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家哥儿在末世 > 第 63 章 兰塘·过大年4

第 63 章 兰塘·过大年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六十三章

    几个孩子你推推我,我撞撞你,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小子先开了口:“回主子的话,我叫……李野狗。”

    沈青差点被口水呛到。

    能被家里卖掉的孩子,除非是那种家破人亡,一家人一个都活不下去了的情况,否则能有几个是受宠爱的被卖?虽然乡下有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吧——苗氏曾经就深恨自己给沈璋起了个“璋”字,觉得不过是农家小子,怕是担不起这个字才夭折了。

    但贱名也不是野狗这么个贱法,连个狗子、狗蛋都捞不上——一般来说叫什么蛋、什么根的,虽然也不怎么好听,却是家里比较受宠的孩子了。

    剩下的就更敷衍:刘三狗、李草儿、冯水沟,那两个小丫头竟连个名字没有,一个叫二妞,一个叫六丫。

    沈青也不是那有文化的人,能给他们起什么风雅好听名字。但让他喊野狗、水沟,又有些叫不出口。沈青想了想,问他们:“你们想改个名字吗?”

    几人面面相觑。人牙子教过他们,到了主家,主人要给他们改名字是应该是,赐下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却没教过他们,主人问他们想不想改名字,又该如何应对。

    想改吗?自然是想的。好好的人,谁愿意叫野狗、水沟?就是在村里时,也会被别家的孩子嘲笑!几个孩子吭哧了傍晌,在沈青耐心快要耗尽之前,陆陆续续点了点头。

    “那你们自己有没有想叫的名字?如果有,可以给自己起名,没有我就帮你们取一个,可能也不会多好听,但总比现在的强。”沈青道。

    几个孩子又是一阵不说话。唯有那个叫李草儿的小哥儿,犹豫了半天,壮着胆子道:“回主子,我想叫牡丹……可以吗?”

    李草儿是家里第五个孩子,他上头有三个姐姐,一个小哥儿兄长。待他被生下来,又是一个小哥儿,爹娘直接将他丢在稻草堆里。深秋,他被丢在那里半日,竟然也没冻死,半夜了还在发出弱猫儿叫一样的哭声。他娘终于还是不忍,又让大姐把他抱了回来。

    可也仅仅是留下他一条命而已。他从小就命如草一般贱——也不止是他,他上头的哥哥姐姐,又有哪个不是呢?

    后来家里收成不好,弟弟又生了病——他娘终于还是在第六胎生下了一个小子。赶上人牙子来村里收人,头一个被卖的就是李草儿:哥哥姐姐们已经大了,正是能干活儿的年纪,过两年也能嫁人换聘金了,唯有他刚刚十岁,不上不下的年纪。

    李草儿被卖给人牙子之后,偶然有一次听人牙子说,牡丹花是世间最富贵的花,是花中之王,皇后娘娘每日簪的。

    他不想再像草一样轻贱,他想做这世间最富贵的花。

    沈青惊讶了一瞬,虽然觉得叫牡丹有些怪怪的,但李草儿能有自己的想法,沈青是很高兴的:“好,那你以后就叫牡丹!”

    有牡丹开了这个头,李野狗也鼓足了勇气道:“我想叫李书明。”

    这是他们村里秀才的儿子的

    名字。真正的李书明和李野狗同岁,日子却过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李书明打生下来就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三岁开蒙,十分有读书的天分,秀才公每每提起自己的儿子,总是不住口的夸赞。不像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里,父母还总是贬低、嫌弃他。

    沈青不知这里头的缘故,却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剩下的几个孩子没有自己想叫的名字,沈青便给二妞取名玛瑙,六丫取名翡翠,刘三狗顺着书明改为书亮,冯水沟则对应牡丹改为海棠。

    也幸得沈青装了一段时间的富家公子,时常在如意坊旁听偷师,不然怕也只能取些柳叶、槐花之类的名字了。

    沈青还对他们说:“你们现在还小,倘若有一天你们又有了想要叫的名字,也可以告诉我。”

    几个孩子都把这话记在心里,默念着自己的新名字。如今又跟了新主人、住进新买的大宅子,他们自然也会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

    沈青让几个孩子自去安顿,他则带着苗氏在县城里逛了起来。首先是要多买米粮,如今有二十多间空房子,刨开几个孩子住的那几间,能装多少就买多少!

