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今日的太子府算不得多么热闹,圣上近日对外宣称龙体不适,身为太子的宋仁骢自然是不敢为太子妃大肆操办生辰宴。因此,今日皇子府中只请了些太子妃出嫁前交好的城中贵女,和各位相熟的大人们家中的女眷。
杨思婉自从永州被困后,城中传了很多风言风语,此时也是她自永州回来后,第一次出来交际。尤其是在皇子府中的一方庭院中憋闷久了,更是珍惜每一次从府中出来的机会。
宋仁和刚一进府,就被太子身边的管事太监请到了前院,与男客们饮酒去了。宋仁和临走前有些担忧的抓了抓杨思婉的手,附在她耳边嘱咐了一句:“若是呆的不痛快,便派人来前院跟我报信,万万不要逞强。”
杨思婉抬头望了一眼眼神恳切的宋仁和,难得乖顺的点了点头。
“也不知那杨思婉如今过得怎样了?这些年她借着蓟州侯的宠爱,没少在咱们面前耀武扬威。多少男子上门求娶,都被蓟州侯用各种名义打发回去了。现如今她倒是终于认清了现实,跑到人家家中做了贵妾。”
说这话的姑娘是刘家三小姐,正在为她身边的李家二小姐打抱不平:“慧儿,你说是不是?当年你家兄长那般给她面子,却不想她偏用入赘一说驳人颜面。好好的当家主母不做,偏偏要作人贵妾,好不要脸!”
在座谁人不知李家二小姐的嫡兄早年间对杨思婉一见钟情,害了相思病,闹着非杨思婉不娶。
见儿子如此茶饭不思,虽然明知二人家世悬殊,蓟州侯许是不会愿意将孙女下嫁,但是李家夫人还是鼓起勇气带着儿子亲自登门求娶。
本来蓟州侯是看不上这位李家大公子的,毕竟他们武将世家,最是看重男子气魄。那李家公子长得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从未习过武,而且因为害相思病,整日不吃不睡,看上去风一吹就要倒了一般。
蓟州侯见他这样一副病歪歪的模样,生怕这人命不久矣,再让孙女守了活寡。于是便说,杨家希望寻个能入赘的郎婿,李家公子作为李家嫡长子,他实在是不忍心让李家绝后。
那李家大公子也不知是发了什么昏,竟然说愿意入赘到蓟州侯府,当场把他的母亲气到昏厥过去。见儿子如此不争气,竟然为了一个女子抛弃家族,李大人甚至气的说出了要将儿子从族谱中从除名的气话。
可是那李家公子昏了头,把蓟州侯的婉拒之言当了真,日日亲自登门,只说求蓟州侯做主,让他与婉婉成婚。
蓟州侯没见过这般没有眼力见的世家公子,婉婉那年才不到十三岁,就算是他真的舍得将孙女早早嫁出去,最快也得等到婉婉及笄吧。可是那个昏了头的李家公子,愣是日日守在门前闹,闹得他们蓟州侯府成了街头巷尾最大的笑话。
最后还是婉婉上了脾气,趁着祖父去军中操练士兵的当儿,将那入了魔的李家大公子请进了府,那李家公子一听说是婉婉肯亲自见他,自是兴奋不已,忙不迭的跟了进去。
哪成想迎接他的不是温柔小意的温柔女子,而是拎着红鞭一袭戎装的杨思婉。谁也不知那日在蓟州侯府内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那李家公子被蓟州侯府的车马运了回去,在床榻上躺了整整一月才能下地出门。
李家虽然不是什么豪族世家,但是终究是在朝为官数载,尚有些许根基。虽然李家大人为儿子对人家女儿死缠烂打的事情而焦头烂额,每每回想朝中人如何议论他们痴心妄想、不自量力。但是唯一的嫡子被打,总要跟圣上禀报、讨个说法。
蓟州侯虽然嘴上说孙女行事鲁莽,伤了人家身子,心中却暗自称赞孙女行事果敢,大有杨家军的风范。虽然惩罚杨思婉禁足,却并未有其他更为严苛的惩罚。
郡帝听完那些人的禀报,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甚至觉得是那李家公子太过迂腐、愚蠢。那李家毕竟是朝臣,终究还是要给个说法,才能服众。
郡帝回想起他那个刚给了名分的三儿子最近在皇觉寺假模假式的清修,因此来坐实他自出生以来在皇觉寺中祈福的谎言,以此来堵住悠悠众口,还他清白名分,全他仁慈、爱子的名声。
郡帝想起这个第三子看他的眼神,那般倔强阴霾,便料想到他不会喜欢那些墨守成规的世家女子。于是郡帝便灵机一动,大笔一挥下旨将杨思婉送到皇觉寺中反省半年。
