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都一样
朱威没有停留,可能听到了朱由校的话,可是听到了又能怎样?也可能根本没有听到。
朱威此次进宫,除了上朝之外,还想见见张芷,可是现在…怎么去见?
再说了,外男不得入内宫,这是规矩,更何况朱威现在明面上并不是张芷的亲人,这就更加没有立场了。
出宫之后的朱威,有种和这个世界脱离的感觉。
初来大明之时,朱威也曾经有过改天换地的想法,可是事实给了他一记重击,饭都吃不饱,从哪里改天换地?
后来能吃饱饭了,也有了功劳,进入大人物的视线了,可是无依无靠的朱威,只能做万历的棋子,只能做万历手中的刀,若不是有秦霄在,朱威活不到现在的。
在那段时间里,朱威得罪了万历,得罪了文官集团,得罪了商贾,整个天下有权有势的人,都让朱威得罪了遍。
朱威也就成了所谓的“孤家寡人”。
再后面,朱由校继位了,朱威的功劳越发的大了,原以为凭借与朱由校的关系,能让整个大明焕然一新,可是现在呢?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利益二字。
对啊,皇帝也是要看利益的,而皇帝的利益是什么呢?自然就是他们的统治地位了。
就像朱由校说的那样,千百年来无数雄才伟略的帝王难道不知道有些事能让天下人过的更好吗?能让天下百姓过的更像一个人吗?
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不愿意,他们也做不到。
不愿意的,是因为他们觉得愚民政策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做不到的,自然就是压不住各朝各代精英阶级的反对声音了。
原来…千百年都是一样的道理。
怪不得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意思就是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其实,细想起来,好像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比如隋朝开科举,就是想要打破门阀势力对国家的掌控,可是结果很明显,被唐取代了。
而唐坐了天下之后,也是一样的想法,不过收效甚微,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读的起书的,还是那些精英阶级。
在后面就都知道了,黄巢将那些门阀精英阶级一扫而空,这才得以在宋文风盛行。
可是读书人有了权力之后呢?都想变成隋唐门阀,家族利益与国之利益相比,家族利益更大一些,还是朱由校说的那样,天下不管谁去坐,皇位上的人可能会变,但是治理天下的人是不会变的。
就在这时候,朱威突然明白过来了,明白为什么明朝末期崇祯向大臣们借钱,全都是哭穷的。
因为钱拿出去了,大明不一定能赢,是有风险的,而钱藏着,不管谁坐了天下,那些钱还是他们的,他们的地位也不会因为改朝换代而改变,这才是最终的解释。
可是他们谁都没想到,李自成竟然也如黄巢一般,将那些大臣一扫而空,当然了,现在哪怕朱威说出来,也是没人信的,千百年来的经验告诉那些既得利益者,天下兴亡与匹夫有责,但与他们无责。
一瞬间,突然很多事情都好像能解释的通了。
比如秦霄留下的雨榭李家,查明是蒲家之后,这些人在大明这么多年,为何在数位皇帝下令灭族之后还能存活至今?
肯定是有人和他们沆瀣一气了,再说孔家,孔家在山东做土皇帝,真的没人知道吗?就算官员不知道,那些藩王能不知道吗?
但是知道了又如何?皇家敢动孔家吗?
不敢的,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让天下动乱,皇家也不会下手动孔家。
那这次孔家为何会这么轻易的被灭了呢?
首要条件,就是朱威了,朱威在天下人的眼中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存在,朱威做出什么事,都不会让其他人惊诧。
再者说,当时朱威给京城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与孔家对上了,事情已经不受京城控制了,他们说再多也是无用的。
朱威现在才明白过来,为何当初张维贤和朱承要带着神机营过来,第一是防备孔家,第二则是防备他朱威了。
当时朱威与孔家对峙,两方互有损伤,神机营就是压倒天坪的砝码,谁的赢面大,他们就会压谁。
还好朱威与张维贤他们有良好的私人交情,要不然那神机营,可就是剿灭不尊孔圣的叛军了,而这叛军是谁呢?自然就是朱威的新军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能压得住朱威新军的,只有辽东铁骑和京营,所以不惜出动大明最精锐的力量,也要让山东这场闹剧,后续不再麻烦。
朱威在宁夏势力很大,很多人都与朱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现在看来,宁夏中能真正站在朱威身后的,只有朱二一家了,哪怕是金大元,想必也不会放弃那皇商的资格吧?
大明啊…
以前的大明对于朱威来说,是个向往之地,汉人最后的一个铁血王朝,怎么能不让人感叹呢,而现在不一样了,知道的多了,接触的深了,朱威就明白过来了,明白为何古代王朝都不过三百年。
整个天下资源利益就是这么多,有权有势的瓜分完了,普通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也就要重新洗牌了。
而洗牌之时有个站队问题,站错了队伍,那就等着被清算吧。
清算之后那些人吐出来的利益,又能坚持个上百年的瓜分。
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再加上当时万历告诉他,为何不推广徐光启造出来的蒸汽机的原因。
朱威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所谓的中兴也罢,所谓的盛世也罢,都是拿出一部分原本属于精英阶级的利益,给下面人而已,只能这样暂缓王朝的衰落,若是一个朝代没有中兴没有盛世,那就如元朝一般,百年不过就如土鸡瓦狗了。
“呵呵…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