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清风剑 > 第232章 莫愁遗恨7

第232章 莫愁遗恨7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琏刘璟和辉祖增寿是老熟人,他们相互点点头,就代替了寒暄,然后,兄弟二人就帮着下车。谢华一见他们弟兄千里送来特效解药,彷佛在黑夜里看到了一线曙光,寒冬里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她忙走过去说道:“

    好,煎药的事我亲自来作。你们先下车,药很快就煎好,让你们爹先服下”

    刘琏领着大家从马车上卸三十来个瓦花盆,每个花盆里种着一尺多高,长着椭园形绿叶的草本植物,刘琏对大家说:“这种药简称‘针线包’, 可以解巨毒,它生长在浙东南一带,离土两个时辰即枯死而无药效。我们接到信后,知道徐伯父生了恶疮,便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准备好药,我们弟兄二人日夜兼程来南京。这种药很怪,不能离本土,我们一路浇的都是浙南的水,盆里的土是原土。所以它们才能活到现在,每天吃三棵,三天后就有奇效,我们希望没有耽误时间。”

    谢华把刘琏两弟兄带到徐达的床前,大声对徐达说道:“天德,你看谁来了?这是刘伯温的大公子、二公子专给你送解药来啦,你等一会,药煎好后就送来。……”

    刘琏和刘璟弟兄忙上前见徐达:“徐将军,我们是刘伯温的……”

    徐达费劲地睁开双眼,看刘氏弟兄一眼,内疚地说:“你是刘先生吗?先生,请你不要责备我,我对不起你,我没有听你的话,和那人下棋,我——我好后悔,我罪有应得……你等一会, 我——我下湖去给你们捉鱼去……大江向东流,有——女名莫——愁,……”

    一会,一个丫环端了一碗药走到夫人跟前,说道:“夫人,药已煎好。”

    夫人接药在手,拿起调羮舀了一点吹吹,并示意大儿子辉祖扶起他的父亲,说道:“天德,药来了,快吃药吧!”

    徐辉祖把他父亲扶在怀里,只听徐达喉里咕噜响了一下,徐增寿忙摸他父亲的鼻息和脉博,对谢华说道:“娘,我爹他——”

    刘琏忙上前摸了一阵脉博,垂头丧气地说:“我们到底还是来晚了一步。”

    夫人一听,登时惊呆了,手上的药碗一下掉在地上,她叫了一声:“天德!……”就扑了上去,呼天抢地地哭起来。

    一代名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大明朝开国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就这样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和眷恋的大明朝,这一年是洪武十八,他享年五十三岁(公元1332——1385)。

    徐达死后,他的灵柩就停在“胜棋楼”的扁下,徐家去掉了扁的包布,让“胜棋楼” 三字闪闪发光,同时还把皇上的圣旨摊开平放在灵柩上。

    徐达在世时,人缘关系很好,从不因功大而傲视群臣,所以朋友很多。他的生前好友,社会贤达,以及军中很多旧部都来吊唁他,当时,南京城上万人自发来悼念这位大明的支柱和功臣。吊唁活动持续了三天,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第三天,急报:“天使到!”跪在地上的徐夫人及子女多人,皆披麻戴孝地伏在地上。天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太监,他一来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天使在灵前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惊闻魏国公徐达大将军不幸因病逝世,朕实为悲痛,达为我朝第一大将军,多次帅兵杀敌,功勋卓着。不幸病逝,国失一栋梁,朕失一肱股,诚为可悲。现追封徐达为中山王,配享太庙,令葬于钟山上,和常遇春、李文忠同享王陵。长子徐辉祖世袭魏国公。钦赐。

    徐夫人一家,只得强忍泪水,三呼万岁。天使行至灵前,跪地朗读祭文:“……达受命即出,功成即归,不矜不伐,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中正无暇,日月同辉,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今不幸溘世,国丧一良弼,明失一砥柱,诚为苍生之不幸。……”

    同时还带来皇上亲题墓碑和挽联:破敌平蛮 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 才兼文武无双

    以彰其功。因徐达被追封为中山王,葬礼一律由礼部按王礼进行安葬,徐夫人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知道:徐达灵柩不可能回凤阳,也就不再坚持。

