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南洋的欧洲人才
在这个国际局势波澜起伏的时代,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了 1947 年。
这一年,全世界各地的纷争不断,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纷纷为国家独立与殖民者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在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爆发了多次战争,同时印度内部的爪哇族过些孟加拉人的叛乱依旧如火如荼的蔓延,他们同巴基斯坦一东一西,让印度政府捉襟见肘。
更让英国人困扰的就是,印度的独立人士此时也趁机开始给英国殖民者制造各种麻烦。
在非洲,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埃及人民为了收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欧洲各国在舔舐大战后留下的伤口。二战后,直接后果就是整个欧洲一片废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到处都是残墙断壁,哭嚎的幼儿、无助绝望的老人和看不到希望的女人,男人都是一身伤害的战士。
简直就是一片绝望的大陆,战争对欧洲的伤害那是史无前例的,两次大战直接将欧洲在全世界搜刮了几百的积累的财富、信心、荣耀一次性全部败光。基本上和古代中国的改朝换代的时候差不多,一切都推倒重来。
在面对完德国这个战败国的恐惧和麻烦后,整个欧洲,特别是西欧,开始面对苏这个怪物的庞大压力,他的军事力量和共产主义的威胁比当年的德国更让他们恐惧,像暴风雨前的乌黑的黑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相对稳定。美国的社会秩序相对较为安定,暴力犯罪率较低。此外,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和司法力量,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南洋,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虽然历史短暂,但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南洋政府实行严格的法律和秩序,社会治安良好。
此外,南洋注重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较高,南洋作为华人为主体的国家。
美国和南洋的和平在全世界的动乱中显的格外突出,因此吸引了全球大量人才的移民。
美国作为白人为主体的国家,对欧洲的人更有吸引力,所以大量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为美国未来几十年的繁荣添砖加瓦。
南洋是亚洲国家,华人主题的国家,对白人的吸引力就没美国那么大了,除了少量的白人大部分移民到南洋的都是北方的华人。
尤其是一些大地主,资本家带着全部身家移民到了南洋,这些人的到来可让南洋吃的满嘴流油。
为此南洋经济在这几年里呈几何倍数的发展,1946年相对1945年的南洋经济增长更是夸张的翻了一倍。
面对移民问题,南洋移民局并不只是被动接受,还主动出击,尤其是对于欧洲的人才。
从战争结束后,南洋的移民局的人就活跃在欧洲各国,趁着各国动荡,对人才有所忽视,挥舞着锄头,四处挖人才。
对于那些成名已久的科学家,南洋的移民工作人员自知自己没有足够的筹码与美苏两国竞争。
为了更好的吸引他们,南洋移民局的人开始积极地向欧洲人民宣传南洋的美好和发展机会。
他们告诉欧洲人民,南洋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地方,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在南洋,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此他们还特意拍摄了一部展现南洋特色的纪录片,在欧洲各国四处播放,以此来增强欧洲人对南洋的印象,吸引更多的人去移民。
在南洋移民局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才开始关注南洋,对南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到了南洋的潜力和机会,也感受到了南洋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南洋移民局的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还继续在欧洲各国寻找更多的人才。
将目光盯上了那些默默无名的科研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行的工程师,他们深入到欧洲的各个角落,对于一些行为怪异的人,更是着重筛选。
南洋移民局的人早就的到指示,这些不被大众接受的人,很大可能就是传说的奇才,怪才。
这些人只要每挖掘出1个,对南洋来说都会收益很多。
一些被移民局盯上的顶级人才,在多次邀请无果时,移民局甚至动用特工,以强硬手段将他们请去了南洋。
最终,南洋移民局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通过软硬两种手段,移民局从欧洲掠夺了大量各行业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这其中就有,小半个冯布劳恩的火箭团队。
冯布劳恩是德国v2导弹的设计者,德国v-2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世界上首先用于实战的弹道导弹在二战中给联军带来惨痛的伤亡,
自德国战败后,这个团队就被美苏等国盯上了,未来他们都成为两国的航天事业的主干力量,冯布劳恩更是成为阿波罗计划的主导者。
所以南洋移民局能从中分一杯羹已经很幸运了。
除了这些,移民局在苏军集中营救出了“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和“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设计者,stg44突击步枪设计师雨果·施迈瑟。
fw190a战斗机的设计者库尔特谭克,这时移民局在难民中发现的人才,后来经过库尔特谭克的介绍,移民局找到了大半个战斗机项目的设计团队,都被一起打包到了南洋。
bf109战斗机设计师威利梅塞施密特是在德国监狱中被找到的。
另外亨舍尔公司的装甲车研究团队,克虏伯火炮的部分工程师,莱茵金属的大半个工程师团队、蔡司的光学玻璃团队,宝马奔驰的发动机团队都被打包到了南洋
这些都是从德国淘到的人才,另外在欧洲其他国家挖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