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不知道
“莫挨老子,本王不知道。”楚王对三位亲王的邀请无动于衷,还有点避之不及的感觉。这不是他害怕什么,而是觉得这三人一起过来,准没什么好事。这不,梁王一进来就恨不得和自己攀谈家常,然后就问起了削藩的事情。
这事情,多么讳莫如深,岂是能拿上台面说道几句的?
“本王又不是皇伯的想法,你们再追问可就不礼貌了。”比起在湖北王府的为所欲为,楚王这次入京很是简便,就携了王妃和世子过来,还有一位侧妃。只能说,楚王实在是好色,但朝廷有规矩,入京不能带着一众家眷,不然的话他非得把一百几十人全都弄过来。
当然,当今楚王是皇帝的远房侄子,叫一声皇伯父并无不可。
“老三,你难道就不担心这事儿吗?”梁王的一声“老三”,把宋王给吓了一跳。但有楚王在,这声老三还真不是给宋王听的。
因为礼法有制,藩王世系,楚藩排三。因此无论是谁,都可称呼楚王老三——只要是同辈就行。
“得了,本王担心有什么用?老爷子……”楚王顿了顿,“老爷子想要整谁,还不是轻轻松松?”这话他先撂在这里,也不管是心悦诚服还是别有用心,反正在这几个堂兄弟面前,他还是要装一装样子。“你们忘了,淮王的事情?”接着,楚王也不废话,直接说起淮王、康妃的事情来。
一介后妃勾结白衣卫,也就皇帝念着“旧情”,放在别人早就处死了。何况,楚王府的底子这两年也被摸了差不多,皇帝手下没几个是吃干饭的。“若真要削藩,还轮不上本王。你去看看宁王、秦王和晋王,哪几个不是手握兵权。你们几个,少打本王的主意。”
这番是警告,也是提醒。楚王认为手中的筹码不至于引起王启的警觉,他提到的三藩,才是重要人选。先不说皇帝曾是燕王,燕京三大营就被他直接握在手中;秦王、晋王都统领着一方军镇,这威胁不比自己大得多?总之,楚王的一条原则是,先不管你们怎么搞,我先在旁边观望着,等你们出招。
对三王的提醒,也是告诉他们不要多管闲事,还是把自己手头的事情拾掇利索再说。
莫名听了一顿教训,梁宋端三人也不好继续待着,只得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楚王府。但是,他们在返回的路上,就看见了一个麻烦人物——白衣卫指挥使李群,皇帝亲信,怎么一路跟着自己走了过来?
“哟,这不是三位王爷吗?怎么,出来走走?”李群表面上行了大礼,但言语间的讽刺意味很是明显。你们怎么能聚在一起,还大摇大摆地去了楚王府?李群虽是臣,但三位王爷又不是太子,李群某种意义上并不担心他们会借机挑事。
梁王刚要发作,就被身边的端王给拦住了。“二哥,这人咱可惹不起。”端王是个谨慎的,虽然在之前联络诸王以及打听消息的时候,没点好掩饰,但在京城的规矩,他还是懂的。
见梁王不上套,李群又作了一揖,向三位亲王告别。他一走,身边几个便衣也撤了去,显然都是白衣卫的人。亲王们知道,这是皇帝派过来监视自己的。果然,在京城聚集,没什么好事。
但他们三人会就此解散吗?这是必不可能的。他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尤其是在晌午时分,三位亲王一起上飘香居大吃大喝起来。甚至还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完全不顾旁人诧异的眼光。
……
“一帮混球……”王启看着白衣卫送来的报告,手上力道不禁加重几分。李群请示皇帝,要不要再去提醒一番,却被皇帝否决,“无所谓,让他们去闹吧,只要不耽误了百姓。”
比起这三个儿子,王启此时更关心还没入京的淮王。他没带康妃入京,而是带着王妃赵氏入宫。“赵辉案”已经被定性、查明,再多的牵连也不算好。只是,淮王妃的情况,他还要关照一番。
至于康妃……
王启冷了几分,且不说和赵辉勾结一事,对皇后的无礼态度亦是可恨。但是,对康妃他还是心软了,只希望老五能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她迷途知返。尽管这不现实,但皇帝还是给了机会。
