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122章 云骑都尉(一)

第122章 云骑都尉(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侯孝康告黑状这种行径,自然令人心中不齿。

    但忠顺王陈西宁也不可能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对他喊打喊杀,不说四王八公一系反对,太上皇那一关也过不去。

    侯孝康毕竟有着爵位在身上,又是一位老人家,陈西宁无非是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连银子都没有罚他,便挥一挥手让他走了。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忠顺王陈西宁提了一个醒。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周进这厮屡屡有着奇思妙想,动辄就能赚到数万两甚至数十万、数百万两银子,而且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他竟然还有着一份拳拳爱国之心。

    朝廷用度有所不足,这是众所皆知之事。但朝堂上这些王公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像是从没听说过一样。

    比如说荣国府,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亲自去讨银子,却也才从贾琏夫妇那里讨到了二百两银子,简直像是打发叫花子一般,贾氏一族那些混账东西,哪里还有一丁点儿为国尽忠的觉悟?

    以至于提起他们贾府,忠顺王陈西宁就气不打一处来。这等昧良心的武勋权贵,就应当褫夺爵位、贬为平民才是。

    倒是周进这小子,不乏赚钱的门路和方法,却屡次拿他所赚来的银子,做一些利国利民之事。

    周进这种重量级人才,庸者妒之,敌者恨之,若是没有人出面给他背书,继续让他自由发展,怕是有一些明枪暗箭,以周进现有的国子监捐纳监生的身份,没法让他独善其身啊。

    “也罢,上次周进筹办九边彩票一事,张首辅说要压一压他,便没有给他请功。这次周进又主持操办南北风月汇演,为撤回关内的伤残士卒募集遣散经费,不仅又一次帮助兵部解决了财源枯竭的大问题,还有利于大周朝的老百姓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尤其是那首《血染风采》的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士气。论功行赏,让他直接做户部主事,负责为朝廷开拓财源,也有着充分的依据。”陈西宁心中计较道。

    但这个提议放在朝堂上讨论时,却被诸位王公大臣给否决了。

    北静王水溶说,“周进属于乡下土财出身,他有功劳当赏,这一点是没错,但赏给他一些金银财宝也就是了。须知道,他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从龙之功。若是因为他有些许功劳,便让他做户部主事,让那些跟着周世宗打天下的老臣们,在九泉之下情何以堪?”

    水溶的观点,属于典型的血统论,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朝堂上有了实缺,应当优先考虑那些武勋权贵阶层子弟,周进不过是一个乡下土财,也配?

    他的这种观点,自然也得到了四王八公一系的一致拥护,都说周进这人太年轻,又没有功名在身,实在不宜让他骤得高位,去做户部司官,这可是正六品官员啊。

    以张楚为首的文官群体,也对忠顺王陈西宁的这个提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的意见是,周进有功是不假,但朝廷要职,应当授予那些具有功名在身的年轻人,周进才是一个普通秀才,国子监捐纳监生,若是他有心想出仕,可以让他参加吏部铨选,再授予其一个县学教谕或者县衙主簿之类的职务,这样不仅符合大周朝的人事惯例,也能够让周进有机会从基层做起,岂不是两全其美?

    “常言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让周进从基层做起,必然有利于他的成长,臣附议。”兵部尚书李春华也附和着说道。

    德正帝本来想依从文官群体的意见,想着只要他有心栽培,即便周进从县衙主簿做起,不过三五年时间,也能让他独当一面,平步青云。

    但他却发现,内阁首辅张楚在暗中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在仓促之间,下这个决定。

    等到散朝之后,德正帝便将张楚特意留了下来。

    “这是什么情况?明明是你们这些文官建议我说,让周进参加吏部铨选,授予他县学教谕或者县衙主簿之类职务。我在心里面都有了一个大致的盘算,打算让他担任大兴县衙主簿,先负责将土豆种植事宜全面推行下去,这也是他的强项。结果你却又在暗中摇头。争论了大半天,提出建议的人是你,否决这个建议的人也是你。联想到市井之中有过谣传,说是周进和张诗远二人,因为九边彩票一事的功劳分配问题,产生过龃龉。现在首辅大人先是不同意授予周进户部司官职务,随后又不同意周进参加吏部铨选,究竟意欲何为?若是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便有些说不过去了呀。”德正帝似笑非笑地说道。

