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穿之盛世之宠 >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苏柔正待在书房里画龙舟的模型,她打算做等比例模型,每个甲板都能抽出来那种,只是画着画着,她觉得有点儿不过瘾,又画了一艘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紫汀提醒,今日的大字还没练呢。

    苏柔看了看角落里摆着的自鸣钟,道了声:“我知道了。”

    不过苏柔多少还有些意犹未尽,说是练字,就是在纸上列了一堆数据,都是她印象中在某些史书传记里找到的,关于战船的一些资料。

    说到船,至宋代以来一直到明中期,中国的造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只随着明朝郑和下西洋后,造船业的发展便开始停滞,与此同时,欧洲却正处于航海时代,造船业欣欣向荣,此消彼长之下,到了明末清初,造船技术便逐渐落后与欧洲。

    满清的八旗铁骑战斗力强悍,但海上作战经验少,再加上清朝水师的船只也不如当时郑氏集团船只,还是后来康熙一朝模仿郑氏所用的鸟船,这才有了获胜的基础。

    只是随着康熙朝平台后,清朝在东南海疆的危险被拔除,海防的重点就从外海到内海,大型战船相继被裁撤,另外,虽然这时候开了海禁,但对船只的大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而没有一定规模的船只难以抵抗海上风浪,除此之外,还对火药、火枪、弓箭等武器配置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知道这时候大海可不太平,海盗十分猖獗,火力不够上去简直就是送菜!这样一来,民间远洋贸易自然发展不起来。

    尤其是到了康熙晚年以及之后几代帝王坚持的海禁政策,造船业在政策的压制与锐减的需求下,想继续更新壮大,赶上世界顶尖水平也就不可能了。

    不过经过苏柔的几次‘劝说’,康熙对待欧洲诸国的态度,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许由官方组织远洋贸易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人明成祖朱棣时期还有郑和下西洋,康熙想要做一个青史留名的明君,这方面也不能输吧?

    正好,我们现在这会儿还有大战船呢,不拿出来溜溜,打击打击嚣张的海盗,宣扬一下国威,顺便从欧洲带回一些新鲜事物,那岂不是浪费了?

    这样想着,苏柔又刷刷刷的在纸上写了起来。

    紫汀站在后面,瞧着苏柔这兴致勃勃的样子,与那奋笔疾书,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在练字的架势,不由沉默。

    三天后,康熙又来了景阳宫,不知不觉间,苏柔每月侍寝的日子从六七日,渐渐到十日,如今已超过半月,再去掉康熙忙于政务不来后宫的日子,苏柔完全可以说是盛宠了。

    表面平静的后宫里现今可谓是暗涛汹涌,只苏柔不太在后宫里露面,在后宫里也很低调,再加上如今妃位以上娘娘不是在养胎就是在待产,要么就是秉持身份,并不主动联络苏嫔,不过暗地里的手段便只有她们知道了,只是这么些天,她们中愣是谁也没法子在景阳宫安插点钉子进去,苏柔一个没权势靠山的汉女,也不知是如何做到的,至于苏柔身边的几位宫女和小太监,都是皇上给她的,身家清白,善动容易惊动乾清宫那边,因而暗地里观望者居多。

    不过她们不直接出手,自然可以派下面人出面打探,这不,这些天来景阳宫的贵人、常在,乃至于嫔都多了起来,只不过苏柔虽然没多么深沉的心机,但想要忽悠她也难。

    很多事情可以和康熙说,那是因为他是大清的皇帝,虽然爱民如子这种官话不可信,但大清的利益与他休戚相关,技术拿出来,说不定就会有部分老百姓受益,但后妃或其他人就未必了,她们往往代表着某些利益集团,这些东西落到了她们身后人的手里,对整个大清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防人之心不可无,苏柔又不傻,谁是真的想和她交朋友,谁不怀好意,她还是能看出来一二的,至于看不出来那些,聊聊天也没啥,嘴上姐妹罢了!

    康熙一进景阳宫,苏柔就主动跑过来了,他不由挑了挑眉:今儿这么主动?

    随即苏柔就神神秘秘的给康熙递了一份稿子,说这是她给准备的大惊喜!一定对皇上很有用!

