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逼宫禅让
藏区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韩林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任命溥芸为藏区的首脑,同时让刘锦棠驻守南方,张苞则镇守北方。
被解放的多余劳动力被编入了修路大军之中,虽然目前的条件还无法修建铁路,但通过努力保证公路的畅通还是能够做到的。
军政大局已经稳定下来,韩林迫不及待地赶回北京。他的第二个孩子即将诞生,怎能不心急如焚呢?
韩林率领着威武雄壮的军队,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西部地区,消灭了伪朝廷,这一壮举给国内的反叛势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随着各地小股势力的相继覆灭,摄政王的威望更是达到了巅峰。
内阁率领着众多官员为韩林举行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欢迎仪式,皇帝和其他宗室成员也亲自出城迎接。
韩林一脸肃穆地从那辆威严庄重的红旗车上走了下来,他的步伐稳健有力,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之力。
光绪帝也同样严肃地坐在车内,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起身,走出车厢。当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场面瞬间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这一幕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摄政王韩林已经与皇帝平起平坐,成为这个国家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
紧接着,韩林举行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献俘礼。他亲自将伪帝的头颅和数百名被俘的叛军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些叛军曾经妄图颠覆政权,但如今却成为了韩林的阶下囚。
随着献俘礼的结束,光绪帝当场颁布圣旨:所有叛军一律处以斩首极刑!同时,他还决定前往天坛祭祖,以告慰祖先英灵,并亲自赏赐给韩林一些御用之物,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慈禧被韩林秘密送至后宫,严加看管。再有出逃之举,必杀之而后快!
有功之臣自然少不了封赏,左宗棠受封魏国公,张苞受封昌都侯,刘永福受封贵阳侯,刘锦棠受封和田侯,董昭受封宁都侯。
繁琐的典礼一结束,内阁薛福成等几位大臣深知这一点,他们急忙找到韩林,劝说道:“如今局势大好,正是称帝的最佳时机啊!摄政王就不要再推辞了!”
韩林尚在纠结之中,如今列强都已实行君主立宪制,自己若仍然实行封建帝制,阻挡了资本的发展,纵使武力再强盛也难以招架。
经过深思熟虑后,韩林最终决定先登基称帝,掌握所有权力之后再进行制度改革。他颔首表示同意,并说道:“一切都仰仗诸位了!”
篡夺国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高超技巧的任务。虽然历史上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先例,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汉人篡夺外族的朝廷,这种情况实在难以找到可供抄袭的答案。
内阁成员们经过数日的商讨,终于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流程。韩林仔细审阅后,批准并下令开始实施。
为了避免满族人激烈反抗,内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和有利条件,将大量宗室以及八旗子弟调离京城。
而那些尚且留在京城内的老弱病残,则由情报部门严密监控起来。
同时,调遣河北实力雄厚的一个师进京驻守,与聂士成率领的卫戍部队相互协作但又保持警惕。此外,北海舰队还派遣了导弹护卫舰前往黄海地区进行警戒护卫。
政治上,发动各级省府县向朝廷上书请求传国于摄政王,学生、工人、民兵组织宣传讨论摄政王的登基必要性。各级报纸宣传部门皆可鼓励民间讨论。
为了照顾到那些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之人,内阁大臣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特意在全国各地精心炮制出一系列所谓的“韩林代清称帝”的符命图谶。
这些神秘莫测的图案和预言,仿佛是上天的昭示,让人们对韩林的称帝充满了期待。
更有甚者,当一颗罕见的彗星划过天际时,钦天监的官员们如临大敌,纷纷上奏称天象异常,这是国家即将灭亡的征兆。
而紫微星移位,只有让有德之君取而代之,才能化解这场灾难。
与此同时,李鸿章也在暗中积极活动,他私下里与各国驻华大使频繁接触,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尽管列强们对曾经的大清王朝怀有深厚的感情,但面对如今的局势,谁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位新崛起的强权人物。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大清外交部递交正式的国书,明确表示承认韩林为大清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从此不再以光绪皇帝为尊。
这日,内阁薛福成等人带领百官,入宫觐见皇帝。薛福成道:“汉王生于贫寒之家,起于行伍之中。威震海内,德布四方。中华从未有如此之盛。群臣合议,大清国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位于汉王。陛下安享清闲之福,岂不快哉!”
年方九岁的光绪帝闻言大惊,半天说不出话来。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急忙护持左右,哭道:“尔等世受皇恩,今日竟做出如此篡逆之事,举头三尺有神明,都不怕被雷劈死嘛。皇上,我们走。”
薛福成上前,一把扯住光绪帝的龙袍,道:“陛下,今日必须给予答复。”
婉贞一把扯过衣服,道:“一国之相如此失态,就会欺负我孤儿寡母吗?”
薛福成道:“依礼制,福晋只是一个外戚,哪里有权力干涉传国大事!”
婉贞拉着光绪就跑,道:“你们这些正人君子,有本事别要脸面了,来后宫好了!”
薛福成等文官束手无策,深宫中一帮女眷,都是要脸的文官,哪里敢闯。无奈只得悻悻而归。
次日,钱力、王贵带兵五十,持枪而入,闯入寝殿之前,请皇帝出殿议事。光绪帝大哭,只怕韩林要行不轨之事。匆匆更衣出殿。
薛福成道:“陛下早早禅位,方能护住性命。天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汉王在朝,不知多少人欲杀陛下。”
光绪帝还想跑,吴襄一把扯住衣服的一角。道:“答不答应,就一句话!”光绪帝浑身战栗,不能言语。
钱力掏出枪来,大喝一声:“印玺何在!”唬得一众太监急忙拿出钥匙来。
薛福成接过钥匙。打开皇帝的印玺柜。取出最是方正尊贵的皇帝之玺。盖在了起草好的诏书之上。
薛福成道:“皇帝陛下,将于明日在太和殿举行禅让大典!”
众官齐呼:“皇帝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