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密谈
这场庆功宴很有意思。
抛头颅洒热血卖命的有功之臣,奖了钱罢了权。
明升暗降了好几个。
议和的软蛋派,反倒是有不少升了职。
郭京都被气笑了,这骚操作,不愧是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的皇帝啊!
宴席结束以后,醉得东倒西歪的孙傅直接拽着郭京。
“国师真是海量啊!咱们继续喝,老夫不信喝不倒你了,想当年老夫可是千杯不醉……”
孙傅一边说,一边跟个人形挂件似的,死死地拖着郭京,好似生怕他跑了一样。
一直到出了宫门,进入马车内。
郭京才笑道:“孙尚书,演够了吗?”
听到这话,孙傅嘿嘿一笑,摸了摸鼻子,那迷离的眼神瞬间清醒起来。
“怎么?我装的不像吗?”
他觉得自己演得挺逼真的啊!
没见到他路过的官员,都躲着他吗?
“装醉倒是挺像,但是不像你的性格。”
孙傅什么人?
虽然有时候有点奇葩的荒诞想法,但那也是官场摸爬滚打半辈子的老狐狸。
郭京不相信,他会在这种场合真的喝醉。
又不是刚入官场的愣头青,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国师的法眼。”
孙傅恭维了一句,又拱手道:“恭喜国师……不,应该说是恭喜郡公爷了。”
“自从大宋开国以来,晋升速度如此之快的唯有国师一人矣!”
“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只怕后面也不会有来者。”
大宋一朝,晋升爵位制度其实还是挺苛刻的。
除了脑子有泡,只会风花雪月的宋徽宗赵佶给几个马屁精封了爵位之外,其他时候其他皇帝真是很少在人活着的时候给人封爵。
基本上,那些为国操劳一辈子的人,也就是在死后才能封爵。
不只是对于大臣封爵苛刻,对于皇室成员封爵也挺难。
而且宋朝的爵位制度和别的朝代还不一样,还不是继承制,而是递减制。
像最熟悉的辫子朝,什么铁帽子上王,亲王,那都是可以子承父爵。
宋朝并非如此,而且也不是直接封。
宋制爵位,皇子,皇兄弟才能封亲王,亲王嗣子封郡王,其他孩子看运气和情况封郡公或者国公。
有的干脆不封爵,直接授官。
宋朝的亲王也不是直接封,也是要先授外官,比如节度使,府尹等等。
之后缓一缓,才是封郡公,国公,郡王最后才是亲王,是逐步递增。
亲王的封号也是递增,先从小国为封号然后逐渐加大。
有些亲王,甚至要到了死后,才能逐步追赠到大国封号或者顶级封号。
皇子,皇兄弟都要等死了以后,才能混上顶级封号,更别提他们的子嗣们。
能够按照制度,继承爵位的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大多数都是授予一些虚职、外臣,从朝廷领取品级俸禄,和普通臣子的待遇毫无差别。
宋朝的封爵制度,极为繁琐,关键是你这么繁琐还没啥用处,就如同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你说先授官让他们锻炼锻炼吧?也没出过几个人才。
除了,享誉大宋的八贤王赵德芳之外,能想起来的宋朝皇室能人能有几个?
大宋除了爱送之外,就是喜欢瞎折腾,化简为繁,非要把自己的国运给折腾死不可。
总之,这么严苛的封爵制度下,郭京能够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被加封为郡公,还真算是头一份的殊荣。
“国师前途无量,只怕加封亲王也是指日可待。”
孙傅说着还有点羡慕,要不是这是郭京,他甚至都要嫉妒的发狂了。
“以国师的功劳,便是现在加封亲王,应当也无人敢有微词。”
这场开封府保卫战之中,郭京的付出,他看在眼里。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郭京,就没有开封府,没有大宋了。
如果没有自己,不是自己举荐了郭京,也没有开封府。
可他到现在还没捞到什么好处。
赵桓好似把他给忘了一样。
这让,孙傅心中多少有点心寒。
“这个爵位给你,你要不要?”
郭京揶揄了孙傅一句,说道:“飞鸟尽良弓藏,完颜宗翰已经离开,陛下认为大宋危机瓦解,已是不再需要贫道出力。”
甚至,就要觉得他碍眼了。
这就是孙傅故意粘着郭京的原因。
他也看出来了,今天陛下的状态不对劲。
看着好像和国师很亲昵,但却……有点阴阳怪气的亲昵?
总之,不像是之前那么真正的亲近。
“如今开封府上下,谁人不知国师的神通?”
孙傅正色道:“而今金兵退走,城门开放,在等几个月大宋天下各地都会流传国师的传说。”
“官家担心自己的威望受到威胁……呵呵……可是他不该如此防备国师啊!”
没喝酒的情况下,孙傅绝对不会这么说。
今夜也算是酒后吐真言。
“太上皇临阵退位,官家临危受命,若非国师倾力相助,官家焉能坐稳宝座?”
“倘若官家真的丝毫旧情不念,执意对国师出手,那实在令人心寒,只怕朝中正直能臣人人自危。”
孙傅虽然有时候人糊涂了点,但是对于大宋的忠心却是毋庸置疑。
尤其是郭京还是他举荐的,俩人关系也更加亲近。
有时候不是臣子想要结党,实在是没办法,不团结一下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国师之后有何打算?若是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尽管开口。”
郭京这个人孙傅看不透,只好直接开口询问。
主要是郭京既能跟他勾栏听曲,又能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太两极化了这个人。
“嘿嘿,就等你这句话了。”
郭京上前揽住孙傅的肩膀说道:“我的事先不提,我倒是有个别的事情需要你帮忙。”
“什么事?”
孙傅瞪着浑浊的眼睛,露出清澈而又愚蠢的眼神。
郭京低声在孙傅耳边说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机会是靠自己争取过来,郭京既然已经入了这朝局之中,他就不会轻易撒手不管。
大宋那可不是赵佶和赵桓这对奇葩父子俩的大宋,那是天下千千万万百姓的大宋。
郭京不为他们,是要为天下人,为后世子孙争取一个全新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