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秦时颂乔松 > 第174章 医家入秦成定局

第174章 医家入秦成定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医庄外不远处的一处平坦的空地上,一座帐篷之中,乔松和老师荀夫子围着火炉。而此时,荀夫子正考校着乔松这几日的学习情况。

    如今,两人之间的授课主要是以历史为主。

    荀夫子提出一个人物,先是听乔松对此人的了解,然后再由乔松讲述对此人的看法,然后再由荀夫子进行剖析补充,最后则是乔松来进行对比总结,之后由荀夫子点评。

    如果师生二人意见相左,还会有辩论,直到分出个正误来。

    今日荀夫子所讲的,乃是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宋国实力大增,成为当时的重要国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率领宋国军队多次出征,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宋襄公最着名的事情,便是在泓水之战中因为坚持“仁义”而战败。

    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引起楚国派兵支援。在泓水相遇时,公子目夷建议趁楚军渡河之机消灭他们,但宋襄公认为不能趁人渡河攻打。等楚军布好军阵后,宋军被楚军大败,宋襄公也被射伤。宋军损失惨重,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建议。

    然而,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和老年人,更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因此,泓水之战的战败并没有使宋襄公的形象受到众人唾弃。相反,他的“仁义”思想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传承。

    “在学生看来,宋襄公求仁义之举并未有错。错只是在他跟不上时代,不知变化罢了。

    治国,当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宋襄公所生存的年代,乃是礼崩乐坏之乱世。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一味的求仁义,与时代相悖,故此错失良机,以致大败。

    因此,宋襄公之误,错在看不清时代。

    是以宋襄公虽美名传世,学生却不为也。”

    荀夫子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那你认为,该在何时行仁义?”

    “学生以为,仁义是对朋友,对百姓的,而不是对敌人的。如果学生处在宋襄公的处境,当行果断之策,半渡而击。待到楚国兵败之后,再和楚国溃兵施以仁义,以收其心。”

    乔松此番话,无异于在表明一个态度:他是在将仁义当做一个工具,而非一味的讲求仁义。

    “善……”

    “启禀公子,念端先生求见!”就在这时,帐篷外响起了玄翦的声音。

    乔松微微一怔,看向了老师。

    荀夫子微微抬手,示意他随意。

    “请进来吧。”

    “唯!”

    “念端见过公子!”念端很是正式的向乔松行礼道。

    站在她旁边的端木蓉也不得不向乔松弯腰见礼。

    “大师不必多礼,请坐。”

    惊鲵在荀夫子和乔松的对面放下了一大一小两张软垫,请二人坐下。

    “念端先生深夜来访,是有什么要事吗?”

    “念端读公子所赠医书,心中大为震撼。一来,是为了感谢公子赠书;二来,念端听公子提起了太学一事,故此想要了解一番。”

    太学?

    乔松微微诧异的看了一眼端木蓉,小姑娘这是给他递了个助攻啊。

    以医书赠予念端,便是想要激起她心中的求知欲。毕竟,其他医书暂且不说,单单是赤脚医生手册,便是只有一部分而已。

    而之所以留下书就走,原因也很简单。

    由自己口中说出来,哪里有念端亲自请教来的有效果呢?此之谓,欲擒故纵。

    只是,让乔松意外的是,没想到端木蓉却给了他一个助攻,他不得不在心里暗自夸赞端木蓉干得漂亮,成功的把她师傅念端先生推到了自己的网里面。

    “秦之太学与稷下学宫稍有不同,其职能有二:其一,是为了给百家营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进步的平台;其二,是给百家提供一个传道的途径;其三,则是为了收录各种学说,以防出现失传的情况。”

    “如今的太学,诚邀百家入秦。”

    “以念端先生所在的医家来说,恰好是一个光大学说的好机会。”

    念端静静的听着,脸上露出了犹豫的表情。

    乔松适时的说道:“乔松与端木姑娘闲聊的时候,也听她提起过,培养一名医者的不易。以先生师徒二人之力,纵使日夜不停的救治,又能治疗多少伤患呢?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如入太学,以教导更多医者,如此方能救治更多的人。”

    念端有些意动,但还是有些犹豫:“公子既然知晓培养一名医者的不易,那么也当知晓,当今之世,人人都知晓医者之重要,但愿学医之人,却少之又少。即使入太学,又能如何呢?”

    “先生所虑者,乔松明白。不过,还请先生放心。我大秦将会主动培养医者。”

    “主动培养?”念端很是诧异的看向了乔松。

    乔松点了点头:“不瞒先生,大秦欲先在军中培养军医,以降低作战之时的伤亡。”

    念端皱了皱眉,脸上的表情有些不怎么高兴。

    乔松继续解释道:“先生,医者之重要你我都知道,但天下人知晓却不愿推广。唯有让天下人见到效果,才能诱使其主动学医。

    军医一事,正是为了这一点。

    以乔松推断,一旦我大秦的军医在目前的规模上翻上两番,确保每千人队有一到两名军医,五到十名学徒,那么便可以大幅度降低秦军伤亡。

    如此,朝堂上的公卿看到成果,无需我等主动提出,便会要求增加医者数量。”

    “以公子所设想,所需医者恐怕数量非常庞大。非十数年之功,恐难以完成。”

    乔松摇了摇头:“因此,乔松还有第二策:分门别类!”

    “何谓……分门别类?”

    “军医所需,大多为刀枪剑戟,骨折等之类的外伤,因此只培育这个方面的医术便好。按照乔松推断,培养起来一到两年便可,至于学徒,更是简单,只需要包扎固定等即可。

    以此类推,可将如今之医学详细划分,培养专门的人才。如此一来,可大幅度降低培养一名医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如此一来,培育医者的时效将大大缩短。

    这样,此种模式固定下来,可以加快推广医术的传播。”

    说着,乔松将后世的一些医学上的分科方法向念端讲述了出来,听的念端脸上异彩连连,很是心动。就连一旁的端木蓉也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公子,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人居然会想出如此宏大而详细的构想。

    如果按照这位小公子所说,医家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想一想这样的未来,念端便知道,自己坐不住了。

    因此,念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公子今日赠在下医书,是早有打算呐。”

    乔松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在下之粗浅计谋,让先生见笑了。”

    念端并不生气,莞尔一笑:“既然如此,那么在下就叨扰公子了。”

    “求之不得……”乔松微微低头。

    至此,医家得以入咸阳。

    “师傅,我们要去秦国吗?”端木蓉眨了眨眼睛,有些后知后觉的问自己的师傅。

    念端揉了揉她的脑袋:“是啊,蓉儿想去看看吗?”

    “师傅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