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花钱如流水
“你他妈的认不认识东南西北啊?”
“你们这一群是废物吧?比李牛王二还不如!”
“你他娘的还顺拐是吧?”
“王二,你他娘的练出来兵和你一样笨!”
王二很受伤,自从李牛走了之后,他就感觉到一丝空虚寂寞冷…
额…最重要的是,李牛走了之后,朱威就逮着他一个人骂了,偶尔秦成能帮他分担一点,可是秦成比他会办事啊,最后的怒火大都是他承受了。
尤其是在练新兵之后,这新兵是在万历死后才正式开始组建的,万历活着的时候,再给朱威两个胆子,朱威也不敢啊,所以真正练兵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已。
得益于红薯的推广,还有商贾的涌入,带来了不少流民,朱威给了很好的政策,只要有一家之中,有一人当兵,那么分给那家人的土地,就会免除五年税收。
要知道明朝后期的百姓,种地一年到头的收成,一多半都是要交税的,并且税种特别多,官员巧立名目,什么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凡此种种,否则也不会出现这么多流民。
宁夏这边朱威废除了那些杂税,现在又用兵丁抵税,流民们自然愿意了。
不过已然成了流民,必定都是生活困苦的人,身体素质可想而知,这一年中,朱威是各种好肉好菜都紧着他们吃,差点给朱威吃穷了。
原本准备训练五千人的规模,没有办法这才变成了两千多人。
看着日渐精神的部队,朱威心里的火气却是有增无减,不为别的,就因为花钱太多了。
虽然没有装备甲胄战马,但是造一把连发火铳的钱,能造四把普通火铳。
其实这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事,当然了,朱威是不太懂的,但是能造出蒸汽机的工匠能不懂吗?
基本原理就是火药燃气在对弹头有一个向前推进的推力时,也同时向后方的枪机结构有同样的作用力,这个力会将枪机向后推,在枪机的重力和复进簧的阻力下枪机运动到供弹口后方压倒击锤并复进,此时弹匣供上的下一颗子弹会被复进的枪机推入枪膛。
而技术难点其实就是在复进簧上,也就是高强度的弹簧。
这里要提到一个枪械发射中必须做到的技术细节——闭锁。
所谓闭锁就是在子弹发射时要保持枪管只有前端(枪口处)有一个出口,这样火药的燃气才会全力推动弹头达到最高的初速和最稳定的弹道。
同时闭锁环节更为重要的是保证拥有极大能量、同时炽热的火药燃气不会在高压的环境下高速喷向射手,造成人身伤害。
此外如果在发射的高膛压下全力后座,可能会造成复进簧断裂等事故导致枪械无法正常工作。
现代枪械一般都会在闭锁到子弹离开枪膛并且膛压下降到安全水平时才会允许枪械开膛完成上弹动作。
但是自由枪机式由于直接借助了后坐力进行枪械的自动射击,因此如果想要让枪机的后座运动相对缓慢,就必须借助大质量的枪机和强劲的复进簧。
就搞这个复进簧,前期就花了差不多三千多两,差点将朱威的裤衩都扒了去了,庆王留下的东西,大都是土地之类的,安置流民还成,换成银钱就有点异想天开了,宁夏的地,现在是真的没人要。
要不是有商贾过来缴纳那一成的费用,朱威早都去喝西北风了,偷偷从修路的钱里面弄了一点出来,这才能后维持。
而另外一个花钱的大头,就是火炮了,朱威专门从宁夏城头拆了一门火炮拉回去研究,要不是朱威的威名太盛,早都被举报了。
根据朱威后世的经验,还有徐光启改进的火炮图纸,加上米尼弹给的灵感,终于…造出来两门…不太好用的新式火炮。
好处是采用一体的炮弹,不用先装火药再装弹丸了,这样一来,炮弹的规格可以把握住了,不会像以前那般大小不一。
但是为什么说他不好用呢?
因为最后还是陷入了死胡同,没有无缝钢管的时代,想要做出合适的火炮炮筒,太难了一些,火炮因为威力大,所需要的钢材质量要更高一些。
火铳可以采用工具钻通,但是火炮炮筒太长太厚,哪怕用上蒸汽机也不见得会快多少。
还有,要想要增加威力,就要加厚炮筒的厚度,这更是给朱威出了一个难题,最后还是采用了一体浇筑的方法,坏处就是有点重,两门火炮被朱威单独编入火炮营,火炮营由秦成主管,加上运送炮弹还有瞄准手和射手之类的,用了一百四十多人,合计七十个人伺候一门炮。
朱威越看越觉得心口疼,不论自动连发火铳还是火炮,越发精密了,却也越发容易坏了,朱威给每个人配了两把火铳,还拉了一大车的替换零件。
可以这样说,仗还没开始打呢,朱威已经花出去了三万多两白银…
“三万两啊…三万两!三万两全他娘的买成畜牲,点把火赶到女真大营,说不定都比你们这群怂货好使!”
朱威骂累了,随意扑倒在草地上,双目无神的盯着已经灰暗的天空。
“大人…”
“滚!”
王二摸了摸鼻子,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小声道:“大人,你头顶有屎…”
朱威一愣,伸手一摸,这不摸还好,因为原来就没挨住,可是抬手一摸刚好抓了一把屎…
还很新鲜。
“呕…卧槽你大爷的王二…呕…”
王二舔了舔嘴唇,傻笑道:“大人,这不是人屎,应该是鹿的。”
朱威哪里听得进去,赶紧在草地上将手上的屎蹭干净,而后洗了个手这才反应过来:“鹿?草原上有鹿?不对…现在到哪里了?”
王二连忙拿出地图,借着火光给朱威指:“大人,前日我们刚过宣府,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辽东境内。”
朱威拿起千里镜朝着东北方向望去,天的尽头,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