    徐达丧事完后,夫人谢华觉得事情已经过去,再闹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这扁再挂着也没有好处,就令家人将扁取下焚毁。从此莫愁湖畔的高楼至今无扁,人们就叫它‘无扁楼’。

    谢华在南京住了三年,守丧期满,就带上二儿子徐增寿一家和小女徐素,以北上探女为由,离开了南京这个伤心之地,到大都住了一个冬天,因一家人不习惯北方气候和饮食,老少常生病,他们仍旧一家回南京居住。

    徐达死后不久,南京城里出现了一本新书“梅花谱”, 是一本专讲如何下棋的书,不知怎么放到了皇上御书房的龙案上,皇上翻阅了一下,看到下集的第十一招中的标题:“神仙妙法(叠炮)对中炮”, 皇上觉得很眼熟,就详细看起来, 皇上又调来端午那天和徐达对奕的记录对照,竟完全一样,皇上这才明白徐达是读了“梅花谱” 这本书,练熟了“神仙妙法对中炮”,他才败在徐达名下,现将皇上和徐达在莫愁湖畔对峙记录如下:

    (朱) (徐)

    炮二平五 炮八进一

    马二进三 炮二平八

    车一进一 车一进二

    炮八平六 车一平六

    车一平八 马八进九

    车八进八 象七进五

    马八进七 卒九进一

    兵七进一 马九进八

    马七进六 马八进六

    车九进一 卒九进一

    兵一进一 车九进五

    马六进五 车九进四

    马五进七 车九平七

    士六进五 马八进七

    将五平六 (前)炮八进八

    将六进一 炮八进八

    马三进一 (前)炮八平六

    车九进一 马七退伍

    这局棋,皇上算了一下,他只走了十八步就彻底吿负,这能怪谁呢?只怪自己孤陋寡闻,没有读过梅花谱,没有见过这些奇门怪招。皇上用右手托着额头,陷入沉思:这局象棋比赛,双方都付岀了沉重代价,损失都很惨重,从徐达方面来说,丢了自己的性命。从朱元璋方面来说,不单丢了皇家园林莫愁湖,从心理压力也不轻松,首先他丢了一个多年患难之交的故知,也失去了一大片人心。在这个世界上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使他在这个世界上倍感孤独和寂寞。第二、朱元璋从此背上了不仁、不义、不信的恶名,变成真正失去人性的魔王和恶鬼。再没有人相信他是仁德之君,他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冷酷的杀人机器和刽子手。从此,朝中文武百官个个人心惶惶,觉得为官没有出路,没有安全感,甚至出现了百官消极怠政、有事无人管的局面。

    汤和见徐达无罪被杀,心彻底寒透,但汤和是个聪明人,好歹不发表言语,他首先上书皇上解除他的兵权,好让皇上对他放心,进一步他以年迈多病为由上书皇上请求准其告老还乡,回归故里。皇上只得准其吿老还乡,回乡后,他绝口不谈朝中的事,只过着平淡的生活。就是这样皇上还是不放心,还要他每年进京面圣一次,报告一年生活起居。后来江浙沿海海堤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水灾,朝中无官可派,皇上强行要汤和重新出山,汤和无法,己年迈六十的汤和只得出任水利都督,前往浙江督师兴修水利,历时五年之久,完成任务后不接受任何封赏,仍回凤阳过着平淡而简朴的生活,洪武三十年,汤和寿高七十有一,终得善终,死后葬于凤阳西郊。

    洪武年间还发生过两件大案,皇上也杀了不少人,第一件是洪武八年发生的“空印案”,全国共有四千多人被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按当时规定,各布政司和州、府、县每年都必须到户部上报地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帐目,由县到州、府、户,层层上报,经户部审核,各地的报表必须层层相符,才能结帐。如有差异,则整册驳回,重新填报。各县、州、府到户部之间,一般都是上千里的路程,边远的上数万里,重造之册要加盖各衙门印信,来回要几个月,甚至近年的时间,往往错过汇帐、报帐日期。为了节省来回奔波的时间,各地作计划报表的官吏都随身携带上已加盖好印张的空白报表,万一表册被驳回,就可及时在京城更正,及时上报户部。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空白介绍信或空白有印章表册,这在当时各省、州、县都是这样干的。已成为惯例,户部也黙认这种情况。不知怎么这件事让皇上知道了,他认为这是户部和各地官员欺骗他,“有欺君之罪。”于是就把这些参加制表的官吏和有关人员尽行诛戮。这就是所谓的“空印案”。

