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京师流民
乾清宫。
“咳咳咳…”
也不知道是年老还是天气原因,万历最近的身子越发的差了,咳疾越来越重,御医换了一波又一波,汤药喝了一碗又一碗,却丝毫不见好转。
韩琦一边扶着万历的后背一边说道:“陛下,奴去民间找一些名医过来给陛下看看吧?”
万历一挥手:“不用…祖宗之法,不可废,大行皇帝也找了很多所谓的名医…咳咳咳…可是最后呢,还是丹毒入体,…咳咳…御医和那些大夫都是一样的。”
“陛下…”
“好啦,让毛纪过来。”
“是…”
题外话:嘉陵能活那么长和民间选用名医关系很大,要怪就怪这太祖皇帝了,什么都搞世袭,御医也是世袭的,可是这种技术类或者经验类的需要很高的天赋,世袭的结果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明朝很多皇帝或者后妃,都是被民间的普通小病要去了性命。这也是大部分明朝皇帝都短命的原因,正德皇帝和天启帝,全都是因为落水而后一命呜呼,在其他朝代哪里有这种事。
……
毛纪不知道一大早的给他叫过来干什么,听到万历的咳嗽声,毛纪说道:“陛下安,陛下要注意龙体啊。”
“咳…朕没事,京师有多少流民啊?”
“陛下,京师城郊流民大概摸清楚了,有四万左右。”
万历猛地起身:“这么多?咳咳…”
“陛下…”
万历被这个消息镇住了,他知道近些年流民越来越多,可是两年前不过数千人到京郊,不过两年啊,怎么突然就涨到四万了?
万历缓过来后问道:“怎么突然这么多?”
毛纪看了一下万历的脸色,害怕说实话万历的身子扛不住,可是万历一拍桌子:“实话实说。”
“是…近两年天灾不断,粮食收成日减,很多佃户交不起地租,只能变成流民,京城这边的大都是从河南山西陕西还有山东来的,而南京的情况也差不多,上月南京锦衣卫回报,南京的流民比京城,只多不少。”
万历听闻后,愣了一会儿,而后好似失去所有力气一般,倒在龙椅上:“各路官员都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
毛纪跪在地上,头已经触地,冷汗直流,他对万历甚是了解,万历用这种语气说话,说明他动了真火了,这种情况在他的记忆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肃清张居正,一次是国本之争,这两次,不论哪个,都是血流成河的啊。
“说…”
“是…河南巡抚与山西巡抚两人勾结……”
一直到中午,毛纪才从乾清宫出来。
也不知道毛纪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万历交代了什么,毛纪出门时红光满面。
第二天,从锦衣卫衙门,飞奔出数百骑,出了城门后,分散各地。
……
内阁三人,这两日很忙,他们也没想到,京城流民竟然这么多,流民到了京城,自然有想提高名声的人去接济,所以这些流民在京城,反而比在他们的家乡过的还要好。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吃饱喝足的流民和那种半死不活的流民完全是两伙人。
有了力气的流民,有些老实的,会去找一些活计干,勉强靠着自己劳动维持生活,而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可是这群人又说不得骂不得,很多流民都是一个地方的,彼此之间沾亲带故,惹了一人,能出来上百个人来。
大事他们不敢闹,可是小事不断啊,现在要迁徙他们去辽东,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万人,京城守备的兵力也不过三万,这四万人若是出了岔子,首先掉脑袋的,肯定是内阁的这几个了。
杨吉揉了揉脑袋,将下面呈上来的奏折扔到桌子上:“说说吧,这四万人,怎么才能送到辽东去?”
冯伟杰说道:“不是说先送两万人吗?难道要全部送过去?”
杨吉苦笑:“陛下说了要先将京师的流民送去,咱们能和陛下讨价还价吗?”
冯伟杰叹了一口气:“京城到辽东数百里呢,四万人每天需要多少粮食啊?户部的银粮已经见底了,还不算一路护送的军士,四万人,至少也要一万兵力啊。这就五万人了,每天长途跋涉,一人一天至少两斤粮食,这么多人行军,最少需要一个多月,上百万斤粮食,从哪里搞啊!”
韩力容好似没事人一样,悠悠闲闲的喝着茶,杨吉见状问道:“韩大人,你怎么看?”
韩力容放下茶杯,慢悠悠的说道:“这事谁提的谁去头疼吧,给那朱威一道命令,让他们辽东将人弄过去,弄过去了是他们的本事,弄不过去可就不怪咱们了。”
杨吉皱眉:“韩大人,你是内阁次辅,怎能有如此想法?”
韩力容没有在乎杨吉的语气,还是慢悠悠的说道:“就因为我是内阁次辅,我才这样说,朝廷现在什么情况两位大人不会不知道吧?哪里能挤出一点钱粮啊,既然挤不出来,那就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真不行让另外的一十二省将自己家的流民收回去。”
杨吉与冯伟杰听到韩力容如此,也就知道韩力容是不准备在这事上出力了。
杨吉原本还觉得韩力容至少在这种事关社稷的事上,不会计较与朱威的过节,可是现在呢,也算看清楚了韩力容的真实面目了,想想也是,原本韩力容表现出来的和善是因为没人敢和一个内阁次辅作对,或者说,韩力容做了多年的上位者,已经受不得别人与他作对了。
冯伟杰看着韩力容,眼神中露出些许冷意,原本他与韩力容还算是志同道合吧,可是现在看来,两人并不同路。
韩力容没有在乎另外二人的眼光,直接起身说道:“这事就劳烦二位了,今日突感身体不适,告个假回家休养一下,告辞。”
说罢直接出了内阁,冯伟杰冷哼一声:“哼…小人。”
杨吉摇摇头说道:“好啦,不说那些了,咱们再想想,怎么处理这些事吧。”
就在这时,有内侍过来禀报:“杨大人,流民已经开始向辽东方向迁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