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 第323章 324,门市部<!>

第323章 324,门市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荔枝,在写什么?

    在外面忙忙碌碌,回到家也不得空闲。明明是个小孩子,却比大人还要忙。不过,想到最近寄回石河村的钱,又觉得忙也值得。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想要收获就要付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收获。

    多少人在妒忌石河村清河酒赚钱?

    只要不眼盲心瞎都能看出石河村赚钱了。一批批的酒,一批批的肉和菜送到京市来,然后卖掉。

    供销社领导妒忌得眼睛都红了。

    也幸好石河村清河酒的爆销没有影响到供销社的日常工作,更没有触及供销社领导的利益,否则眼一红心一黑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眼看着石河村清河酒的促销稳定了下来,安荔浓又开始磨拳擦擦。一看安荔浓一脸跃跃欲试的模样,顾敬业就知道她想要搞事情。

    顾敬业手里拿着书,看一眼正埋头写着什么的安荔浓,小年轻,有时间就多出去走走。不要一天到晚忙不停。

    年轻的时候不轻松,等长大了,想轻松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压在肩膀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责任也会随着年纪而增加。

    安荔浓抬头看一眼悠闲自在的顾敬业,没有说话继续写写画画。

    忙着呢。

    没有时间聊天。

    主要是安荔浓不是能一心二用的人,就怕开口说话后会打乱现有的思路。被打断了打乱了的思路,可能就再也接不上。

    脑海里酝酿的东西,可能会瞬间消失无影。

    所以,做事,安荔浓更喜欢一心一意。

    顾敬业也不在意安荔浓的沉默,习惯了,然后坐下来看书。

    吃过晚饭后,顾敬业习惯看会书。

    这些书是安荔浓找赵平要来的,为石河村人要的。这些书,安荔浓统统是要带回石河村去,丰富大家精神文明的。

    在去乡下之前,顾敬业很喜欢看书,每天不管多忙都必定会抽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看会书。

    用看书来放松,说的就是顾敬业。

    不管多累不管多困,只要看到喜欢的书,他就觉得轻松然后精神百倍。

    书,是他的精神食粮。

    但下乡后,书籍没有了,报纸也没有了。

    当然,即使有书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看。每天下田种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哪里还有力气看书?

    物质文明都得不到满足,还要什么精神食粮?

    在饿肚子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有没有书。一晃,多年过去,竟然也习惯了没有书没有报纸的日子。

    到了石河村后,不需要下田种地了,书虫又上头了。

    馋书了。

    即使是小学的课本即使是已经过期的报纸,顾敬业也看得入神,看的津津有味。安荔浓和安国邦从清河镇从省城带回的过期报纸,被顾敬业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精神生活实在太匮乏了,一张小纸片都能让他激动难耐。

    工作没有,家产被夺,家人四散天涯,顾敬业不恨。

    顾敬业恨的是,他珍藏着的书籍被毁,其中有很多是有钱难买的孤本、古董。他就那样眼睁睁的看着它们被付之一炬,无能为力。

    每每午夜梦回,顾敬业都为曾经被毁的书籍痛心,痛得喘不过气,痛不欲生。

    回到京市,顾敬业第一时间就是逛书店,然后让他失望了。

    很多很多曾经很喜欢的书不是&lsquo;没有&rsquo;,就是&lsquo;不能卖&rsquo;,要么就是&lsquo;你怎么能看这样的书?&rsquo;

    问得越多,心里的失望就越重。

    但是,能怎么办?

    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气和希冀。

    后来,安荔浓找赵平要了一批书,这些书涉及到各个方面,有些还是外面买不到的好书。顾敬业烦躁的心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心情不好了,看看书。

    抑郁了,难过了,烦躁浮躁了,看看书。

    书,能抚平岁月留下的伤口。

    书,能让人重燃希望。

    顾敬业有又爱上了看书,一天不看,就浑身不得劲。

    听说安荔浓要把这些书带回石河村,顾敬业有些意外,然后又觉得浪费。在石河村,有几个人能看懂这些书?能看懂多少?

