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户籍案结束后,刺史府便着手准备邻、里、党三长选举的事。
选举在一个月后顺利举行,扬州各乡各村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本地民众亲自选出的州郡体制中人。
韩昭来到了第一次遇见顾文笙的河村观选,党长不出意外的还是原来的村长,毕竟他德高望重,早已得邻里信服。里长和邻长都是村中长辈,韩昭细细观察,也没有看出顾家或其他乌衣巷世家有动过什么手脚的痕迹。
建康城里摆摊的寡母也在,此刻正静静的站在村口看着刺史部和户部的人手来来往往,一手牵着小女孩的手不让她到处乱跑。
看见韩昭,女子主动上前行礼:“侍御大人。”
见她也在,韩昭有些意外:“娘子今日没有入城摆摊么?”
女子低眉,姿态谦卑却不自贱:“虽然现在女子还没有推选三长的权力,但民妇记得大人那日所言,便带小姑娘出来长长见识,让她和男子学一样的东西,和男子在一样的环境下长大。”
韩昭柔声道:“娘子抬起头来,不必拘礼。”
女子抬头,但见她目中闪铄着一种第一次相见时绝对没有的坚毅光芒。这种光芒,名为希望。
只要天下之间还有一人心存希望,哪怕碰得焦头烂额,她也必会一往无前。
少妇微微一笑道:“侍御大人当日在公堂上说的话民妇都听见了,必会教导小女,在女子也可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日到来时好好运用手中的权力。”
韩昭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由衷的道:“你母亲是绝顶聪慧而又坚强的女子,希望你也能从她身上好好学习,我们会在京师再见。”
三长选举结束,韩昭离开河村的时候,看到了久违的天才少年顾文笙。
今日人人的焦点都放在了三长选举上,顾小公子却是恍若不知,迳自蹲在河畔,正在测试着些什么。
扬州户籍案结案至今已经过了一个月,朝廷对于涉案人等也已处理完毕;户部尚书被贬到南疆,扬州刺史府也经历一番大换血之后,顾家失去了朝廷和地方两处的“自己人”,私自囤下的粮饷也被朝廷没收,还得赔上银子,昔日南方第一大族如今大厦倾颓,乌衣巷口夕阳斜,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身为顾府公子,少年却彷佛完全没有任何变化,日复一日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哪怕自家已经不是这些村民的荫庇,也哪怕自家已是日落西山。
可是当他抬头看向她时,韩昭发现,少年终归还是和从前有所不同。
从前弯弯笑着的眼眸如今有如一潭死水寂寥无光,不到两个月前还在喊着谢家哥哥的双唇如今抿成了一条直线,少年直直的看着她,没有说话。
韩昭冲口而出:“对不起。”说完连自己也不知自己此话何意。
无论是推荐贺安进入度支司揭发户籍案,还是到了扬州后斩刺史、削世家,她可是光明正大,自问不曾对不住任何一个人。
大概只是少年过于纯净,却依旧避免不了被家族牵连的命运,她心下有些不忍罢了。
顾文笙忽然开口:“大人一直招揽在下进入朝堂,便是知道顾家大厦将倾,想要为我另觅出路吧?”
他的声音也是淡淡的,有些暗哑,不复初见时的清澈明亮。
不待她回答,他又自嘲一笑:“多谢大人的好意了,只是人各有志,强求不来。”
韩昭默默点头,也不知此时该说什么,想了半晌才道:“顾公子日后有什么打算?”
初见时还能以兄弟相称,如今一个“大人”,一个“公子”,两人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再没有了单纯惺惺相惜的友谊。
“我打算学怀远公子曾经那样,走访大江南北,不过我是为了寻找水祸根源和试验治水之法。”说起自己一心向往的事,少年的笑容也不再嘲讽,面容也有了几分昔日的明亮。“我明日一早便走,代我向谢家哥哥辞行吧。”
谢家哥哥还是谢家哥哥,大概在他的心里,风流俊逸的谢怀远还是美好的大哥哥吧,韩昭心道。
她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郑重道:“祝愿公子今后平安顺遂,理想达成,公子保重。”
顾文笙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第一次对着她行了一个平民见官的标准大礼,然后一声不吭的转过身子,扬长而去。
韩昭感到一阵唏嘘。无论是摆摊卖麦芽糖的寡妇,还是醉心水利的天才少年,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和牵绊。而为了这些理想、希望和牵绊,他们终究都会走上不同的路。在这世间,人人殊途,却未必同归。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该行的路,而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有不同,这些路便也总有不同,所以人终归是孤独的。想到这里,她情不自禁的叹了一口气。
“扬州事了,回到京中便是升官发财,子曜何以唉声叹气?”
戏谑的话音传入耳中,她蓦然抬首,发现自己已不知在刺史府的院子里坐了多久。
谢遥大步流星的走进院里,夜色之中衣袂翩翩的他恍若当初从树上一跃而下的谪仙。
……不带这样吓人的。她白了他一眼,才道:“顾小公子代我向他的谢家哥哥转达,他明日便会离开建康,我也不知是为他感到婉惜,还是为了这世间的殊途不同归感到唏嘘。”
他在她身旁坐了下来,朝她微微一笑道:“可我和子曜,既不殊途,也终同归。”
“这才奇怪啊,”韩昭歪头看着他:“天下间又怎会有两个人所走的路是一模一样的?”