后来杨思婉还真的在皇觉寺足足圈禁了半年,直到三皇子被亲王们迎回了皇宫后,才将她放回了蓟州侯府。
自此之后那李家公子再也不敢纠缠杨思婉,甚至因为听说杨思婉从皇觉寺回来了,吓得跑到了母家去避难,直到现在还没回来。
李家小姐每日听母亲咒骂杨思婉让她的嫡子愿意蜷缩在一偏僻小城,久久不肯参加科举入仕,致使那些庶子占据了夫君的心思,让女儿因为没有父兄撑腰,而在婚事上屡屡受阻。虽然她日日劝说自己是因为兄长鲁莽,才造成了此番结局。
但是她年近二十也无人敢上门提亲,外面也开始说她是因为兄长愚钝,娶她也无甚依仗,反倒还会被她不明事理的兄长、母亲所累,她的名声也就越发的差了。
除了没有门当户对的世家前来提亲之外,甚至开始有些商贾、穷酸书生之类的人前来试探,想要试着能不能攀一门好亲事,将这位小姐娶回家。这些种种打击之下,李家小姐渐渐便接受了母亲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杨思婉不识好歹,不肯嫁给兄长也就罢了,还亲自动手伤人,让她们一家成了历城中的笑话,让她至今都无依无靠。
后来杨思婉被困永州,李家小姐日日烧香拜佛,祈祷她能被叛军抓住折磨致死。只要没了她,兄长肯定就会愿意回来了,到时候她也就能摆脱困境。可是天不随人愿,那杨思婉不仅全须全尾的回来了,那双病眼居然还神奇的彻底康复了。于是越发气不过的李家小姐便开始编排些杨思婉失身于叛军的言论,说她在淳于单于身边那么久,定然已经委身于人。
这世家子弟中,能够称得上是人才,或是能撑得起家业的适婚男子本就少之又少,可是适婚的女子却不少,因此大家自是愿意少一个竞争对手。毕竟往年那些公子们要么看重蓟州侯权势,要不就是痴迷于杨思婉的那张脸,纵使杨思婉在母家两年,他们就这般生生等着,愣是不肯将目光投向其他世家女子。这种境遇,让她们怎么能够不恨?
于是即使知晓这李家小姐说的话可能是嫉妒、报复之言,但是她们还是听之任之,甚至开始在世家圈子里大肆宣扬,势必要将杨思婉的声名弄臭,让那些公子们绝了去求娶她的心思。
这一番操作下来果然卓有成效,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公子们觉得不能娶一个声名狼藉的女子做宗妇,给家族蒙羞。于是他们便纷纷调转目标,让家中至亲去寻找其他合适的女子。
于是自从杨思婉名声被败坏之后,这历城中的世家子弟和豪门女子中已经成了不少佳话。
得了如此甜头,那些女子便越发有恃无恐,毕竟那蓟州侯府即使听到了这些话,也没有什么其他动作。再说了,她杨思婉纵有蓟州侯和她那野种兄长守护,难不成他蓟州侯还敢带杨家军来朝臣家中撒野不成?
于是泼在杨思婉身上的脏水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原本追求她的世家公子们也开始跟着家中的宗妇和姊妹有样学样,说早就看出杨思婉是个水性杨花之人,被敌军玷污,居然不以死明志,还敢苟活于世,实在是有辱黎朝颜面。
这种风言风语成了黎朝上至豪门世家,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饭后谈资。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假,也没有人在乎她当时身处怎样的险境,怎样为了不成为淳于单于威胁黎朝的俘虏,而如何果决的想要以死殉国。
他们只在乎自己快乐,仿佛那个曾经死里逃生的女子,就不该苟延残喘的活在世上。她应该早早的死在那座城池中,这样他们才好为她的忠贞颁一座牌坊。才好继续称赞黎朝人的忠贞大义,才好向世人称赞世家女子守护清白的忠烈。
可惜她活着,她不仅活着,还一跃嫁进了皇家,成了皇子的侧妃,成了皇家宗妇。于是他们本就不满的心思便越发饱胀,他们不敢再当着蓟州侯和杨家军造次,但是他们依然不愿意闭上那张嘴,已让用她的伤痛取乐、蹂躏。
“那西域蛮夷自鲜有礼义廉耻,那淳于单于又是出了名的狠辣、好色,她又如何能脱身?听说找到她时,她正和醉酒的淳于单于宿在一处呢!要不是杨家军替她瞒着,她早就身败名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