    “哦?”康熙瞧着苏柔那明亮的凤眸,清澈见底的黑眸中含着兴致勃勃的笑意,显然是又再搞什么小动作了。

    不过瞧着苏柔那小模样,康熙也不由生出了几分好奇,尽管苏柔的想法很有些异想天开,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不管是番薯那样的小小作物,还是针发火枪这等利器。

    上个月对战罗刹国,有了后来叫人送过去的十几支针发火枪,见到这种威力的火枪后,那群罗刹国人显然动摇了。

    康熙动作随意的坐在榻上,拿着那稿子便读了起来,只是读着读着,面色不由渐渐的,复杂了起来。

    拿永乐帝出来说,这么明显的激将法,康熙哪会这么容易上当,他似笑非笑道:“说了这么多,你只有这句新鲜事物才是真的吧?”他可没有忘记苏柔心心念念的橡胶树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苏柔坐过去卖乖,信誓旦旦的表示这真的只是顺便,您看看,汉武帝打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难道只是为了西域各种新鲜作物吗,当然不止是这样,它对和谐稳定的局面可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而且加强了我们与欧洲的交流,这不,现在我们就需要这个。

    总不能每次都是别人到我们这儿来,了解我们的国情,带回一些对他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却不去瞧瞧他们那儿的情况吧?所谓知己知彼,您瞧瞧,欧洲这些年发展的多快啊,之前不仅造的船比咱们的厉害,火器也厉害,人还能随意来我们这里,我们却不能随意到他们那儿,这样岂不是容易造成鼻耳塞听。

    这里说造的船厉害,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明末清初时,就有官员用类似于坚船利炮来形容别人的战船,看看这四个字,看看官员那惊叹的语气,别人在这方面的确有优势。

    至于随意来大清,苏柔的意思并不是说外国人可以随便踏上大清的领土,侵略的另算,她的意思是,人家的船可以轻松来到大清,还派使臣过来,咱们也应该礼尚往来才对!

    康熙听着苏柔巴巴巴的说了一通,表情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心里的确有几分想法。

    随即苏柔就开始说起某些具体好处了,比如橡胶吧,可以用在火枪上,密封性刚好,还可以用来做皮球玩,苏柔说完,就对上了康熙有点儿危险的眼神,哦,跑题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很有用的东西,比如金鸡纳霜,这东西可以治疗疟疾。

    康熙听了之后微顿:金鸡纳霜?

    疟疾这种瘟疫,从有记录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次肆虐,都会死很多人,可以说是叫人听了就害怕,但整个大清基本都有这种病症,中医上有许多药方,比如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就有一个方子:蜀漆散就对疟疾很有效果,只是碍于环境与古代医疗体系不发达等种种原因,一旦患疟疾的人多了,就会很麻烦。

    苏柔点头:是的是的,她在吴中的时候就见人用过,药到病除,不过听说这药也是有副作用的,所以若是中医能调理好的,还是用中医比较保险,但实在不行的时候,也不失为一个救命的法子之一。

    金鸡纳霜是治疗疟疾的一种重要药物,最先由印第安人发现的,这种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治疗疟疾,后来是由一个西班牙人带回了欧洲,这种树皮对疟疾很有效果,不过会有不良反应,药剂小,停药后可恢复,当然,这也和个人体质有关。

    金鸡纳霜的出名其实和康熙也有关系,康熙在某年得了疟疾,御医们束手无策,最后还是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霜救了康熙一命。

    不过这也有例外的,清朝中后期就有一名在中医界鼎鼎大名的温病学家王孟英,别号半痴山人,根据文献记载,某个患有疟疾的张先生就是“一剂疟即止”就是说一副药下去,病就好了!且王孟英还说过“四十年来,治疟无难愈之症”,可谓是手到病除,相当厉害。

    可是这样的厉害的医家可不是随便就能碰到的,所以说多准备一点儿肯定不是坏处!

    康熙闻言若有所思。

    苏柔说完,又拿出了她下午画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图,问康熙像不像古籍中记载的那样!

    这话题转的,康熙都不由无言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