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淮南屯耕
邓艾作为在淮南基层生活多年的人,自然很清楚曹魏在这里实行的什么政策。在邓艾的解释下,一行人也基本明白啥情况了。
具体来说,曹魏最开始对淮南的定义,就是一条对江东的防线。这里的主要职能压根不是产粮产赋税,而是低成本的挡住南方的敌人。
曹魏基于这个理念,开始有组织的在淮水一线搞大拆迁。自寿春以南,大量的城镇被拆毁,大量的人口被强制迁移到了淮北。
即便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但依然改变不了曹魏的态度。这么多年下来,整个淮南基本被拆的十户九空,人为造就了一片隔离带出来。
这一项政策,实际上在历史上蜀汉第一次北伐之后,曹魏同样也想在关西实行。只不过曹丹死的早,继承者司马懿选择了建设,这才没让关西变成一片无人区。
事实证明,这个政策的效果很不错。这么多年东吴一直卡在合肥这里动弹不得,这个政策居功至伟。
反正淮南已经剩不下几个豪族了,马谡再折腾,事情也不会闹大了,诸葛亮也可以放心……或许吧。
所以,诸葛亮最终把任务交给了马谡。
“所以淮南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吧,尽快修复残破的淮南与淮北。”
对于邓艾的请求,马谡立马就答应了。毕竟历史上,就是邓艾给司马懿提的建议,并开启的淮南屯耕。
唯一让马谡有些头疼的,就是现在邓艾同样还兼任六镇的守将。若是让他长期驻扎在淮南,那邓艾节制的朔方郡二镇恐怕就无人坐镇了。
马谡的行动力显然是很高的,上任了半个月,刚刚把淮南拢明白就立马带人去考察地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马谡基本每天都只带邓艾马忠数人,然后满淮南的考察。
虽然这伙计因为太想进步了,导致在基层名声贼差。不过也必须承认,邓艾对地形以及屯耕还有有一定的理解的。
“淮南之地,沃野千里,而且水网密布,交通便利。要是先帝在这里起家,恐怕就都不至于中道崩殂了……”诸葛亮望着这一片荒芜之地,不由的有些心疼起来。
有这物资打底,最多七年汉军就可以在两淮积累出十余万大军。届时即便朝廷不出兵,仅靠淮南军就足以压制整个东吴了。
显然,淮南这么大一片富饶的地方扔出来当隔离区,马谡看了也感觉膈应。加上这一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伐吴……
而在此期间,邓艾的绘图能力也让马谡非常满意。但凡他们经过考察的地方,邓艾都会在当天晚上绘出地图。
他是季汉这些年的政务顶梁柱,他可太知道沃野千里的价值了。当初在益州他甚至一口气在汉中修了七十多条水渠,就为了田地产出能再多一点。
对于淮南,诸葛亮倒是想自己亲自负责。以他的水平,不出两年就能初步恢复淮南的生产。
根据邓艾的初步勘探,两淮现在最起码可供五万人军屯。
“唯!”马谡也点了点头,立马接下了这一项任务。
结果淮南变成一片无人区,到时候这对汉军的影响可一点也不比东吴小。
淮北军屯两万,淮南军屯三万,可按照五分之一的比例轮休。按照这个比例,可以保证每年有四万人左右的部队军屯。
“幼常,淮南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诸葛亮沉吟了一番之后,转头看向了马谡吩咐道。
马谡早就想去抽孙权了,让孙权在建业多当一天假皇帝,在马谡看来都浑身难受。要不是国力不允许,马谡都打算现在立刻南征。
只要能让这军屯的根扎下去,逐步扩大屯田范围,三年时间就可以扩大屯田人口十万。
诸葛亮在安排完工作之后,又自九江一直巡镇到广陵。基本把关东全都转了一遍,将中原的骚乱压下去之后,这才启程返回洛阳。
在诸葛亮离开之后,马谡也暂时空闲了下来,并接手了淮南的防务。不过,在马谡在考虑该怎么在淮南开展屯田的时候,邓艾主动找上了门来。
最主要的是,接下来季汉的战略就是南征。原计划就是汉军自寿春与江陵两路进发,一起夹攻东吴的。
“使君,我在淮南这一片干了十年的屯田小吏。我对这里的山川地貌都了如指掌,可否让艾也参与工程。”
不过眼下除了淮南,诸葛亮还有三個州需要管呢。这么大的地盘,早就超出了大将军府的能力范围了。
只需六年,寿春便可积累粮食三千万斛粮食。这些储粮可供十万军民吃五年,并完成战线进一步的推广。
两淮土地之肥沃,远不是关中所能比拟的。而且这里气候温和,粮食产出更是西北的三倍以上。
其中的山川地貌,河流地形全都画的明明白白。也在邓艾的地图辅助下,马谡大体对淮南的潜力有了初步的理解。
“嘶……到底是那个瘪犊子提议的把淮南拆成这样的!我必须要灭了他全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大体拢明白淮南的潜力之后,马谡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数量的部曲战时足够抵御吴军,农闲时还能参与开挖水渠,修建道路。如此一来,淮南的生产力就会得到滚雪球一般的恢复。
但,这对于季汉一群人听起来,完全就是暴虐天物!
“虽然现在鲸吞中原三州,短时间朝廷没时间伐吴。不过准备还是要提前做好的,不能让咱大汉的将士在没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南征。”
最终,马谡以邓艾会淮南都督,与马谡共同负责淮南军屯工作。
不过,邓艾对此也早有准备,当即提议建议让张嶷代替他接管六镇。
这个数据之夸张,让马谡都有些难以置信了。若非这出自他自己手,他都无法想象淮南会有如此之富。
当然具体实操与数据可能会有一定差距,不过哪怕砍个对折,都极其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