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 第307章 这次得栽跟头

第307章 这次得栽跟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适的土地征税三策将在山东山西北直隶地区进行试点工作,据悉将会为朝廷带来近两千五百万两的收入。

    山东山西北直隶地区耕地高达一千万顷,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亩,按照每亩征二钱的税制,这就是三千万两,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两千五百万两也是可圈可点的。

    现在大明的市场粮价高达二两一石,北方的亩产是一石,一般农户的卖价在一两八钱。

    之所以看起来是这么恐怖的税收金额,全因粮价高昂。明朝中叶的时候粮价在七钱左右,这都快涨了近三倍。

    不过随着北方农业的恢复,粮价便会迅速被打压下来。不过李适也有自己的考虑,维持高昂的粮价可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使农业快速恢复发展。

    明初的时候田亩不过八百万顷,可征粮三千万石,不过那时都是采用实物粮食征税。

    所有后人一直以为大明每年税收不过几百万两,其实这些只是征收的现银,盐税商税等。

    万历朝统计全国田亩高达五千万顷,可耕种土地面积涨了六倍,但是征粮才两千万石,这都是因为其他的土地都在藩王和士绅名下,他们不用缴税。

    按理说万历朝两千万石粮也价值不菲,但是这粮征集起来大部分都给藩王和卫所发放俸禄,每年通过漕运入京属于朝廷的粮不过四百万石。

    到了崇祯朝这入京的粮每年两百万石都无法保证,这大明的支出却越来越多,最终财政崩溃,大明覆灭。

    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财政崩溃,然后引发崩塌效应,朝廷没有钱,那就啥也不好使。

    百官现在没有心情听李大人吹得天花乱坠,又要为朝廷创收多少,这踏马的都是我们的钱啊。

    李大人是个狠人啊,狠起来连自己都要割,据说李大人家里也有大量的田产。

    百官就是搞不懂,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这李大人居然敢干如此天下之大不韪之事。

    张太岳的前车之鉴难道不够明显吗?生前不可一世,死后抄家累及家眷。

    张太岳他都不敢动士绅的利益,这李大人就这么莽,这么吊炸天,他难道就不怕祖坟被掘,死后鞭尸?

    虽然百官朝堂上不敢反对李大人,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李大人这次是捅了马蜂窝,不出意外李大人这次得栽跟头,而且这个跟头很大很大。

    李大人这是不知道士绅的力量有多强大,在民间的影响力有多大,这得罪了士绅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天下。

    李适这从来搞什么事也不和几个大佬商议,黄景昉,吴甡两个内阁大学士,五个尚书只是李适的政治盟友,也被李适的骚操作给惊呆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明的问题在哪,但是你李适还真敢干啊?大家现在都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找到李适询问,李适直接就是一切都在掌控中,优势在我。

    其实处于高层的官员肯定对士绅一体纳粮心有芥蒂,毕竟他们也属于士绅一员,但是真要让他们选择他们肯定还是得支持李适,支持大明。

    就凭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吴甡,礼部尚书施邦曜,吏部尚书倪元璐,刑部尚书高名衡,兵部尚书张国维,工部尚书凌义渠这些人历史上的作为便知。

    能力肯定是不足的,但是肯定把大明,把国家大义看得比自己的小家还要重要。而不是大部分朝堂官员只在乎自己的小利而忽视国家的大义。

    现在他们主要还是担心这政策能不能实施下去,这反弹究竟有多可怕,这大明还能不能经得起这等折腾。

    郑成功和郑鸿逵两人兴致勃勃的在永平府乘坐商船赶回福建,这要是走陆路不得两三个月,但是走海路十几二十天便可以回到福建。

    一般人肯定会怕走海路,但是这二人肯定不怕,这从小可都在海上讨生活。

    从正月初几出发,回到福建的福州才正月底,两人先不急着回家,梳妆打扮一番,然后又雇佣百余人充当仪仗队。

    这才大摇大摆,欢天喜地,一路上招摇过市的往家里走,还拿出在京师请大师制作的牌子,还穿着朝廷赐予的蟒袍,把这衣锦还乡给演绎的淋漓尽致。

    只见鎏金的牌子上刻着“大明延平侯,北洋水师提督郑。”,“大明同安伯,北洋水师总兵官郑。”

    一路上敲锣打鼓好不热闹,福州的百姓纷纷站出来围观,这是哪里来的大人物,牌面居然比巡抚还大。

    连福建巡抚吴之屏都被惊动,要是光是总兵官郑,吴之屏估计还不得上心。这不还有一个提督郑嘛,不得不重视,而且这二人还有爵位傍身。

    将二人请到巡抚衙门,巡抚吴之屏顿时傻眼,这不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森和兄弟郑鸿逵吗?

    同时正在家里的福建总兵郑芝龙也被通知到,巡抚衙门来了大官,要他也去迎接。

    郑芝龙顿时大怒,老子可是福建的地头蛇,这是哪里来的大官,敢在老子的地盘上撒野。

    于是便怒气冲冲的收拾一番往巡抚衙门而去。

    检查过二人的官防后,巡抚吴之屏才尴尬一笑,

    “延平侯,同安伯还请见谅,去年见你们二人可还是白身。”

    郑成功还没有说话,郑鸿逵便忍不住说道,

    “吴大人你这就是太小看我们俩了,去年我俩北上为朝廷效力,两次参加对建奴的战役,立有颇天战功。”

    “我,郑鸿逵,朝廷辅政大臣户部尚书李大人的义子,亲自斩首建奴七人,被朝廷封为同安伯,北洋水师总兵官。”

    说着郑鸿逵得意洋洋的看着巡抚吴之屏,以前这可是只能仰视的对象,现在也能平视了,甚至还感觉心里占优势。

    不过这时郑成功却是重重的咳嗽一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你这介绍怎么把本侯给漏了,我郑成功脸皮薄,你就不知道帮本侯吹嘘一下。

    郑鸿逵这才反应过来,指着郑成功说道,

    “这位便是朝廷辅政大臣户部尚书李大人的学生,两次参加对建奴的战役,立有大功。被朝廷封为延平侯,北洋水师提督的郑成功大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