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边军不退 > 第893章 第三军团

第893章 第三军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成一愣,他可是宁夏的人,焕土堡旁边的金水堡可就挨着黄河,他们属于宁夏前卫,身后就是宁夏中卫,也就是如今的中卫市,距离黄河真的不算远。

    虽说宁夏段之前的黄河水流平缓,没有像山西陕西那里的秦岭落差,但若是决堤,后果如何,秦成也是能够想象的到的。

    他虽说不像朱缶想的那么远,但是他知道朱威在宁夏与蒙明省投入了太多了,黄河一决堤,这些投入也就全都打了水漂,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知道是什么人吗?”

    传令兵摇头:“不知道,我们刚过去还没查验身份,他们就开火了,我们只能反击,不过看穿着面貌,像是西域那边的!”

    “马勒戈壁的,不管他是谁!所有人听着,别给老子疼惜马力,给老子往前冲,沿着黄河冲,靠近黄河三里范围之内的人,不管是谁,全都给老子砍了!”

    “是…”

    三千骑鱼贯而出,秦成带着百人来到了刚刚交战的地方,拿起火把一看,稍微松了一口气,如今天寒地冻,这里的土早都冻硬了,炸药威力有限,只将河堤炸开一道一米宽半米深的缺口。

    又因为黄河水表层结冰,并未有多少水流出来。

    “快…找石头将缺口堵住。”

    “是!”

    秦成走到一具尸体旁边蹲下,所有的尸体都被翻转面朝上了,这是担心有人诈死,并且所有尸体都被补刀。

    这是战场的经验,可是在这时候,这种经验实在害人,秦成想要一个活口都难。

    但是秦成这人也是很有决断的,若是下令抓活口,必定会让下面的人束手束脚,有可能造成决堤等不能接受的后果,所以他果断要求将沿河三里内的人全杀了。

    若是朱缶或者胡厉,甚至是李牛王二和张之极,在决断力上面,都是不如秦成的。

    贼人的兵器都被放在一旁,秦成拿起来一把火铳看了看,没有看出什么所以然来,这火铳规制与大明以前仿造的秘鲁铳很像,还是前装的那种,不过所有的火铳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明显是制式的,那就能代表这次的贼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了。

    思索一瞬之后,秦成猛的起身:“斥候去找蒙明省的朱巡抚和胡总兵,让他们负责迁移百姓,在派人去找公爷,将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了。”

    “是!”

    秦成并不知道朱缶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开始派人迁移百姓了,这就是古代通讯手段落后的最大影响了,很多事通知起来太难了,京城里面的一个政策下发到全国各地,需要的时间最长可达一月还多,不过这种事情,暂时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轰轰轰…”

    又是几声巨响!

    秦成脸色铁青,连忙上马:“走!”

    就在秦成等人处理这些贼人的时候,朱威这边也不轻松。

    现在朱威所在的位置,是蒙明省之外,已经属于西域了,严谨一点来说,这里是哈密,在大明的称呼里,这里是哈密卫。

    和汉唐时期不同,明朝并未占据西域并设置都护府一类的统治机构,而更多地通过海上交通来进行对外经贸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最西北端的疆域就是哈密地区,而哈密也成了明朝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可是面对西北民族的侵扰,明朝没有全力以赴地保住这一个战略要地,反而在嘉靖年间彻底把它丢失了。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哈密在汉唐时期被叫做伊吾,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一环。后来这里被蒙元占据,改名为哈密。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将元廷赶到了大草原上,元朝分封的肃王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在哈密宣布割据建国,成了新的哈密国。

    明将冯胜、傅友德打下河西走廊后,朱元璋意识到了哈密地区作为西北咽喉的地位,于是试图招抚该地区的各族部众。

    他招抚了撒里畏兀尔的首领卜烟帖木儿,在当地设置安定卫。

    随后明军进攻西北的北元残余势力,将战线推进到哈密门口。1388年,蓝玉带着十几万明军在捕鱼儿海几乎将北元王室一网打尽,北元末帝仅以身免。

    在彻底打散了北元势力后,朱元璋派出使者前往哈密招抚兀纳失里。

    1391年,兀纳失里在战胜周围的部落后,“遣使请于延安、绥德、平凉、宁夏以马互市”。

    如果朱元璋同意,那么哈密国的势力就会扩展到河西走廊,直达陇东和宁夏地区。因此这一行为在朱元璋看来是在对明朝示威,同时探知明朝的虚实。于是朱元璋以哈密地方阻遏西域各国来往贡使,同时半道邀劫贡物为理由,派左军都督金事刘真、宋晟进攻哈密国。

