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离开北郡
“呵呵,姬怀仁还是这般无能,连二十万匈奴大军都抵挡不住。”秦皇眼神不屑,嘴里嘲讽道。
李仪等人听到此话,悄悄低下头去没有言语。
姬怀仁正是大晋的当今皇帝,虽说大晋地理位置要比大秦要好,但是论兵力确实要弱大秦一筹,骑兵更是寥寥无几。
也正是因为这样,面对匈奴的入侵,大晋才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好了,不讨论此事了,今日叫你们来,还有一件事,朕要听听你们的意见。”秦皇神色一正,表情严肃起来。
“臣等洗耳恭听。”
三人双手作揖,同样严肃起来。
“北郡俘虏战马五万,这些战马,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分配?”刚才他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五万战马,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单单北郡,恐怕很难养得起。但是,要再从秦都运去物资,这成本就高了很多。
三人听到问话,眉头都是微微一皱,最好的办法自认就是分到各郡。
但是,他们又不好开口说出,都知道吕奉先为人狂傲、记仇。
而若这些话要是被他们说出,恐怕都会被其记恨。
那个武将不爱马?
那个将军不想统领骑兵?
他们倒不是怕了吕奉先,而是不想平白无故树敌,这也是他们向来的为官之道,更何况是大秦四大边疆统领之一。
许久,秦皇见大臣们都不言不语,不由脸色一沉,意味深长地说:“怎么?这等小事竟然难住了三位爱卿?还是说……你们有什么难言之隐?”
刘纪眼睛一动,连忙羞愧说道:“陛下,臣……臣正在思考。”
秦皇审视的目光看向武坚,淡淡地问:“武爱卿呢?你身为太尉,不会连这样的小事都不知道吧?”
武坚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刚因为秦淮阳的关系,和吕奉先的关系缓和了一些,实在不想因为这件事得罪吕奉先。
然而,感受到秦皇咄咄逼人的目光,他只能暗自摇头。
这就是帝王之术啊!
身为太尉,这些按理说都在他的管辖之内,他肯定是躲不掉了。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双手作揖,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臣认为北郡之地不足以饲养五万匹战马,不如将这些战马分到冬郡、西郡、南郡各一万匹,如此也能提升其他边境的实力,还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战马。”
“嗯。”他话音刚落,秦皇就认同地点了点头,“武爱卿不愧是当朝太尉,此法颇为绝妙,那就依照武爱卿的建议来办吧。”
武坚嘴角一抽:“是,陛下。”
他隐隐感觉到,秦皇似乎是在等着他说出这些话。
到底是因为什么?让陛下如此针对?他心里不断地思索着。
“还有一件事,”秦皇接着说,“这次北郡大胜,凡事有功之人,都不可马虎,一律按照功劳簿上的来赏。至于……”说到这里,他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凝重:“吕奉先的功劳,三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李仪、武坚、刘纪三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犯难。
这让他们如何去说?
吕奉先现在的官衔是后将军,再往上就是前将军和太尉。关键是现在这两个位置都已经有人在任了,可是不封赏,又有些说不过去,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武坚的也是心里一突,忽然感觉自己这个太尉的位子不是太稳了。
李仪心中一转,说道:“陛下,吕奉先这次功劳甚大,应当予以重赏。吕奉先目前官至后将军,在封赏的话只有前将军和太尉之职,只是……”说着,他面色犯难地看了一眼武坚,脸上露出危难的表情。
殿内之人如何不明白他话中意思,都把眼神看向武坚。
注意到他们的目光,武坚脸色一黑,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好在秦皇注意到他的表情,及时开口道:“此次北郡一战吕奉先功劳甚大,说起来朕也有好几年没有见他了。”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样吧,马上年关将至,召吕奉先年前进都,具体封赏,到时再议。”
李仪三人闻言,知道这件事今日是定不下了,只能弯腰应道:“是,陛下。”
三人虽然表情平静,但是心里各自都揣测着什么。
北城。
“皇弟,你真不与我一起回都吗?”秦淮阳满脸不舍的看着秦恒。
“皇弟有些想念父皇和母后她们了。”秦恒嘴角露出腼腆的笑容,歉意说道。
自牛虎来到北郡后,他又待了几日,打算明日就与秦卫军一起返回秦都。
所以,今日他特地来与秦淮阳辞行。
说起牛虎,秦恒不得不佩服此人,脸皮之深厚,简直是他两世未见,自来到北城后,就立刻吩咐秦卫军帮忙修缮城墙,运输辎重,活生生的把秦卫军这支精锐之师变成了后勤部队。
美其名,要为北郡出份力,添砖加瓦。
“好吧。”秦淮阳失望的点了下头:“既然如此,那你就先回去吧,过段时间等皇兄回去我们再聚。”
“你这一路上有牛将军的照料,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事。”
“嗯。”秦恒乖巧的点了点头:“那皇弟在秦都等着皇兄。”
“哈哈,好,回去后替我向父皇和母后问安。”秦淮阳大笑一声,点头说道。
傍晚,龙一和严虎登门拜访,端坐在大堂里。
秦恒面露不舍地看着严虎:“孤自来到北郡后,承蒙严大人关照,孤深表谢意,明日一别,不知道还能何时相见,还希望严大人多多保重。”
“殿下之才,令臣深感钦佩,还希望殿下一路顺风。”严虎目光复杂的看着他,龙一已经多次和他说过秦恒的往事,相处这些日子,他真的被这个少年皇子深深折服。
身为监军,若没有秦皇调令,是不允许离开北郡的。
若没有意外,他下一次回都之时,可能就是入陵之时。
与主同死,长伴左右!
“都是为了大秦。”秦恒目光真诚,一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