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41章 转变了心态的人们

第41章 转变了心态的人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空的涟漪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百姓,相比于帝王将相们的各自忧愁,听到了各种皇室隐秘的百姓们则显得无比亢奋,原来这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们,也不都是什么逍遥神仙嘛。

    平头百姓们在欢乐的吃瓜,洪武和永乐两朝的文官们则愀然不乐,他们发现对自己目前所处的现状,无能为力。

    面对朱元璋和朱棣两个手握钢刀的帝王,满肚子文韬武略的文臣们完全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发力点。所谓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意思了。

    如果细分一下的话,洪武朝的官员们多少是感到一些庆幸的,因为太子未来大概率不会有事,这样一来凤阳朱的刀就不会那么狂野了。但永乐朝的一众文官们则感到了无比的头疼,因为萧盼盼点破了他们想做的事,而朱棣绝不可能允许他们做到这些事的。

    被烧毁的奉天殿正在修缮,朱棣在华盖殿内召见了道衍。一袭黑衣的和尚端坐在朱棣的面前,神色如渊,看不出丝毫的波澜。在他身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迁都,藩王,内阁,殖民世界。

    “能聊吗?”

    “能聊,也不能聊。”道衍摊了摊手。

    “别给咱打机锋。”朱棣活动了一下脖子,仿佛一个即将走上擂台的拳手。

    道衍失笑,“能聊的意思是,这些事都能做,不能聊的意思是,没钱做。”

    “一件件的来,先说迁都。”

    “必须迁。”道衍表态道,“陛下您的情况摆在那,不迁您能安心吗?”

    “没有防御纵深了。”朱棣不由的一叹。萧盼盼的历史剧透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迁都北京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他是思考过的,不过他从来没有考虑的这么深,“咱原本以为能一次性把这些仗打完,但现在才知道这个想法有多么天真。”

    道衍赞同的点了点头,神色间的郁结也肉眼可见,本来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行着,但现在因为光幕的出现,所有的事都得重新考虑,“太祖皇帝曾考虑过西安和洛阳。”

    “洛阳其实不错,但北平会变成军镇。”朱棣思考着,“咱在还没问题,以后了?高煦无政才,高炽和瞻基……”朱棣停住了,他已经从土木堡之变发生的时间推断出了一个关键信息,这二人恐怕都短命。“恐怕三代之后,安禄山之事就会复演。”

    道衍知道朱棣在想什么,“或许是如懿文太子一般的疾病,萧姑娘应该有救治之法。”

    朱棣不置可否,这一瞬间他有些后悔去了解未来了。未知的确恐惧,但在破除了未知后的无能为力则让人感到绝望。

    “藩王了?”平复了一下心绪后,他换了个话题。

    “逐代降等,减少待遇。”道衍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样的方法,这是他的历史局限。

    “内阁了?”

    “陛下可有太祖皇帝那般对政事的勤勉?”

    “没有。”朱棣很坦率,他才登基月余就已经对各路飞来的奏章感到烦闷了。

    “那这内阁就必须要。”

    “哎~”朱棣叹了口气。

    儿子叹气,老爹也在叹气。朱元璋有些颓丧地坐在自己的御座上,望着眼前的几个儿子,一时间五味杂陈。

    虽然他没有从萧盼盼那里了解到关于自己执政时的失误,但他也能从那女孩的话里话外中听出来她对自己的很多不赞同。另外还有什么内阁制度,大航海,殖民世界,这些东西都让他本能的抵触,那个想一劳永逸让自己的后代坐稳江山的想法如今正在支离破碎。

    “老大,过来。”

    朱标听话地走到了自己的父亲面前,“父皇。”

    “你看了这几日的直播,可有什么想法?”

    “有。”朱标点头,“当皇帝很难,而且难在很多问题其实都看不清楚,很模糊。我以前跟先生读书,读到秦始皇时,总是说他暴虐所以亡了天下。可这几日看下来才真切地知道,秦国的灭亡却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不止是他不懂的珍惜民力。”

    “那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哪个?”