    石河村现在的整体文化水平可能,侮辱了&lsquo;水平&rsquo;两个字。

    在安荔浓到石河村之前,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可能还不占全村人数的二分之一。这两年,安荔浓和安国邦重视教育重视,带着村里的大人小孩一起重视学习,会认字写字的人越来越多。

    但也仅限于一些日常生活用字。

    这些内容深奥的书籍,压根就看不懂,也不想看。

    顾敬业给村里人上课,村里人常问的一句话是&lsquo;学这些有什么用?&rsquo;在大家心里

    ,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用学了。

    时间宝贵,不愿意浪费时间。

    与其学一些没用的,还不如多上工争工分,或者多花时间去学一些有用的。例如跟着陈东山学种地,跟着莫老太学辨认草药,这些都是能轻易看到好处的知识。

    因为一眼就能看到好处,所以跟着莫老太学辨认草药的人最多。不管男女老少,都愿意跟着莫老太学辨认草药,种草药

    跟着顾敬业学做生意?

    不好意思,现在不让个人做生意。

    帮村集体做生意?

    不好意思,自觉没有本事。

    再说,与其学什么集体生意,还不如为家里多薅两把艾草多搓几斤艾绒。

    相对于村集体,大家更愿意为自己的小家努力。

    因为见识少,眼界限制,村里人看不了太远的地方和利益,只能看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愿意为了眼前的利益努力。

    错了吗?

    没有。

    不过是环境所限。

    所以,顾敬业真心建议安荔浓找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送回去。例如农业方面、畜牧业、渔业等等一类的专业书籍,有图又讲解,一看就懂。

    又例如一些适合小学初中学生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精神文明。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都是明显的,特别是在见识这一块。

    &lsquo;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squo;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多出去走走看看,能看阔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

    但现实是,走走不容易,看看不容易。既然不能出去走走看看,那就多看书,通过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

    书籍,不仅通古今,还能让人更加全面详细的认识世界。

    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所以顾敬业建议安荔浓多找些适合石河村人看的书,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开阔眼界,开阔心胸。

    石河村人的眼界还是太狭隘了。

    至于心胸?

    人在穷的时候,就会特别计较得失,因为拥有得少了。等生活富裕了,谁还愿意为了一把葱一根萝卜而吵吵闹闹斤斤计较?

    安荔浓放下笔,揉揉手,已经让赵爷爷帮忙找了。

    不仅有适合小学、初中的课余读物,还有适合高中学生的书。特别是高中的课本,安荔浓就要了好几套。

    安荔浓要让石河村的人提前准备起来,希望到高考的时候&lsquo;笨鸟先飞&rsquo;能一鸣惊人。

    为了高考,安荔浓还找来了里常出现的《数理化丛书》,还有很多适合高考的书籍,为高考时刻准备着。

    嗯。这就好。

    顾敬业一边看书一边悠闲的喝着从石河村带来的大麦茶,要是灯光能再亮一些就好了。

    京市的郊外已经通电,不过大家用的都是小瓦数的灯泡,暗黄的灯光再加上暗黄的墙壁,视线就更加的暗了。

    灰暗灰暗的,就像现在的生活一样。

    沉闷,沉闷的。

    让人看不到希望,让人觉得生活没趣。

    其实,在这样的灯光下看书会影响视力。但是,白天太忙,抽不出时间来看书。

    顾敬业白天忙什么?

