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
入到五月,大部分学生上着课就脱下了校服外套,露出里面的白色夏季校服。
热气不只是天气的升温带来的,还有高考最后一个月倒计时带来的压力,伴着正午时分渗出棉布薄薄的一层汗渍,学生们对未来的期待,挤在那一栋小小的楼房里。
杜韵庚回来的那天是五月初的一个寻常的午后。
那天午休结束,傅绥清和徐乐梦她们一起回教室。
初夏的午后,阳光炙热,花坛里绿的油亮的植被在阳光下灼烧。
带着意犹未尽的睡意,傅绥清努力保持着清醒走进教室。
教室内灯还未开,以中间那扇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为界,后半间晒不到太阳的空间光线阴暗。孤独沉寂的环境里,傅绥清的桌子旁边多了一个人。
第一眼看过去的时候,傅绥清还有点不太确定。
直到杜韵庚和她稳稳对视,两秒后开口说话:“睡醒没?”
张姗姗和徐乐梦识趣地走开了。
傅绥清目不斜视地盯着他,梗着脖子往自己座位上靠,坐下时才开口:“你就回来了,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上周周末不是没时间打电话嘛,没机会啊。”
话虽如此,但他就这么回来了还是有点太突然了。
傅绥清微眯着眼盯着他看,她很难不怀疑他上周是故意不打电话告诉她的。
对于杜韵庚突然回学校这件事,程明术的惊讶程度不亚于傅绥清。
他回教室看见杜韵庚的那一刻就差原点转圈圈表示问候了,杨江说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谈恋爱的是他俩。
教室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每个从后门进来的人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消失了一段日子后重新出现的杜韵庚。
大多数人的反应先是诧异,随后惊呼两句,恭喜他终于回归班级。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目光,换做以前的杜韵庚多半是不习惯的,甚至会因为这些目光整个身体都在紧张。
但他现在能分得清那些目光了。
友好的,善意的。
高三的最后一个月被一中的学子们称之为魔鬼月。
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做卷子。那些卷子老师也不会像之前一样每道题都讲的很详细,多是一张卷子上挑最有难度的两三道题来讲,其余的就哪里不懂自己去请教老师。
每次经过高三的教室,就能从窗户外看见一排排低着头,奋笔疾书,用灵活的公式和深刻的辞藻正在拼写他们的未来。
杜韵庚回来后适应的很快,他晚上放学还是和傅绥清一起走,两个人的生活不论是上学时间还是周末都变成了学校和家两点一线。
学习氛围太过沉重的时候,程明术会讲两个笑话缓解气氛,日子就在这么日复一日的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这么过着。
五月中旬,全省最后一次模拟考。
这次的三模,难度要比前两次要低一些。
杜韵庚这次三模分数是672,是历史以来最高的一次,傅绥清663,拿下班级第二。
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他俩一起回家,杜韵庚说高考的难度一般会比三模要高一点,按这次成绩来看,几年高考发挥稳定的话他的成绩在650左右,运气好点的话可以再高点,傅绥清的情况和他差不了太多。
晚上有风,吹着清凉。
傅绥清还不忘在这个节骨眼上继续鼓励他:“复读一年提高五六十分,杜师兄你很不错嘛。”
杜韵庚反过来夸她:“第一次高考就能考那么多分,傅同学,你更不错。”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英语晚自习,肖红让他们自己复习。
夏天的傍晚总是会格外好看一些,七点钟的夕阳西下,在天上染上了别样的色彩。
教室外的那片天空出现了火烧云,那片赤色云霞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扩撒开来,将色彩染到更远的云彩上。如炽火一般,灼热得紧,又颇有一种大军压境的盛况。
这样的赤红霞光下有间教室里坐满了人,遥看只是一个个小黑点,但是把画面放大后可以清楚的看到讲台上的老师正在安静地批阅着作业,台下的学生们也在为了不久后的高考而奋笔疾书。当窗外的景象被人发现后,有人向前往窗户的位置凑,有人悄悄打开了后门,轻手轻脚地挪着凳子往后面退几步。
他们都想看看外面的景象。