    精米、白面、各色豆子……再也不用顾虑村里人的想法,沈青都选好的买,流水一样的送粮车往新宅送,新黄豆也买了两石。

    苗氏则选起了给几个孩子做衣服的布料。她是最会过日子的人,选的都是实惠的布料。花样不用多时兴,只要料子好,保暖耐磨就成,有那染色染坏了的便宜卖,也能拿来做里子。又买了好大一包新棉花,再有要做衣服,针线、剪子、顶针什么的也要买上两套。其他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也添了一些。

    这些沈青都直接让店家送去新买的宅子里。听闻沈青终是在县城置了产业,相熟的店家都纷纷道贺。沈青也不与他们多言语,将之前订的做豆腐的工具一一取了,又买了一口大石磨,便带着苗氏回了石渠村。

    他们前脚刚出城,城里的一些人就立刻凑到街头巷尾的茶馆酒楼议论起来:“眼看着出了城,瞧着是往那下头村子方向去的。这位公子是住在村里的?”

    “那女子是下头村子里的人吧……就是不知道是哪个村的。你说那女子到底是那位公子什么人?谁看清脸了?别不是妻房或是妾室吧,可有好几家想和那公子攀亲呢,这知道不得心碎了。”

    布店的伙计摆了摆手:“不是,那应当是个上了年纪的妇人。瞧她挑布料的样子,倒像是个惯会勤俭持家的,”这话已经说得含蓄了,实际上苗氏那挑布料的习惯,一看就是穷苦人家出身。“和那位公子出手很是不同。”

    “你怎么知道是个上了年纪的妇人?”一听不是妻房,有人又来了精神。那么严严实实的一顶帷帽,连身段都看不出来,这伙计咋知道的?“你看着脸了?”

    “那倒没有。看不着脸,还看不着手吗?她挑料子的时候我就瞧见了,那手还像是一双干农活的手呢。”这伙计每日见多少富家太太、小门户的姑娘?这点眼力还能没有!

    “你们别瞎猜了,那妇人是那位

    公子的姨母。”这是今日卖房子给沈青的牙人(),知道的内情最多。掌柜的2()_[((),给我订上一桌上好的席面,今晚我要宴请衙门的书办。”

    见他知道内情,旁便的人连忙抢着拉他到自己桌前,又是倒茶又是给递点心的,好一阵殷勤服侍:“您给我们说说呗!”

    那牙人思索片刻,把自己的猜测一一道来:“那公子说他姨母在村里守孝,想来是夫婿死了,日子过得艰难,这个做外甥的有些钱,便来照看一番吧。”那妇人名下只登记着一个哥儿,若是没生小子,夫婿一死族里人八成会谋夺她家的财产,或许正是因此,这位有钱的公子才会忽然出现在安平县,就是为了给他姨母撑腰。

    牙人自觉自己的猜测十分合理,办案的刑头也不过如此了。说不定这公子和他姨母斗输了,没抢过族人,才在县城给他姨母重新置办了大宅。

    “不得不说,这位公子是个十分仁孝之人啊。不止给他姨母置办了房产,还在我这儿买了好几个丫头小哥儿伺候,多少人待亲娘也不过如此了吧。将来他姨母随随便便把前面几间门脸租出去,就够她花用了,后半辈子都无虞!”

    周围的人听得如醉如痴,深信不疑:“那他姨母可是下头村子的人?知道是哪个村的,能做的了他的主么?”说话的人咂了咂嘴,“便是做不了主,能牵个线也是好的。不瞒你说,我邻居家有个侄女,一直想说给这位公子,做小也行,聘金好说,只苦于无人牵线……”

    那牙人点心也吃了,茶也品了,起身拍了拍屁股:“哎呀,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说点他自己猜测的也就罢了,真真沈青那户帖上的信息,他是一点不敢透露的。惹恼了那位公子,不照顾他生意了怎么办?他还指望着做成东山这笔大买卖,大赚一笔呢!

    沈青还不知道,短短一会儿工夫,他在县城的人设又丰富了许多,变得孝顺,慷慨,但与宗族的战斗力薄弱。而他拉着一大车的东西来到石渠村,同样在石渠村引起不小的冲动。

    不说别的,那一口大石磨就够惹眼的了!

    石渠村不是没有石磨,或者说大部分村子都有公用的石磨,属于村子的共同财产,于是各家也并不需要另备。

    只是平日里自家磨个麦粉、磨个红薯粉条都好说。要是做买卖,日日霸者村里的公用石磨,用不了几天村里人就要闹开了!所以还是自家备下一个的好。

    “青哥儿,你咋拉这样大一口磨?这是给你舅家送的?”石渠村的人围着石磨转了两圈,不如他们村里的那口大:“买这玩意儿干啥?咱村那口大石磨不够你俩舅用的?”