    “贪大了,国政都没有巩固就开始折腾天下。另外还有就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发展,所以只能靠自己的威望去压制所有的问题,故而他一死,六国势力就纷纷复辟了。”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所以,在治国时一定要稳。”

    “孩儿知道。”

    朱元璋的治国小课堂持续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光幕的出现让他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也许这就是一头巨龙该有的警觉,他已经察觉到了周围正在涌动的暗流。

    比起大明的暗流涌动,汉末的烽烟则坦率得多。

    襄阳城外,刘表带着一众荆州士人走出了厚重的城门,刘备已在不远处恭候。

    刘老大的仪式感还是在的,宽敞的行营外,旌旗猎猎,两百名着甲亲兵分列两侧。在行营的外围,一千根长枪的锋利尖头反射着旭日的明光。

    营帐外,诸葛亮跟赵云分别立在刘备的两侧,三人目光沉静的看着向自己快步走来的刘荆州。

    双方含蓄的一笑,相互见礼,入帐。待众人坐下后,诸葛亮还特意的向自己的岳父行了一礼。

    “感谢景升兄能来见备。”刘备郑重地道谢。

    刘表苦笑,“事情发展成如今这样也只能说造化弄人。”

    “景升兄,你我皆为汉室宗亲,备今天恳请景升兄能与备同行,重塑大汉,还天下一个太平!”

    刘表微微一叹,“我至荆襄已有十四年,这十四年来我本以为自己算是创下了一番基业,但现在看来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备,惭愧不已。”刘备真诚地说道。

    “不是说你,是说我自己。”刘表摆手笑道,“这荆州牧我从来都没有做实过,蔡瑁,张允聚兵意图打你,并非我能阻拦的。哪怕是在当下,这襄阳城中也有很多家族不愿意与我同来。”他顿了顿,“不知玄德要如何处理?”

    “来去自由。”刘备说道,“而且备承诺,待到天下安定后,景升兄这一脉以后会永镇荆州。”

    “封王?”刘表试探道。

    刘备沉默片刻,“备不愿你我未来出现什么龃龉,侯爵之位可与国同寿。”

    刘表了然的点头,他并没有觉得刘备的这份承诺小气,看了几天光幕的直播,他也觉得王爵这个称号不太吉利,于是抚须笑道,“玄德是定要成光武之志了!”

    “这是备心中的大愿!”

    “吾有三子,玄德该如何处置?”

    “长幼有序,公子刘琦秉性正直良善,理应是兄长的不二继承人。至于二公子和其母亲,备定能保他们富贵平安,不失尊荣。蔡瑁,张允两位将军若愿投降,备许诺他们一世的富家翁,不限子嗣的发展。”

    “他们不会答应的。”

    “由不得他们。”刘备淡然地说道。

    “的确有点王霸之气了。”刘表颇为欣赏地说道,接着他看向了诸葛亮,“孔明,这水寨中的兵卒皆是荆州本地百姓,可有保全的方法?”

    诸葛亮先是礼貌的行礼,然后平静地指出,“此事,应为大人之责,不是吗?”

    刘表看向了刘备,见刘备并没有反对后才缓缓起身,“萧姑娘说玄德仁义,今日方知这不是虚假。”说罢,他便带着自己的几名亲信出了营寨,向水寨走去。

    一众荆州士人看见这一幕心中悬着的大石也落下了,望着刘备的神情中更染上了一层敬重。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刘表这一去就是在给刘备交投名状,但这又不是普通的投名状,是刘备允许荆州势力进入他团队的一份政治承诺。

    一旦刘表劝降下了这支万人的水军,从此以后这支部队的荣辱就算是系在了刘表的身上了,这样的一种做法无疑是刘备在给刘表所代表的荆州势力加磅,这是在安他的心,也是在安荆州士族百姓的心。

    刘表的劝降和他当初单骑入荆州一样,朴实无华。

    在关羽亲卫的护送下,刘表乘着一叶扁舟进入了水寨。

    蔡瑁,张允二人在见到刘表时,心里登时就知道不好了。他们原本还在期待着襄阳城里的守军能帮自己一把,现在这点期待彻底落空了。

    “降了吧。”刘表直截了当地说道,“曹孟德远在河北,飞不过来。整个荆襄九郡,超过一半的士家大族也都愿意投效刘备,更何况还有无数百姓的支持。”

    “我还有兵!”蔡瑁不甘。

    刘表失望的摇头,“这一次是我前来单独与你们两分说。如果行不通,下一次可就是劝降书了,而且是给士兵们的劝降书,到时候四面楚歌,你们两能抵得过这万余士兵的心意吗?”