这场晚霞或许会是他们这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晚霞,因为美的不止是那片令人叹为观止的火烧云,还是他们这一段肆意洋溢,交织着汗水,泪水,以及欢声笑语的独特的青春。
在看似平常的这一天,在教室的这一间,他们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为了未知的未来而蓄力着,在期盼着,在同行着。
仅此一次的共赏落霞,他们都清楚,往后的生活中不会再有这么多有趣同频的人陪在自己的身边见证这美丽的景象。
赤色天空下,眼睛里看到的是美景,抓住的却是他们最普通又最独家的记忆。
6月5日,一中作为高考考点,要清空教室布置考场。
那天晚上,傅绥清和杜韵庚一起打车,搬着满满两箱书本回家。那些搬不走的不太重要的书他们就留在了储物室,后面学校会请人专门处理。
本以为面对高考,他们会很激动紧张。
可实际上,那天晚上,大部分人的心理确实平静的,平静地收拾东西,平静地搬东西,平静地告别。只是把东西搬出学校校门的那一刻,看着学校外车流飞驰而过的街道,也会有些感慨,原来他们的高中生活真的走到了尾声。
那天其实还是傅绥清的生日,他们几个玩得好的约定着等高考完再给她补上这次生日。
傅绥清搬着书进家门的时候,江夏是第一个出来迎接她的。
茶几上摆了一个小蛋糕,一家人围在一起祝他们的小公主生日快乐。
其实她晚上已经吃过一个小蛋糕了,是杜韵庚吃晚饭那阵请了个假出去给她买的。六寸的小蛋糕,趁着晚自习上课前几个人分几口很快就解决了。
很久以后,傅绥清都会记得这个生日,在匆忙的日子里单独为她空出来的仪式感,就好像开了倍速却又为了那个专属时刻按下了暂停。
高考那两天如顺水推舟般,有条不紊地进行。
每次出来后走到10班的集合点,吴岩松就会反复强调:“考完就丢,不要一直讨论上一科,安心准备下一趟考试。”
高考那两天出奇的热,一中的教室有空调,考试期间还挺舒适。出了考场,骄阳灼烧着地面,蔚蓝的天空找不到一朵白云。
就在这样一个热烈如火的环境里,高三的学生们结束他们的高中生涯。
这一年的高考,后来被定义为近年来最精彩的一次高考。难度不大,题型却空前的新颖,稍不注意就会掉进设好的套里。
考试前老师都会强调出了考场不要再讨论试题,可每堂考试出了考场还是会有人讨论。
有人说着自己的见解,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掉坑里了,有人在旁边听着,悄悄感叹幸好自己没有审错题。
最后一科考的是英语,从考场出来,傅绥清跟着大部队一起走,走到学校前门去等杜韵庚。
那天晚上,10班的六个人加上一个外班的秦岁安一起去吃了烤肉。
这小半年的压力得到了解脱,几个人说话都觉得畅快许多。
饭吃到最后,程明术已经醉的看不清人了,逮着身旁秦岁安的手就在说:“江子,我的好兄弟,你以后发达了可不能忘了我。”
秦岁安没怎么喝酒,人还很清醒。虽然很嫌弃,但还是没忍心把程明术的猪蹄给拍开。
没过多久杨江就和程明术抱一起了,两个人举着酒瓶,把故事从高一讲到高三,什么糗事都翻出来讲,生怕忘了哪件事就减淡了他们的感情似的。
女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聊着未来,中间还穿插着几句对过去的怀念。
徐乐梦是最舍不得高中结束的那一个,话说到最后她染上了哭腔:“这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我以为高三要熬不过去了呢,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
张姗姗跟着点头,“现在都还觉得很恍惚,感觉一切都不太真实。”
这句话说完,她又问秦岁安:“你们去年也是这样吗?觉得很不真实。”
秦岁安点头,“去年我也是这样,高考结束好几天了才回过神来,后知后觉自己是真的跨过这道坎了。”
话题转到傅绥清和杜韵庚身上,他们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傅绥清笑,“才高考完能有什么打算。等成绩,填志愿,等录取结果,出去旅游,然后开开心心去上大学。”
这点上杜韵庚和傅绥清的想法一致。
才结束高考,今后的打算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不论结果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
这一段旅程到这,往事不可追,所以更期待明天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前路漫漫,说远大的理想太过虚浮。
一场舞台谢幕,下一个帷幕升起,我们都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