    第二件案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 当时的御史余敏和丁庭举向皇上告发北平布政司,按察使李彧,赵全德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钟银等人舞弊,侵盗官粮,皇上闻报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下令将所有相关人员全部逮捕入狱,接着又查出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尚书王志,工部尚书麦志德等人全部处斩,追回赃粮七百余石,凡是有牵连的官员都难逃一刀之苦。一天就多达万余人,连剥皮都来不及。皇上在宣布郭桓等人罪状时说:“其所盗仓粮以军卫言之,三年所积卖空。前者榜上若欲尽写,恐民心不信但略写七百万耳。若将其余仓分并十二布政司,通同盗卖见在粮仓,及浙西四府钞五十万张,卖米一百九十万石不上仓,通算诸色课程鱼盐等项及通同承云库官范朝宗偷盗金银,广惠库管张裕妄支钞六百万张,除盗库见在宝钞、金银不算外,其卖在仓税粮米算,所废者二千四百余万石粮。”此案规模极大,盗粮人之多,牵连人之广,前后全国共杀掉四万人,这次惩治贪官是洪武年间,最严厉的一次。皇上同时下诏:“朕诏有司除奸,顾复生奸,抚吾民,今后有如此者遇赦不宥。”

    一天,皇上临朝总结前段时间所发生的“郭桓案”时说道:“‘郭桓案’告诉我们,二十年来,我们的治吏是何等的差!这个案件参加的官吏人数之多,贪污数量之大,达到惊人的地步。我们的治吏工作,现在是非抓不可了。在这里朕首先谈什么是治吏治吏就是管理好官吏。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个贤相叫管仲,他是一个治国之能臣,在他为相之时,大力推行改革,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很快走上大治,国力得到增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管仲写了一本书叫‘管子’,共有二十四卷,八十六篇,共分八类:天文、历数、地舆、经济、农业、牧民、形势、权修。他在‘牧民’一章里,首先提出国之‘四维理论’。维,系物的大绳,一件物品,不论大小,只要四条绳从四方固定好,就十分稳固。国之四维是什么呢?一礼、二义、三廉、四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我们的官吏之所以这么腐败,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礼,就是有文化,懂文明礼貌。义,就是我们的官吏要有正义感,敢于坚持真理,办事公正。廉,就是廉洁奉公,节俭从事,不贪污、不腐败,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耻,就是要有羞耻心,羞耻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作对的,不作错的。你们经常说:‘治国平天下。’什么是‘治国’?朕告诉你们,‘治国’就是‘治吏’,对于统治者来说,他的官吏都治不好,还奢谈什么‘治国’!‘治国’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今后要大力加强治吏。治国先治吏,治吏先从治懒治馋治贪治腐开始,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走上大治。”

    明初整肃治吏,共达二十年之久,很多皇亲国戚,功臣名将都死在这次肃贪之中,如开国功臣朱文正、华云龙、朱亮祖父子、胡美皆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而被杀。

    刑罚有凌迟(千刀万剐)、斩首、腰斩、剥皮、抽肠、刖足、水煮等酷刑屠杀犯官,这些刑罚历朝未见,只有明初才有。如抽肠,就是在一个高门字架上有一根横木,中间有个木槽,槽里有一根绳子,一端系着铁钩,另一端系着一个竹筐,筐放在高台上,筐里装有石头。行刑时,用铁钩从犯人肛门里勾出大肠,然后竹筐悬空下坠,铁钩上升,大肠就被拉出来一起上升,犯人大声惨叫不已,直到肠子被全部拉出,还要惨叫一阵才死。真是惊心动魄,惨不忍睹,令人发指。郭桓、赵瑁、王惠迪、王志、麦志德五人,官高罪大,受双重刑罚,抽肠后再剥皮。在历朝历代有一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皇上这样干,未免太残忍。但他只针对贪官污吏,不针对老百姓,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当时,全国杀人太多,未免没有玉石俱焚之事,人心浮动,引起一些混乱,为了平息民愤,皇上又故伎重演,把当时原审法官吴庸、赵庆等人拉岀来作替罪羊,以‘审案不实,伤及无辜’ 之罪,处以磔刑以平民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