谢遥故作轻松的笑道:“因为我是为了子曜,才来到这个世间的啊。”
“不和你说了。”看着他那一脸轻佻的样子,韩昭气笑,转过话题道:“谢太傅那里,可有消息?”
谢遥摇了摇头。自韩昭的折子被快马加鞭的递回京中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他却没有收到谢府传来的任何消息。这样的情况,只有三个可能:一是皇帝特别能忍,没有露出任何要调查谢家的蛛丝马迹;二是谢钧早已做了周全的准备,觉得毋须惊动远在扬州的养子;三是皇帝早已悄悄制住了谢钧,所以谢府才连一封书信也递不出来。
以谢家的实力和谢钧本人的能力来说,第三种可能是可以直接排除了的。
“聚贤山庄的人有给我捎过消息,说是京中除了户部尚书被贬、吏部和政事堂那边正在物色新的扬州刺史人选之外,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似乎你那秘密并没有激起什么风浪。”韩昭说到这里,不禁莞尔:“令尊那里可是密不透风的,我的人也打不进去,也许只是他把消息封得死死的,宫中那位也无法证实你究竟是不是谢家的儿子。”
谢遥笑道:“回到洛阳之后,你若想知道谢府里发生什么事,问我不就行了。”
又得了她的一记白眼之后,他才敛了玩笑的神色,正色道:“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表面的简单——子曜请原谅我还无法对你坦然相告,在我们回京搞清状况之前,这个秘密暂时只能烂在我的肚子里。”
“无所谓,真的。”她安抚似的伸手拍了拍他的手背:“谁没有秘密?反正你是谁,对我来说也不重要了。”
这话听在耳中,他总感觉得出有些意有所指。望向她时,也只觉得她笑得有些意味深长。
谢遥在心下打了一个冷颤,忽然很想问她,如果自己是楚家人,如果自己是上一世的楚桓,她也无所谓吗?
这个念头很快的被他自己死死忍住,然后强逼自己不去接触。
他便只道:“三长新政的事既了,我们不如也尽快起行,以免京中情况瞬息万变而落得一个措手不及。”
韩昭一拍大腿道:“正有此意。”便遣人去和岳春风、贺安等人说了一声。
把一切都打点好了之后,夜色已深,谢遥便要回到自己的院子里。
走至院门前,他依依不舍的看了身后女子一眼,轻轻笑叹:“这次回京之后,不知还有没有我们这些平静独处的时光。”
韩昭也笑道:“此行波涛汹涌,你我皆因公开庭审而声名大噪,大越一朝还一下子没了半个扬州刺史府和一大个正三品的户部尚书,你记得的却只有这些『平静』的时光?”
心下却也不禁黯然。她不知道两人之间如今这算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两人之间是有什么关系,她只知道回京之后,他是身份成谜的谢家嫡子,她是向天子效忠的朝中新贵,他们将再次成为南辕北辙的两个人。
至少在表面上如是。
却见谢遥脚步一顿,似是毫无来由的问道:“回京之后,子曜便要加冠了吧?”
韩昭一呆,这才想起临行扬州之前,皇帝也有说过待她归来,要为她大办冠礼的事。
谢遥灿烂一笑,双目如繁星般的明亮:“至少你我有着大理寺和同行扬州的同侪之谊,我终归能光明正大的参加你的冠礼了吧?”
韩昭点头如捣蒜,脑中却是不期然的想起上一世为她加冠的紫衣王侯。
如果他在这里,不知会怎样评价这一世的自己,和这一世的怀远公子谢遥?
*****
两日后,以大理少卿谢遥、侍御史韩昭、户部度支司员外郎贺安为首的朝廷大队在振威校尉岳长风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回京复命。
随行侍从正在把行李杂物搬运上车,韩昭百无聊赖的在车外等着,忽见贺安朝自己走来。
“贺兄昨夜睡得可好?”她伸了一个懒腰,嘴上打着哈哈。
贺安却是开门见山:“记得在扬州户籍案开审之前,你曾和我说过的第三条路吗?”
那日他说:天家和世家,你我的出身便早已注定了是站在天家一边的,再多想岂不是自寻烦恼?
眼前同科却是反问:可是,如果有第三条路可走呢?
韩昭点了点头:“贺兄可是对这第三条路有什么新的想法?”
贺安单刀直入的道:“这些日子,我想了又想,这第三条路到底是什么。”
她静静听着,等着他自己说下去。贺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续道:“我们之所以注定是站在天家一边的,是因为那些高门大户看不起我们的出身;可是,世家本身并不代表邪,天子一方也未必就是正,顾家纵是做了诸多恶事,不也确确实实的荫庇了族中佃户一百余年?”
“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并不是要把世家贬低到我们这些寒门现在处于的低位,而是把寒门中人拉高到世家现在处于的高位。若是世家尽除而天家独大,天家不容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我们便也只能任人宰割;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足够的权力握在手里,拉近天家、世家和寒门庶民的距离,我们才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何是先君后臣,先父后子?
世人皆道,三纲五常,本来便是如此。
可是,三纲五常,又是何人所定?不过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而已。
总有些人,偏要挑战这世人皆认为是天定的秩序。
兴和四年十月下旬,南巡的队伍回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