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搬运工 > 第268章 奉天靖难

第268章 奉天靖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恭亲王奕被韩林安排,接了安抚宗室的差事。韩林需要他避嫌,他也心里明白入了内阁本就是吉祥物,内阁要收拾自己嫂嫂就由他们去吧。

    京城里除了皇帝,还有近三万宗室,韩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发起狠来谁能拦得住?这么多条人命慈禧都舍得抛下,自己还替她操什么心,有时候恨不得吃了她。

    内阁会议上,韩林看到张苞的军事计划和请求两省协防的计划。感叹道:“这个张苞,胃口倒是不小!诸位都谈谈,此事要如何处理?”

    李鸿章率先发言:“这陕西巡抚冯誉骥不过一届书生,喜好书画,政务上未有鲜亮的政绩,要说他造反,我是万万不信的。既然陕西方面没有明显抗拒内阁的意思,还是不要动兵得好。”

    吴襄接着发言道:“如今宫中京中俱已安排妥当,各国大使也陆续进宫拜见皇帝生母。时间只对我们有利,这慈禧造反等得时间越长,就越少有人响应。善耆等人不会看不到这点,估计造反只在这几日了。”

    韩林点了点头,道:“嗯,令张苞先带少部分兵力过河,毕竟是内阁的剿匪差事,陕西不敢不认。

    一旦慈禧有了动作,内阁立即向陕西各府县发出不得从贼的命令。第三军全面行动,严厉打击犹豫不决和效忠慈禧的府县。”

    薛福成道:“甘肃和四川两省暂时就不要通知了,避免打草惊蛇,泄露了风声。”

    韩林道:“内阁致电左宗棠、丁宝桢,只是以山西捕快被杀一案为理由,要求两地严防边界,防止流寇入境。

    聪明人一点就透,以这两位总督的悟性,内阁专门为两个捕快之死发协防公文,其中深意自会察觉。”

    吴襄接过话头,说道:“北京查获情报,全国各地的满人组织疑似有人到处串联,万一有变,各地政府还需积极组织兵力,加以剿灭,避免成燎原之势。”

    韩林道:“对,内阁行文各省,命积极检查器械粮草、健全民兵组织,打击各种有组织犯罪,防止被叛乱分子利用。”

    薛福成、荣禄领命。韩林安排完这些事情,都有些急不可耐,迫切想到前线一展身手。薛福成以情况尚不明朗为由,极力劝阻韩林出行。韩林无奈,只得静待其变。

    果然,远在西安的慈禧正住在巡抚衙门,策划反叛一事。善耆、中铨等人已全面接手巡抚衙门政务。视巡抚、布政使如家奴,动辄拳脚相加,众人敢怒不敢言。

    善耆通过巡抚衙门近期的公文来分析,内阁已有全面围困陕西的动向。时机不等人啊,必须立刻发起勤王诏命。

    最终向各省通电,号召各地勤王。

    “今有窃国大盗韩林,带兵入宫,弑君窃国,秽乱后宫。屠杀宗室,祸国殃民。万幸有忠臣良将相助,太后得以逃脱。

    国不可一日无君,爱新觉罗载澜,系惇郡王奕誴第三子,人品贵重,素有贤名,值此危难之际,承继大统,继皇帝位。

    全国忠君之士,自当召集兵马入陕,勤王护驾,奉天靖难、剿灭国贼。帝后定不相负。”

    京城之中韩林等了数日之久,终于等到了慈禧的反叛通电,他差点就笑出了声来。心中暗自思忖道:“自己现在身旁连一支像样点的军队都没有,竟然还有胆量选择反叛!”

    这一局面实在是让人感到滑稽可笑。韩林不禁开始怀疑起慈禧是否真的了解当前的局势以及自身实力的强弱程度。怎么会如此愚蠢呢?

    薛福成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明。他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谴责西安方面发布的通电乃是伪造诏书,属于大逆不道之举!

    同时强调皇帝和太后都安然无恙地身处皇宫之中,请大家切勿轻信谣言。善耆和中铨二人犯下了叛国重罪,现已下令对他们展开全面通缉。

    最后,他呼吁全国军民保持冷静克制,各自坚守岗位,切勿轻举妄动。如有胆敢违抗命令擅自起兵进入陕西省境内者,一律视作叛逆乱贼,严惩不贷!

    荣禄所在的兵部发出命令,甘肃绿营兵集结于长武,四川绿营兵集结后进攻汉中。

    张苞先前已经率领着整整一团的兵力,犹如一支钢铁洪流一般迅速地通过了蒲津渡,并成功地越过了黄河。

    而此时此刻,潼关的守军们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既不敢轻易动手攻打这支军队,又不敢随意阻拦他们前进,只能小心翼翼地在附近严密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然而,如此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蒲津渡竟然仅仅只有一座老式浮桥!这无疑给大规模军队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限制。

    第三军的舟桥部队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高效的行动力。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旁边迅速搭建起了一座新式浮桥,为大军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曾纪瑞也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他手下的修桥项目部,立即投入到黄河大桥的建设工作之中。

    蒲津渡两岸成为了最为繁忙热闹的区域之一,数以千计的工人像勤劳的蚂蚁一样不断地穿梭往返于此。

    正好赶上了一年中的枯水期,水流变得异常缓慢微弱。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曾纪瑞下达了一道死命令:务必在三个月内圆满竣工!于是乎,山西省集中了大批的劳动力投入到这项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中。

    远在西安的善耆收到了来自潼关守将送来的紧急报告。在蒲津渡附近突然涌现出了数量庞大的军民群体,初步估计人数大约在五六万左右。

    这些军民来来往往,忙碌不停,而工程船只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更有士兵运送军械,恐有大事发生。

    善耆仔细地思考着当前的局势,他注意到虽然陕西的四周都出现了官军的异动,但从来没有像蒲津渡这样的大场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断定山西第三军的主力必定会从蒲津渡出发。

    此时,进入陕西的官军人数还不到两千人,如果不能迅速将其消灭并守住河边,利用天然的险要地势拖住官军,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善耆当机立断,下令潼关的一万大军出关,火速赶往蒲津渡,务必将敌军全部歼灭。然而,潼关的守将对于这个命令却显得有些不情愿。尽管如此,他还是带领着军队向北进发,执行善耆的指令。

    一是未得朝廷命令,擅自攻击山西军队,追究起来,自己可是要掉脑袋的。

    二是放弃雄关,在平原跟山西军交战,别看兵力十比一,自己的部队什么德行自己明白。胜算实在不大。

    守将在行军路上得到朝廷发往陕西各地的公文,方才得知西安已发生叛乱,要求各地接受第三集团军的安置,不得听从西安叛乱势力的指令。

    大军于是停在半路,善耆得知后,派人以守将妻儿性命做要挟,又升其为陕西提督,要求必须在明日击退过河山西军。

    潼关军无奈,只得继续前进。张苞得知此事,令山西境内一支军队迅速经风陵渡渡过黄河,连夜抢占潼关。

    大战一触即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