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 第333章 春闱结束

第333章 春闱结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坐在前排的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这不会是自己引荐的同年在闹事吧。

    一些其他的官员本来已经摇摇欲睡,见有人闹事,顿时来了精神,心里祈祷求求你闹大一点吧。

    李适大步走到殿外,马上便有人前来给李适汇报原委。

    李适一声冷笑,居然还有这种冥顽不灵之辈,看来自己的手段还不够狠。

    李适缓缓走到殿试的后排,来的陶元佑的桌前,淡淡的说道,

    “常州府的陶元佑?”

    陶元佑赶紧站起身来点头哈腰的说道,

    “学生常州府陶元佑。”

    李适淡淡一笑,

    “你刚才勇于揭发不法考生,本官甚慰。”

    然后李适转身便走了。

    陶元佑却是心中大喜,这位身着绯红官袍,又如此年轻的大员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李大人?

    李适回到殿中,官员们顿时竖起耳朵,杨廷鉴也是一脸忐忑的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只见李适回到崇祯的身边,轻声说道,

    “陛下,刚才有考生写到关键处,不免有些激动,惊叫了出来,臣已经批评了他。”

    崇祯点点头,不再言语。

    不远处的大臣们却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蹩脚的理由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真是离了一个大谱。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昏君奸臣的标配?

    我要不要站出来举报一下?

    但是又想到李大人的心狠手辣,马上就停止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久前那些说李大人坏话。

    连坏话都说不上,就是反对李大人的政策的官员,都被一个个干掉,实在太恐怖如斯了。

    杨廷鉴也听了一个大概,见不是自己的问题,便心安了下来,继续奋笔疾书。

    殿试完毕,崇祯饶有兴致的将前三甲留下问答。

    只见崇祯说道,

    “杨廷鉴,你是南直隶人,朕听闻南直隶地区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十分不满,还在京师公开质疑朝廷的政策,甚至还在责怪朕,有这一回事吗?”

    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啊。

    杨廷鉴赶紧组织语言回答道,

    “陛下,的确是有这些人,甚至还占半数。但是臣一直都是心向朝廷,忠心于陛下。”

    “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虽然对士绅伤害颇大,但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这可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善政。”

    “不能因为士绅不满,而至朝廷社稷的利益而不顾。”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又问向身边的李适,

    “李卿,这次录取的江南籍士子多吗?是否都是如杨廷鉴这种忠于朝廷的士子。”

    李适赶紧回答道,

    “陛下,今科录取江南籍士子一百余人,都是如杨廷鉴这等忠于陛下,心怀大明社稷的士子。”

    崇祯再次满意的点点头,又向一甲第二名的张煌言说道,

    “张煌言,你是浙江鄞县人,居然还是李卿的同乡。朕听闻你这次科考期间多次维护朝廷利益,与其他诽谤朝廷的士子甚至大打出手。”

    张煌言当即站出来说道,

    “臣是大明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当然要维护朝廷。我们浙江士子全部支持朝廷的政策,忠于陛下和朝廷。”

    崇祯顿时满脸笑意,不卑不亢,年轻气盛,好像看到了当初李卿的影子。

    崇祯又问向一甲第三名王之相,

    “王之相,你是河南荥阳人,现在此地已经被闯贼占领。朕听闻你心怀朝廷社稷,九死一生逃离家乡进京赶考,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王之相顿时泪流满面,

    “臣当初带着家人逃到黄河北岸,回到朝廷的治地,家人死伤大半,臣当时也是万念俱灰。”

    “但是朝廷对我等心向朝廷的士子恩宠有加,不仅安置家眷,还拨予钱粮,甚至派出官军保护我等入京赶考。”

    “在京师也是对我等照顾有加,免除了我等住宿生活花费,让我等能专心复习备考。”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说着王之相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崇祯顿时眉开眼笑,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啊。

    “王之相,你就安心待在京师为朝廷效力。朝廷不日便要剿灭流寇,收复失地。”

    然后崇祯又向身边的李适说道,

    “这次春闱一甲就按照现在的排名公布成绩吧。”

    两日后,崇祯十六年癸未科殿试金榜便出来了,名次变化不大。

    状元杨廷鉴,榜眼张煌言,探花王之相。

    不过原本成绩靠后的江南籍考生陶元佑成了二甲的前几名。

    殿试中试称为“甲榜”,分一甲二甲三甲。

    录取后,要在殿前举行一次唱名典礼,依次宣布被录取的考生的名字,叫作“传胪”。

    然后,状元由顺天府准备仪仗送到住处,也就是传说中的游街。

    唱名典礼结束后,皇帝赐进士宴,赐宴地点在礼部。

    如此崇祯十六年的春闱正式结束。

    这次春闱可谓是满大欢喜,录取一千一百名进士可谓成了历史之最。

    朝廷也没有随便将这些进士给打发到地方去,反而将其全部留下,充斥到整个朝廷的衙门,名曰“观政”,也就是所谓的实习。

    李适知道朝廷的很多官员根本不懂朝政,甚至不分五谷。就这样把他们放到地方,肯定斗不过那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官吏。

    好多地方官实际上就是被架空的,权力全被地方官吏给掌控。这些朝廷派来的官员见地方官吏凶狠,不得不和他们同流合污。

    坏名声是这些朝廷派来的地方官给担了,利益却被这些地方的官吏给拿了。

    让这些新科进士,多了解一些朝政,学习一点为官之道,到了地方才能快速掌控地方权力,从而达到朝廷真正控制地方的目的。

    春闱结束后,对于新科进士来说,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便是拜会考官,达成真正的师生之名,以后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个靠山。

    李大人作为挂名的考官,又是朝堂上的大权臣,当然是新科进士们争相拜会的对象。

    虽然有人口口声声大骂李适是大奸臣,但是得知能拜到李大人的名下,这些新科进士那都是趋之若鹜,生怕跑慢了。

    李适也对前来拜会的新科进士来者不拒,这可都是本官的学生,可好使唤了,可听话了。

    当然拜老师肯定要送礼物的,这也是大明官员合法的收入。虽然我李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是也不能违背如此优良的传统。

    伤害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思。

    当然千余学生,李大人也不能全部都牢记在心,但是那些名声响亮的,还有这礼送得厚的李大人肯定铭记在心。

    虽然本官视黄白之物为无物,但是这礼送得重肯定是对本官的信任和支持的表现,以后肯定要重用。

    此时多尔衮率领的大清铁骑,快速逼近土默特部,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