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秘宋 > 第一百四十章国之重器(上)

第一百四十章国之重器(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和尚冲着刘瑜合什道:“稍候。”便入了那暗道里,过了半刻钟,方才出来。

    他手里捧着一个木盒子,放在案几上,又叹了一口气:“其实贫僧不应将此物相托与汝。”

    “但大家都忘记了,都忘记了,付于予汝,也算,我等对吕相爷有个交代了。”

    刘瑜看着七十来岁的老和尚,悲伤得不行,他也猜到了几分。

    特别是他提起吕相爷,刚才一开始,又问是不是姓吕?

    恐怕是吕夷简为相时,建立起来,以和尚的身份作掩护,派往辽国、西夏秘密情报系统。

    如果这样,倒就说得通了。

    他问姓吕,应该就是吕夷简;姓夏,大约是夏竦;至于姓晏,刘瑜一时却想不起谁了。

    后面的范应该指范仲淹,韩就是指韩琦,富便是指富弼。

    这些人物,都是至少做到枢密副使的,恐怕当年这些大佬,对于这个情报系统,都有参与过的。但这个时期,这几十年里,党争太剧烈了,这些大佬们,失势时连自己都保不住,谁还记得这茬?

    刘瑜心里是颇为同情的,被遗忘的情报人员,有什么比这更悲催的?

    而且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工作,比如那被铁鹞子一路追杀到大宋的那位;

    也比如一路在北婆台寺当了一辈子和尚的这位。

    于是刘瑜开口安慰他道:“倒也没忘,下官今夜,不就来寻大师解惑了吗?”

    老和尚苦笑道“左正言,贫僧已七十有三。”

    “若真是有人还记得我等,左正言便不是这样来的。”

    情报系统,总归是有接头的暗号、切口。

    要真是当年建立这个系统的那些大佬,让刘瑜来的,不说得给他个“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切口暗号,起码也给个信物之类吧?至少一来就该来找老和尚,而不是去盘问主持啊!

    刘瑜被呛得不好接话,只好尴尬地讪笑起来。

    老和尚把那盒子上,如同蜘蛛一样的锁头打开了,里面有一只铁筒,旋开了,是一卷油纸包得严实的纸,一叠纸,一叠从西夏送到大宋,承载着许多鲜血和人命的纸。

    刘瑜的眼中一紧,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的东西了。

    也是西夏人,不惜派出铁鹞子到大宋京师来,想要得到的东西!

    这到底是一叠什么样的纸呢?

    接过这一叠纸,那怕是刘瑜,也颇有点小心翼翼的。

    正因为知道这里面的付出,才明白它的沉重。

    很多事情,逻辑一理顺了,就显得很明白。

    例如带着这叠纸,到达大宋京师的,只有一个人,但带着它出发,绝对不止一个人。

    任何一个见识过铁鹞子本事的人,都不会天真的以为,单身匹马,能在铁鹞子的追捕下,千里迢迢到达汴京。从西夏到大宋京师的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命,多少鲜血,洒在这路上。

    老和尚渐渐平静了下来,平静让刘瑜有些坐不住:“因为都忘记了,忘记了我们这些人。信物都不济事,前几年,更有兄弟在边关,去报信时,衙门压根不认当年的信物,直接当疯子打了出来。”

    否则在陕西路,就去寻官府、军队协力不就得了?

    这么大的事,派兵护送回京师也不过份啊。

    而那位到了京师的细作,或者说情报人员,他为什么不住在北婆台寺里?

    却是选择去了东华门外的客栈?

    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支援,他们甚至无法找到上峰,就算到了京师,东西交给谁都不知道!

    “贫僧知道,西夏狗一定会追过来。”老和尚的话里是看透生死的平静。

    所以那个细作,他在用自己为诱饵,去掩护这一叠纸;

    在他付出了生命以后,西夏人便完全失去了目标。

    而当刘瑜打开这一叠纸,他猛然抬头,望着老和尚。

    怪不得,西夏人连最精锐的铁鹞子,也要派出来执行这种类如送死的任务。

    任何一个人,处在西夏掌权者的位置,都会这么干!

    因为这是西夏神臂弓的图纸。

    所谓国之重器,这就是国之重器!

    李元昊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大破宋军,所仰仗的利器就是神臂弓!

    没错,就是韩琦心口永远的痛处,好水川,被西夏人嘲讽:“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的好水川之役。

    除了战略上的问题,在战术上,很重要的就是西夏人的神臂弓。

    这几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

    西夏人从不会留下完整的神臂弓。

    例如东华门外的刺客,他们都是把机括毁坏,让宋人无从复制。

    刘瑜当年在烧玻璃炼钢铁不成之后,也曾想过,弄点类如神臂弓之类的武器出来。

    但实际操作才发现,这玩意不是拍脑袋就弄得出来的。

    因为有个材料学的问题,要达成这效果,这弓弩的重量得多大?

    要跟床弩一样,威力再大,那是单兵武器么?

    就算解决了重量问题,还得解决这个时代的金属加工工艺问题。

    简单的说,设计本

    身的容错率得足够高,高到可以由这个时代的工匠来量产。

    要不然没意义啊,花一千贯弄一把,有什么意义?谁装备得起?

    再说了,就真花一千贯,刘瑜也发现折腾不出来,所以只好放弃了。

    正因为当年花了一番心思,所以他一看图纸,就知道是这玩意。

    ( <:></a>)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