但说起康妃,李群皱了皱眉头,似是要说些什么,但在皇帝的示意下,最终保持了沉默。“还请陛下谨慎。”
“陛下,臣还有一事。”李群拿出了从江南送来的奏折,“宁亲王今年有要务在江南,所以这朝觐一事,宁王妃代为效劳……”李群了解皇帝的选择,但还是不忘提醒一句。
“准了。”王启淡淡道——大概,宁亲王又不知道去办什么事情了。
结束与李群的奏对,王启来到了翊坤宫。独孤若雪最近娇气,很少下床行走,每天蹲在床上吃睡,甚至连王启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她胖了,至少比起原来涨了十斤,脸上的赘肉明显可见增了不少。
“小胖孩……”王启打趣道,“怎么样,如果没办法出席,那就别出来了。”外省藩王朝觐皇帝是一类皇室大礼,帝后在原则是都要出席的。毕竟,诸王妃也要入京朝见——虽说人还没来齐,王启也担心独孤若雪难以担此大任。为了身体,他觉得这事儿让太子妃安排好了。
“什么小胖孩,糟老头!”独孤若雪很不喜欢小胖孩这个外号,尽管自己也称呼王启为老头,算是这称呼的回敬。但她觉得自己还没到那种地步,见一见诸位王妃,还是很有益的。“我没事,耿院使已经开了药,过几天肯定能好。”独孤若雪的体质不若常人,在怀孕这方面,遭了比寻常女子更多的罪。
所以,耿院使也好,东宫也罢,都送来了不少好东西,就连荣恩伯夫人也送来了一两副土方,来缓解独孤若雪的不适。
“所以,你打算去?”王启有些不舍,但尊重了她的选择,“若是有什么事,一定得告诉我。宗室那些命妇们,没几个好说话的。”王启很担心,若雪会在相处中落入下风。
“我又不是没和她们打过交道……嗯,先前的也算吧。”独孤若雪想了想,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如果把儿子赶快生出来,一副正常体态去应付她们,那就更好了。可惜,距离自己的产期还有一段时日,说不定得在太孙成婚以后了。
“行行行,都听你的。”王启摇了摇头,手放在独孤若雪的小腹上,似是在感受着胎儿的晃动,“是儿子吗?还是女儿?”
“民间俗话,酸儿辣女,但我爱吃辣的,大概是个闺女。”独孤若雪眨了眨眼,觉得王启话中有话,“怎么,不喜欢闺女?你别学某些人看见是姑娘就把她扔了,我可不准。”
民间时常发生溺死女婴的情况,这让独孤若雪没法接受。这实在是太残忍了,每每听说过这样的事情,都让正常人感到十分不适。可是,独孤若雪暗自叹息,这也许便是现实。
现实总是来吃人了,尤其是在大兴这样的[封建社会]。
“想什么呢,朕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王启知道独孤若雪又在胡思乱想了——民间总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时常发生饥荒困苦,百姓吃不饱饭,生了孩子又要添一张嘴……
王启不敢妄加揣测,但相信“人性本善”,溺婴这种遭雷劈的混账事,想必是那些穷苦百姓的无奈。但是,他也不能排除那些真的唯利是图、心狠手辣之辈。
“没事,只是有些感怀。阿启,你觉得,大兴最终会走到哪一步?”独孤若雪联想到了[那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在这里,大兴也有内患外敌,尤其是那些西洋人,带给[东国]一段屈辱的历史。大兴和[她]虽不相同,但也有相近的地方若雪真的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
“不知道。”王启摇头,表示对这种不可预知的事情也不清楚,但他知道独孤若雪又在思考未来之事,而且不甚积极。“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朝不会千秋万代,终有一天,大兴也会像历朝历代写入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