇了摇头,“没见过。”
他们对于能活在高原湖泊里的冷水鱼的认知,确实比较稀缺。
一般来说,类似于常见的罗非鱼和淡水白鲳鱼,这些都属于热水鱼,水温在十二度以下,几乎不能存活。
高原湖泊的水除了地下水,还有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常年温度较低,鱼类品种也比较独特。
赵叶青冲着湖对面望去,远方的山峰高耸入云,如果不是天气异常,想来平日山上也是白雪皑皑。
穆奚把鱼放进桶里收了竿,“就这就够吃了。”
赵叶青钓了3条鱼,大的一斤多的鲈鱼,小的两条是上次捕到的那种无鳞鲤鱼,差不多六七两一条。
穆奚这条不知名的鱼,有三十多公分长,提了提起码有三斤重。
两个人吃完全够了。
赵叶青把鱼放在桶里,用从湖里打回来的水养着。
穆奚开始处理上午割回来的草。
原本的青贮饲料还剩下四十包左右,一包八十斤,混合干草能让羊吃上两个月。
最近又零散的做了几包。
穆奚低头看手表上的气温显示,原本四十多度的高温,现在还剩下三十一、二度。
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天气完全冷下来也是短时间内的事情。
牧草的储备需要加快时间了。
赵叶青把种子拿出来给他看,
“我打算多圈两个草圈子,把牧草多种一些,这玉米草也是高产的牧草,不耐旱倒是耐寒,现在种植正好。”
说罢她又翻开另一个袋子,“还有这大叶速生槐,我想着也种一些,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种成功本来还想着拿回家里,种在杨梅树旁边的低地草甸上的”
穆奚接过大叶速生槐的根系,“先试着种植,等有经验再取种植成功了的新鲜根系拿回去种,不会很久的。”
赵叶青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笑了笑,她只是有些想爷爷奶奶了。
现在天色还早,才下午三点多,穆奚说了声就出门割草去了。
赵叶青从工具房里把木犁拿出来,牵上小红也出了门。
原主人的种植地在往湖边走的方向,也是汇聚到湖里的一条小溪的附近。
赵叶青到了地方,种植地已经郁郁葱葱的长出了绿色的草芽。
最好还是得深耕一遍。
赵叶青给小红套上了木犁,缰绳留得很长,她站在后头扶着木犁,轻轻抖了抖缰绳,小红就开始往前走。
木犁是下面连着一块铁质的犁铲,犁铲插进土里被带着往前,平实的土地就被翻开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真正操作这个犁,扶犁扶的不是很稳,有些歪斜,慢慢吸取经验,一路过来到了后半段就已经慢慢变直了。
底下几乎没有石头,犁的很快,小红也很听话,轻轻扯扯缰绳就知道要掉头。
可掉了头就不愿意动了。
赵叶青松开犁,走到前面摸摸它的头,“怎么了这是?”
小红的头撇向一边。
赵叶青心领神会的走过去,嘎了一把牧草走过来递到它嘴边。
小红动了动鼻子,把草卷进嘴里。
这回赵叶青再回头去牵绳,小红就愿意走了。
她之前预想的,还要扩大一些小麦种植地,让小麦和青稞地都能达到半亩地大小。
一亩地六百多平,半亩将近三百平。
犁铲的宽度不过两掌,按照她的速度,要犁完半亩地,得花上一天的时间。
才犁了几个来回,天就已经暗了下来了,赵叶青把犁解下来,牵着小红回家。
到家的时候,厨房里已经传来了饭菜的香气。
穆奚从里面探头出来,看到她衣服上都是尘土,擦擦手走出来。
把赵叶青手上的木犁接过去,拿到屋后的水井边上,用水把上面的土洗掉,才回到厨房。
赵叶青把小红拴好后,洗了把脸,走进厨房。
饭已经做好了。
穆奚把锅盖打开,里面有两个盘子,盘子里是两条蒸好的鱼。
一条是赵叶青之前念叨的无鳞鲤鱼和今天穆奚钓到的金褐色的大鱼。
穆奚把两个盘子都拎出来,开始调味。
无鳞鲤鱼上面淋上了些酱油,小葱切丝,摆在鱼身上,用热油一泼,一阵滋滋啦啦的声音响起。
穆奚重新拿了一口小锅,里面是已经熬好的葱油,放在火上烧热。
另外一条金褐色的鱼,上面撒了大量的葱丝,把烧热的葱油淋在上面。
两道蒸鱼就做好了。
赵叶青先夹起无鳞鲤鱼,她迫不及待的想尝尝,是不是蒸出来的要比红烧的好吃。
鱼肉鲜嫩,轻轻一戳就掉了下来。
夹起来放进嘴里,果然比红烧的要好吃,肉质极其鲜甜,配上豉油的咸鲜,那股子鲜甜被成倍的放大。
赵叶青又迫不及待向另一条鱼伸出了筷子。
第一反应就是细嫩。
鱼肉甚至比刚才那条还要嫩。
之前那条鱼的鱼肉戳下来一块时,能看见里面的肉质像是小小的蒜瓣一样。
这条鱼的肉,却是细腻到都几乎不成组织,鱼皮满满的胶质,用筷子戳开的时候,还能看见果冻状的鱼腩。
赵叶青把小心翼翼的把鱼肉夹起来,肉在筷子上‘duang~duang’的颤动。
轻轻放入口中,舌尖刚感受到鱼肉,鱼肉就已经化在了口中。
穆奚调制的葱油是沪省的口味,鲜香回甜,和这鲜甜的鱼肉极为的和谐。
赵叶青只觉得自己小半辈子的鱼都白吃了。
这么好吃的鱼,为什么不养殖呢?
赵叶青快吃哭了。
这么好吃,不养殖可能是技术问题,但却又不被抓到市场上贩卖,想来只有一个原因。
这玩意儿估计又是啥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