    沈青正好借机宣传一番:“我舅家要开个豆腐坊,到时候大家想吃豆腐了,都上俺舅家去瞅瞅,给自己村人肯定便宜,不比上县城买方便?”

    “啥?你舅家要开豆腐坊了?”村里人震惊,“没听说过你舅家谁会做豆腐啊?”

    这话沈青就不接茬了,只招呼着大家照顾生意:“明天大概先做一点给乡亲们尝尝,要是大家觉得好,就长做

    ()起来了。明天赶早都来尝尝啊!”()

    乖乖,我说呢,倒是听说今天刘月娥满村子换黄豆,拿现钱买呢!还说她咋忽然大方了,原来是有了生钱的招儿了。瞧着沈青赶着车远去的身影,一群人在后头嘀咕了起来:你说都是一个村一个族的,谁家有点啥谁不知道?从来也没听说过苗兴家谁会做豆腐的!也不知道咋就让他家得了这来钱的法子?

    本作者棠梨煎蛋提醒您《农家哥儿在末世》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到了苗家,短短一天时间,原本苗雨住的那间屋子便被收拾出来,另朝外开了一扇门,还砌了两个灶台。院子里堆着一口袋一口袋的黄豆,都是刘月娥今日在村里换的,本钱也是沈青出。刘月娥还嫌不足:“明儿我上我娘家村里也换些,老二家的也去!”

    “村里人将来要是愿意用豆子或者粮食换的,也收,价格别差了就是了。”沈青道,“到时候粮食我收,按卖给城里粮行的价格收。”

    “成!”刘月娥欢欢喜喜的答应了,这算起来又是他们占便宜了。不过青哥儿家没地,想着收些粮食也是应该的。这村里人啊就是家里有存粮心里才不慌,难不成今日等米下锅,今日现去和人换?

    家伙事儿都齐了,沈青便开始教苗家人做豆腐。这做豆腐可不仅是个劳累活儿,还是个精细活。沈青也是和唐妈妈学了好几遍才学会的,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就连泡豆子都是一门学问——将豆子泡到颜色发白,微微胀大,便是最合适的。

    倘若豆子泡得过了,上面出现了白醭,点出来的豆腐就比较水,甚至难以成型,就只能发成豆芽。

    而这泡豆子,并不是固定的时间就可以,还要参考当时的天气、温度。冬天要多泡些时间,夏天就少泡一会儿,老手自然是有一番心得,天然就会估么时间。而新手拿不准,就要时时去看一看。

    沈青也不指望家里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全学会,便安排了每个人分管不同的步骤:家里的汉子们自然是轮着班的磨豆子,除了最小的苗善,都要上阵。泡豆子这个活儿就教给两个表妹巧娘和雪娘,姑娘家更细心也耐得住性子。

    而点豆腐这个最核心的技术,沈青让刘月娥和李艳子都上手学了,最后还是觉得刘月娥点出来的更好一些:可能这种事情也是讲究一点天赋的。

    于是李艳子便被安排去捞腐竹和豆腐皮。把豆浆不断用极小的火慢慢熬煮,上面就会慢慢结出一层黄黄的油皮,将这油皮捞起来,薄薄一层细嫩的就是豆腐皮。将湿的豆腐皮堆成窄窄细细的一条晾干或者烘烤干,就成了腐竹。许多地方的豆腐皮做法各不相同,叫法也不同,还有要上浆子的,安平县这边却是没见过这种吃法。

    而唯一闲着的苗善,便被安排去正房陪着苗老太太。老太太腿脚不好,平常都是两个儿媳轮流照顾,现在家里忙起来了,半大小子也得顶事!

    “这腐竹捞出来晾干,我看先别卖。”沈青道:“这豆腐生意也就冬天好做,春秋天也勉强能做,到了夏天便只能趁着早上做一两板,现做现卖,多放一会儿就要发馊,泡豆子也容易发酵。倒不如把这时候的腐竹存下来,等到夏天再拿出来卖,这样全年都能有收入。”

    附近村子就这么多人,每家吃豆腐卖豆腐都是有定数的。现在将腐竹拿出去,有些人家买了腐竹便不会买豆腐了。若只有豆腐卖,他们就只能买豆腐,这样两下换算,能多挣些钱呢。

    苗兴苗旺经过上次卖猪头,恐怕是真的觉醒了一些做买卖的天分,听了沈青说的便是眼睛一亮:“那这些日子,我们只要能做出来,就要多做一些豆腐。不要怕卖不出去,现在这天气在外头放一晚上,就是冻豆腐——冻豆腐存得住,到年前大集还能过去卖,还愁卖不出去?”!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