    此时的明军哪里是小小的哈密能够抵挡的,哈密城很快被攻破,兀纳失里向西逃亡,并向明廷上贡请罪,自觉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然而蒙元时期的西北战乱太多,杀伐过重,使得河西地区几乎成了赤地千里的无人区,明军暂时无力在此成规模驻军。于是明军打下哈密城,逼迫兀纳失里服软后就撤退了。

    1397年,朱元璋在今新疆和田地区设置罕东卫,对当地进行羁縻统治,进而完成对哈密地区的包围。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承继了经略西北的方针。

    1403年,他派遣使臣亦卜剌金前往哈密抚谕哈密国新王安克帖木儿。当时朝臣提议延续元朝的做法,将他封为肃王,以彰显明朝取代元的统治后能够继承元的版图。但是朱棣觉得封他一个新的王,不影响我承继西北疆土,于是在1407年将安克帖木儿封为忠顺王,意在突出哈密对明朝的忠顺之心。

    尽管在名义上进行了册封,明廷对哈密国的控制力还不强。而草原上的鞑靼首领鬼力赤与明朝作对,不满哈密内属明朝,派人将安克帖木儿毒死。

    朱棣在派人去征得哈密地方势力的同意后,将多年前俘获的哈密王子脱脱送到哈密,继承忠顺王的王位。

    然而当地势力只是因为畏惧明朝的势力而同意脱脱继承王位的,内心并不认可这位新主。

    哈密旧王母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在脱脱上位后,采取各种手段排挤他,最终将他赶出了哈密。

    朱棣原本是想搞区域自治,只要你们认同脱脱当王,其他的事情你们都可以自己做主,朝廷不加干涉。结果当地势力敬酒不吃吃罚酒,朱棣下诏狠狠训斥了王母与大小头目。

    为了保证对哈密的控制力,朱棣在哈密设置新的哈密卫,派长史、纪善等朝廷官员协助脱脱管理哈密,实际上是替脱脱把控哈密的政务和律法。

    有官员提议在哈密驻军,设置把总之职。但是朱棣出于怀柔远人的思想,考虑到当时没有能够威胁明朝西北疆域的势力,而哈密本地的政局和民族关系又比较复杂,拒绝了这一建议。

    但是他没想到脱脱在任时沉迷酒色,不理国政,结果把自己命玩没了。朱棣痛心之余,还是派官员前往祭奠,顺便封“忠谨诚恪,众所推服”的免力帖木儿为忠义王。这个新的忠义王上位后对明廷格外殷勤,多次上贡千匹战马,因此也更加深了明廷对他的信任。

    朱棣也是给予哈密和忠顺王很多的赏赐,其地位排在西北众多朝贡国之前。

    免力帖木儿去世时,恰逢明宣宗朱瞻基即位。

    之前的忠顺王脱脱在明朝皇室眼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于是朱瞻基封脱脱之子卜答失里为忠顺王,既肯定先王对明廷的忠顺,也敲打他让他听话。

    同时为了制衡哈密地方势力,朱瞻基又册封免力帖木儿的弟弟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

    这样下来,哈密就有了两个王,而忠顺王以及当地的军政官员任免权都在明朝手里,明朝事实上将哈密纳为了领土。明朝在西北设置的“关西七卫”总体上是稳固的。

    不过关西七卫并非明朝直属,而是采取羁縻制度,各卫所都督依旧由当地蒙古贵族担任,明朝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在明朝初期时,朝廷对于七卫的控制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是到仁宗和宣宗之后,明朝对北疆出现疲态,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败后,明朝实力大衰,国防策略转为战略防守。

    至嘉靖年间,关西七卫全部被吐鲁番汗国(从东察合台汗国中分裂的政权)蚕食,明军全部撤回玉门关,明朝彻底放弃了对西域的经略。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对西域的态度可谓是有心无力,明朝自建国后就一直受到北方蒙古人的威胁,蒙古和明朝的矛盾贯穿了两百多年。

    到了明末,由于内部出现了大分裂,蒙古对明朝的威胁总算告一段落了。但就在蒙古人衰落的同时,位于辽东的女真人顺势崛起,明朝的国防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东北,更加无暇关心西域了。

    总而言之,大明二百多年以来,有数次机会控制西域,可是最终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内部的有外部的,导致没有成行。

    西域的丢失让大明基本没有什么战略缓冲,不管从九边重镇哪里出兵,大明都必须全力以赴。

    而朱威重新站在这片原本应该属于大明的土地上之时,真的是感慨眼前。

    在原本的历史中,西域就是元朝的东察合台汗国,在明朝中后期分裂为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两个政权,这个两个国家互相敌视,征伐不断,各自实力都被严重削弱。

    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这样了,这两个国家早都完蛋了,是被孛儿斤和奥斯曼帝国前后夹击灭掉的。

    也已经是三五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这里,只有一个势力,那就是奥斯曼帝国。

    朱威看着远处飘扬的旗帜,喃喃道:“第三军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