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谯城之战(六)陈留之变
如今,谯城战力也只有两万左右,敌军估摸仍有三万左右,曹军兵力再度明显弱势。城中四位将领恐怕再也不敢冒出城的念头了,唯有死守。
随后的几天,刘鑫都没有发动攻城,而是让大军休整几天,处理一下战后的一些事宜。他把曹军出城、己方获胜的消息传给太史慈那边。
在北门的太史慈很快就发动了两次攻城,本想趁敌军气衰时破城,却仍是没有得手。两天之后,太史慈就停止了攻城,双方又处于对峙之中。
……
另一边战场,程昱和曹真两人率着五千步兵,准备谋夺陈留。五天之后,大军便来到了陈留附近。
程昱先把军队隐藏在隐秘之处,他自己就是兖州人,此前就曾长期驻守陈留,对附近的地形可谓是了如指掌。
程昱的夺城计策仍是里应外合,上次他干过一次,以失败告终。这次他故伎重演,他觉得大有希望,因为此时陈留兵力空虚。只要夺了城,断了刘鑫的粮道,再以城坚守,用不了一两个月,刘鑫大军必会溃败。
事实上,程昱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他和曹军率五千军队于此,已经瞒过了敌军的斥候,敌军仍未发现。
曹操和刘鑫交战于豫州,陈留却丝毫不受影响,城门仍开着,百姓也能进出。当然,城里的士兵也会防止敌军夺城,也派出斥候,注意附近动态。
程昱的大军藏得紧,没被发现,若是从这隐秘之处出来,多半就会被陈留的斥候发现。所以,程昱是没办法光明正大地去攻打城门的。他的方法当然还是依靠内应夺城,内应他都找好了。
陈留西门城头之上,一名小将负责驻守城头。这名小将名叫文稷,是豫州谯郡人,此前他便加入了曹军。
早在一年多以前,曹军战败,他就顺势投降了龙跃军,成为龙跃军的一员。他武艺高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获得信任,被任命为城门校尉,成为一名看守城门的小将。
本来他也只是在军中混口饭吃的,也不在乎非得跟谁混。三个月前,曹军的人暗中联系了他,许诺了各种好处,诱他投降。
他出身草莽,在战场上征战,也不是太在意忠义。再者,他是谯郡人,心底里也是希望同郡的曹操能够能够获胜。于是,他就答应了下来,同意为曹军内应。
程昱派了个人进去,打算与文稷对接。城门检查很严,看守的士兵会对来往的百姓详加询问调查,还要登记在册,办理一种叫做通行证的东西。
事实上,早在半年前,刘鑫为了防止细作混入陈留,就制定了这个叫通行证的东西。任何想进出陈留的人,都必须到衙署或在城门口办一张允许进出的通行证。
进去的人要在城中有人担保,才能在城中自由活动,否则只能在固守场所活动。例如进城售卖货物的人,只能临时在集市上交易货物,交易货物完之后就需要离开陈留。
所以想进城的人,必须在限定范围的集市里托人传话,给愿意为其担保的人。如若没人担保,那就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离开陈留。
程昱并不担心自己的人进不了城,因为他的内应也不是只有一个。他很快就派人遣入陈留,找到了文稷,约定动手时间和方式,决定于三天后动手。
很快就到了动手的时间,程昱仍是挑了凌晨的时间,因为夜晚更容易躲过斥候。此时已到了五更刚到,程昱和曹真便率军向陈留西城而去。
五更过半之时,大军来到了西门。此时,文稷已经控制了陈留西门,曹军毫不费力就夺了西门。
“文将军,多亏你了,日后司空必有重赏。”
“程将军客气了,司空乃我同乡,我自是要相助。城里面现在由龙跃军司马闵纯做主,他应该在衙署。”
“好!我大军已进城,立即去攻占衙署、粮仓。”
说到粮仓,文稷想起一件事情来:“对了,刘鑫与司空大战,在东门修了个副城,与陈留东门相连,粮草都存放于副城。”
“副城?”
“正是,当初陈留内豪族作乱,那刘鑫不放心,便修了副城作为粮仓使用,就不把粮草放在陈留城,所以得劳烦将军去副城了。”
“那副城兵力多少?”
“大概两千多人,都是辎重兵。”
“好的!多谢文将军提醒!”程昱并不在意,整个陈留都拿下了,还怕夺不下一个副城?说完,程昱连忙让曹军兵分几路,分别攻占陈留的各大要道及要地。
片刻之后,城中大乱,到处都是喊杀声、惨叫声,还有零星的火光出现。显然,曹军已经和城内的士兵开始交战。
衙署之中,闵纯正在睡觉,突然被一声急促的“咚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他醒了过来,还没开门,就听到外面的声音。他久在战场,当然明白这是交战的声音,不好,城内出事了。
他连忙坐了起来,打开房门,正想打开外面的大门,这时大门突然被撞开,一群士兵闯了进来。
“你们是谁?”闵纯大声问道。
“我乃司空座下振威将军程昱!”
“什么?你是程昱?你是曹军的?”闵纯脸色顿时煞白,只是天刚蒙蒙亮,没人看到他的脸色:“你怎么进城的?”
作为龙跃军的司马,他也知道程昱的大名,这程昱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人之一。
“哈哈哈哈,陈留被我攻破了!”此刻程昱心中无比畅快。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闵纯心中骇然,他知道刘鑫故意出尽陈留之兵以引诱曹军,但并不包括让曹军夺下陈留。
“你就是闵纯?”
文稷在旁边说:“将军,这就是龙跃军军师闵纯!”
闵纯注意到了文稷:“你是谁?你有点眼熟?”他突然想起了:“你是城门的将领?是你把曹军放进来的!”他的声音不自觉地高了很多,显然对文稷的行为感到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