    忙着登记预定呢。

    需要预定肉和菜的单位和工厂就找顾敬业登记。价格、运输等等问题都需要双方商量、讨论,最后确定。

    还有送货的时间等也需要再三和石河村确认,免得这边刚下单,石河村那边已经没有货了。没办法,石河村的肉和菜太受欢迎了,根本就不够卖。或者说这个时代的肉和菜太过稀缺。

    以前只在年底杀猪的石河村,为了卖腊肉,现在是隔几天或者十几天就要杀一批,然后做成腊肉出售。

    养一批,杀一批,循环着。当然,养猪的速度肯定跟不上杀猪的速度。猪的成长周期太长了,一只猪从猪崽到大猪,需要一年的时间,最少也要八个月。

    所以,安荔浓建议安国邦多养鸭。

    相对于猪,鸭子的成长皱起要更短一些。

    如果饲料足够,一只鸭子从小黄鸭到大鸭只需要三四个月,而且还有鸭蛋。鸭蛋能制成咸蛋,一样能卖出好价钱。

    所以,安荔浓和顾敬业都建议石河村所养鸭养鸡。

    鸭,可以放养在鱼塘和水库;鸡,可以放养在果园。

    不管猪肉、鸭肉、鸡肉,都是肉。

    前天,安荔浓还收到安国邦让人随酒一起送来的腊鸭,足足有一千多只。听说是安国邦用挖掘机从胜利农场换来的,被安荔浓在京市转手,为了石河村换会了不少的好东西。

    安荔浓知道,这是顾敬业提醒安国邦的,可以用村里的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去胜利农场或者别的村换肉和菜。

    这段时间,顾敬业和安国邦没少通电话。但因为石河村没有电话,还是耽误了不少事,增加了不少的麻烦。

    一来一往,浪费了不少时间。

    但收获是喜人的。

    安荔浓和顾敬业用石河村的肉和菜换回了一批瑕

    疵布料,一批走线不太好的衣服,还有一批染色有问题的凉鞋,大大地丰富了石河村的物质。

    其中最让安荔浓高兴的是,还有一批暖水壶和十几辆自行车。

    石河村人富裕了,需要自行车的人家也多了。不需要票,不需要钱,只要扣工分就好,村里不少人家都想要一辆。

    安荔浓和顾敬业换来的十几辆自行车,本以为村里要不了这么多,能分出一些换给附近村的人。

    没想到,安国邦竟然还打电话过来,让安荔浓再找几辆。

    不够分啊。大家都想要。

    安国邦也没想到村里人的购买力这么强。安荔浓寄回去的布料、衣服、凉鞋统统被村里人瓜分了,不要票不要钱,谁不要谁是傻子,只恨不得有更多。

    以前十几年买的东西加起来应该也没有这一个月买的多。

    现在的自行车就相当于后世的宝马了,安荔浓很意外,石河村竟然有这么多人家能买得起宝马,开得起宝马?

    现实就是,她小看了石河村的购买力。

    突然的觉得自己很牛逼,怎么办?安荔浓真的觉得自己很能干。她来石河村三年不到的时间,不仅让石河村人吃饱穿暖还让大家都开上了&lsquo;宝马车&rsquo;。

    骄傲得想要原地转圈圈。

    石河村能有今天,虽然不全是她折腾出来的&lsquo;功劳&rsquo;,但也还是有一点点功劳的。

    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安荔浓当然高兴,然后又和自行车公司合作,换了十几辆自行车。

    不过,这次,安荔浓没有用肉来换,而是用几张图纸。

    现在的自行车为了实用,大部分都是二八杠的,不仅高还重,并不是很适合女人。而且,现在的自行车胎都需要打气,也容易被扎。

    安荔浓觉得后世共享单车的款式就很好看,很适合女性上班和孩子上学。不过,对于现实社会来说,这种单车应该没有太多的市场。

    很少有人舍得花钱买辆车来只给女人上班或者孩子上学用,不划算。所以,安荔浓的心思着重放在轮胎上。

    还有电动单车上。

    使用储电池,做成电动单车

    摩托车?安荔浓画着电动单车的图纸,脑海里浮现的缺是摩托车。

    一不做二不休。

    安荔浓干脆把摩托车的拆解图一起给了自行车厂。不管有用没用,安荔浓把厚厚的一叠图纸送给了自行车厂,然后换了一批自行车回石河村。

    至于自行车厂用不用那些图纸,怎么用?安荔浓不问,事不关己。

    相对于自行车,安荔浓更关心她的清河酒。经过这次的宣传,石河村清河酒可以算是切切实实的家喻户晓了。

    随着清河酒的热销,供销社的柜台已经装不下安荔浓的野心了。

    安荔浓迫切的想要一个正规的销售门市部,专卖石河村特产,酒、肉、菜还有艾绒、艾贴和各种花茶等等。

    但是,如何把门市部这个野望落实?

    安荔浓暂时没有主意。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