    “刘备开了什么条件?”张允忍不住问道。

    “若愿意归降,交出军兵,可不失富家翁,但子嗣发展不会受到限制。若不愿意,二位也可自行北上去寻曹操,刘备绝不阻拦。”

    “欺人太甚!”蔡瑁气愤地说。

    刘表懒得说他,看向了张允,“这天下大事,不是你我这样的人能去参与的了。”

    “刘备真的不会对付我的后代?”张允问。

    “他许诺过的,他不是那个司马懿。”刘表郑重地说道。

    张允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刘备的人品连他都是认的,他最多就是看不上这个织席贩履的穷鬼而已。

    蔡瑁见此,也只能仰天一叹。

    劝降的难度并不大,蔡瑁和张允已经没有退路了。偷袭一下刘备他们敢,但要是真刀真枪的去打关羽,算了吧,这大胡子搞不好一个冲阵就能把他们两的头削下来当球踢。

    更何况现在襄阳城都投降了,这些士兵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战心了。

    只能说,光幕的出现着实把这两人害惨了。如果没有光幕,二人的未来不管怎么说都是妥妥的自在富贵,可现在,富贵不富贵的另说,自在肯定是没有了。

    荆襄的硝烟就这样平息了,百姓,士兵们无不欢呼雀跃,但不甘并没有消散。

    关羽接收了蔡瑁张允的水军,驻扎在了城外,赵云带着刘备的亲兵接管了襄阳的城防,诸葛亮陪着刘备一一接见了襄阳城里的士家大族,莫名其妙地,他的身边就多了一班青年才俊。

    “这就是曹操的快乐吗?”他忍不住想道。

    如果萧盼盼听到了刘备的心声,一定会毫无节操地回答道,“曹操的快乐是蔡夫人。”

    比起刘备的顺利,嬴政的麻烦显然要更难处理。光是在关中丈量土地一事,还没开始,他就感到了一阵吃力。

    倒不是说伟大的始皇帝才刚刚完成一统天下的千古功业,当即就要面对土地兼并的社会难题。而是这丈量土地天然的就让手上有地的人感到不舒服,总觉得皇家要把手伸到自己的裤裆里来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还不是普通人,他们谁不是为大秦立过功,砍过人的老卒了?谁不是家里有个把个爵位,两三个奴仆的人物了?他们有一个统称,叫做老秦人,或者说叫基本盘。

    “萧姑娘说我大秦的组织力,执行力超过后世,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嘛!”嬴政冷笑着扔掉了手中的一捆竹简,那是咸阳令给他上的一份奏疏,连篇累牍地阐述了丈量土地的各种困难。

    “这便是人性,有利之时都会聚在一起,打仗能得爵所以人人闻战则喜,但丈量土地可能就意味着要收税,所以这些人自不是太愿意了。”王绾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李斯说道,“陛下,臣觉得还是要以利诱之。”

    “怎么诱?朕现在也是捉襟见肘啊。”

    “定个期限,哪个县能在一月之内完成土地丈量,那个县就能得到一年的赋税减免。”李斯说道,“此事只需让萧姑娘广播一番即可。”

    嬴政思索片刻,“要是都如约完成了了?那这一年关中的赋税怎么办?”

    “不会的。”王绾指出,“若他们都能这样快速的完成,这封奏疏也就不会出现了。”

    “一个月,也许还会做戏给朕看。”

    “臣可为陛下前驱!”李斯拱手,“清查所有敢于违抗政令的官员。”

    看着这样的李斯,嬴政差点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不得不感叹,现在的李斯真是做脏活的最佳人选。

    “另外,等关中土地清查完毕后,陛下可就食于洛阳!”李斯眼中闪过寒芒。

    嬴政瞬间理解了李斯的想法,只能说,没有了名利包袱的李斯已经彻底放飞自我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