    张楚躬身答道,“大周朝以文治国,若是周进真是治世之能臣,自然也能在科举一事上过关斩将,不至于连举人的功名都捞不到。眼下顺天府乡试在即,不如让他先参加乡试,无论中与不中,到时候讨论他的任职问题也不迟。”

    张诗远和周进之间有过密议,以周进对张首辅一系不满作为引子,诱使其他政治势力拉拢周进,从而有助于张楚更好地分辨朝堂上的敌我形势。

    这个密议知道的人并不多,仅限于张楚、张诗远父子以及周进等少数几个人知道。

    虽然说,目前成效还不多,仅捉住了孙绍祖这一条小鱼,但总算在铁桶一般的四王八公一系中,撬开了一道小口子。

    随着周进在大周朝的官场上逐步高升,这个密议所发挥的作用便有可能越来越大。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周进能在错综复杂的官场上先站得住脚,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以周进先有的身份,参加吏部铨选,捞一个县学教谕或者县衙主簿之类的职务,本没有什么难处,难就难在他才身具秀才功名,置身于庞大的文官群体之中,就是一个垫底的存在,要想顺利往上爬,实在是太难了。

    到时候周进一着不慎,出了差错,还需要张诗远出面捞人,那他这个暗探的身份岂不是就要立马曝光了?

    可若是张诗远不捞人,周进哪怕被忠顺王陈西宁所救,能在官场上安然无恙地活下来,但他必然也会对文官群体怀恨在心,也影响到他和张诗远之间的暗中交易。

    张楚绝对不愿意看到他好不容易布下的这颗棋子,就这么轻易被人所发现,相反,张楚还要给周进行一个方便,让他有一个接近武勋权贵阶层的可靠身份,从而帮助张楚打探出更多的绝密消息。

    “照我看来,周进确实论功当赏,不如就赏他一个世袭爵位好了。北静王那么喜欢拔擢武勋权贵子弟,认为他们才是大周朝的中坚力量,其他人想要得到一个肥缺,若非经过科考授官,可以说是千难万难。现如今,若周进也能得到一个世袭爵位,便也算是勋贵中的一员了。等到条件允许的时候,皇上若是再授予他户部司官一职,想必北静王就不会再度出言反对了。”张楚建议道。

    德正帝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便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

    对于帝王之家来说,在文官群体和武勋权贵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才是帝王之道。

    张楚话里话外,都在内涵北静王水溶是如何嚣张跋扈,干预朝堂人事动议,德正帝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但他也只能苦笑一声,权当作是没有听见了。

    忠顺王陈西宁也赞同赏赐周进一个爵位,以表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

    但在赏赐周进一个什么爵位的问题上,德正帝、忠顺王以及内阁首辅张楚等师徒三人之间,又再一次发生了分歧。

    德正帝陈安宁和忠顺王陈西宁二人认为,周进多次为朝廷募集经费,高达数百万两银子,不说三等伯以上世袭爵位了,那至少也得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吧?

    要知道,几千两银子便能买到一个从四品候补知府的官身,一千多两银子便能买到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头衔,周进功劳这么大,赏赐他一个正三品的三等轻车都尉头衔,应当不过分吧?

    但张楚却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周进这厮是他张首辅一系所要用到的人才,但若是周进首次封爵,就是三等轻车都尉,等到他主持土豆种植推广一事成功,少不得又要加爵,这样下去,怕是很快就能晋升为一品伯爷了,比儿子张诗远的地位还要高,张首辅一系还怎么好操控他,让周进这厮乖乖听话,指使他做事?

    “三等轻车都尉这个头衔还是有点太过了。周进确实是一个人才,即便皇上对他青眼相加,意欲大用,那也得把握好节奏,免得他到时候功劳太多,赏无可赏,反而导致他心生娇纵之意,辜负了皇上对他的一片栽培之心。倒不如先压一压,现阶段给他一个正五品云骑都尉的世职也就是了。”张楚建议道。

    “正五品云骑都尉也行,有这样一个身份,便省得侯孝康这种人老是看他不顺眼,尽挑他的错处,偏偏我们还拿他侯孝康没有办法。”忠顺王陈西宁也赞同这个看法,顺便在德正帝面前,给侯孝康上了一次眼药水。

    陈西宁的这番话,果然勾起了德正帝的满腔怒火。

    “这个侯孝康,还真是可恨,要不是周进这厮订婚那么早,我非得把修国公府的嫡小姐侯畅指配给周进为妻,让他亏上一大笔陪嫁不可。”德正帝恨声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