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请教
魏先生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他缓缓地摇了摇头:“的确,在下十多年前机缘巧合下来到右地,承蒙殿下关照,这些年一直在此地生活,早已将这里视为家,也有了自己的妻儿。”
果然如此!甘平心中暗想。
通过这几次的交谈,还有魏先生的言谈举止和相貌差异,他早就察觉到此人并非匈奴人。
他也沉重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说实话,这段时间住在这里,我对匈奴人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豪爽奔放、重情重义,憨厚淳朴。看到他们如今的境况,我也于心不忍。可是在大秦,我人微言轻,无法改变秦皇的决定,否则也不会在这寒冬腊月,远离家乡,来到这异域之地。”
魏先生脸上流露出惋惜之情,沉重地说道:“明日一别,待到下次重逢,恐怕我们二人就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说罢,他长叹一口气,似乎极不情愿看到这一幕的发生。
“哦?先生此语何意?莫非殿下欲兴兵伐大秦?”甘平佯装惊异,赶忙追问。
魏先生面露愧色,苦笑道:“你我一见如故,我也不瞒你,殿下已决意以攻大秦为托词,与大晋结盟。”
“哈哈。”
话未落音,甘平便纵声大笑,那笑声爽朗,仿佛听到了这世间最大的笑话。
魏先生满脸狐疑,诧异地看着他,似乎对他的反应颇为不解。
甘平伸手抹去眼角笑出的泪水,边笑边喘着气:“魏先生,若是此事,那在下毫无忧虑。”
“而今右地自身难保,大晋亦被西域诸国虎视眈眈,在此形势下,尔等何能攻我大秦?”
魏先生瞳孔骤然一缩,深深地凝视着甘平。
对于甘平的才干,他再次感到惊诧万分。
“现今呼延阔想必对右地的状况心知肚明,倘若在下没有猜错,龙城不日便会兴兵攻伐右地,届时……”言罢,他意味深长地一笑,不再多言。
魏先生心中暗叹,此番交锋,自己暂落下风。
甘平所言不假,若是呼延阔果真起兵攻打右地,那么整个右地将陷入更为艰险的困局。
要知道,战时粮草消耗之巨,更甚平时。
他没想到,此人竟对当下局势如此了解。
“唉,其实现在破破眼前困局的方法,那就是与我们大秦结盟,到时候,不光能破此局,殿下还有反攻之力,统一匈奴,那是指日可待,奈何,殿下为了蝇头之利,白白葬送这个机会。”甘平非常惋惜的摇了摇头,言语间,好像右地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若是大秦愿意退一步,我定会力劝殿下促成此事。相信以秦皇的远见,定不会将目光局限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牛羊。”魏先生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着深意,仿佛在向他传递着某种信息。
甘平听闻,心中暗自一动,他面不改色地轻轻摇头:“罢了,为了一雪大晋夺关之耻,在下愿意劝谏秦皇一石粮食让出五头羊。”
“这已是本人的最大让步,若殿下仍不满意,那本人只能亲自返回秦都,面呈陛下共商此事。只是如此一来,山高路远,恐怕会耽误殿下的大事。”说完,甘平便静静地看着他,不再言语,静待他的回应。
魏先生眉头紧蹙,陷入沉思。一石让五头,二十万石便是百万头羊,这已不是小数目。
甘平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形势紧迫,他们实在耽搁不起。
他心中暗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精明,看向甘平,转而问道:“甘大人觉得,接下来的战局,右地该如何应对?”
甘平微微一怔,似笑非笑地说道:“此等军国大事,在下岂敢妄言。”
“呵呵。”魏先生轻声一笑:“今日你我二人开怀畅饮,不过是随心闲谈而已,甘大人无需顾虑。”
“况且,若右地能早日取胜,对大秦而言,亦是好事一桩。”他笑容满面,话语中的含意不言而喻。
甘平犹豫片刻,开口道:“罢了,你我一见如故,那在下就斗胆妄言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望魏先生莫要见怪。”
“甘大人但说无妨,在下愿闻其详。”魏先生郑重地点了点头。
甘平稍作思考,整理好思绪后,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如今的匈奴已然分裂,双方都将对方视为心腹大患。”
“唯有消灭对方,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单于。”
“目前,呼延阔已然占据优势,登上单于之位,依我之见,他必定会趁右地粮草匮乏之机,兴兵攻打,从而一举平定匈奴。”
说到这里,他略作停顿,稍显迟疑,继而又道:“以右地当前的形势,若能与我大秦成功结盟,自然能够抵御龙城的兵马。”
“而此时,也正是殿下的良机。”
“什么良机?”他的话音未落,魏先生便迫不及待地追问。
甘平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殿下只需不断散布谣言,宣称呼延阔篡位夺权,不敬神明,杀父弑母。”
“乘混乱之际,殿下携带厚礼潜入龙城,拉拢各大部族,届时龙城内乱,呼延阔必然分身乏术,胜负已定。”
听完这番话,魏先生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然而瞬间又被犹豫所掩盖。
此计精妙无比,只是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感觉甘平似乎别有用心。
一时间,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甘平不再说话,只是端起爵杯,独自品味起来。
他刚才的这番话,宛如一轮耀眼的烈日,堂堂正正却又让人无法躲避。
什么是阳谋?
就是明知道我有企图,却又不得不听从。
“甘大人的这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令我茅塞顿开,甘大人真是旷世奇才。”魏先生似乎被深深折服,他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甘平见状,也急忙起身,回了一礼:“魏先生过誉了,我只是旁观者清,随口一说罢了,与先生相比,我如萤烛之光,怎敢与皓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