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更
胤祉要搞太子,还真有些不好下手,毕竟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向有经验的人取经。
大哥就算了,直郡王府虽然是老八督建,但毕竟是大哥自己要住的房子,如今是一心扑在上面,而且大哥是兄弟们当中少有的有钱人,据说大哥自己定下的图纸交到工部时,工部的人都不敢接。
建府邸的钱由国库来出,但都是有定额的,直郡王要在府里建玻璃花房,要弄什么旋转木马,还要往几个院子的窗户上安玻璃……
开销太大,远远超额,工部只负责盖房子,钱都是户部出,这几年谁能从户部多掏一两银子出来。
但谁让大哥有钱呢,这些超过定额的部分,大哥自己能掏钱补上。
有钱有人,房子想怎么建都成,大哥如今正在兴头上,应当无暇管别的事儿。
而且比起大哥,胤祉更相信纳兰明珠的党争能力,作为索额图大半辈子的政敌,纳兰明珠应当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这次会面,照样是见不得光的,不过换做胤祉乔装打扮去明珠府上了。
扮作头戴方巾脸上留长须的道士,是最最简单省事儿的,当初明珠见面给了他一幅画,他递上去的拜帖则是亲手所写。
他与明珠曾在户部共过事,认出他的字对纳兰明珠来说并不困难。
果然,拜帖送进去没多久,胤祉便被小厮请到了明珠的书房,刚进门,便见明珠热情的迎上来,胤祉下意识伸右手,未曾等他收回,便已经被握住了,被拉着往里走。
差一点他左手就搭上去了,握手的时候,两只手都用上,方才显得热情,不过如今可不流行握手礼,没见明珠跟西洋人怎么来往过,刚刚应当也没有联想到握手礼。
胤祉不知,纳兰明珠刚刚见到请帖时,激动到都已经坐不住了。
从前诚亲王寻他,都是通过直郡王,什么时候单独来找过他,还是隐藏身份来找他。
看来前些日子朝堂上的那一场围攻,让诚亲王决定由暗转明,来找他必为了对付太子和索额图。
这可太好了!
为了让直郡王退出夺嫡之争,他装了那么久的病,在朝堂上老实安分了那么长时间,还要避开索额图的锋芒,整天看着索额图那张得意洋洋的脸,可真是够了。
诚亲王这个时机选的好,如今是太子和万岁爷逼得诚亲王不得不出面硬刚,泥人尚有三分血性,更何况堂堂铁帽子亲王。
他知道诚亲王不喜跪拜之礼,尤其是他们这些老臣的跪拜,在宦海沉浮半生,诚亲王是真的不喜,还是故意装出来收揽人心的,他能分辨得出。
所以诚亲王单独来见他,他就不装模作样行跪拜之礼了,毕竟就算他行礼,行不到一半也会被诚亲王扶起来,这里又没有外人,又何必假模假式的呢,倒显得生分。
不能行礼,为表自己的激动和欢迎,纳兰明珠干脆迎了上去,拉着诚亲王的手往里走,就像古时的君臣一般,没如今这么多的规矩和尊卑,他在诚亲王身上能看到秦汉时期良主的影子,格局大而胸襟广阔,还能与臣子坐而论道。记
能站着,谁还会想跪着,他又不是犯贱之人。
胤祉道明自己的来意,挨了打就要还手,总要让太子和索额图知道他不是可以被随意揉捏的。
纳兰明珠摸了摸鼻子,谁会把诚亲王当作随意揉捏的主儿,若不是意识到诚亲王的威胁力,太子和索额图也不会拼着被万岁爷不喜也要下狠手,为的便是扼杀诚亲王的势力于摇篮中。
不过太子和索额图已经下手晚了,诚亲王布局好几年了,连他都是诚亲王的人。
“您若是想打击太子,不能直接对太子出手,因为如果您对着太子出手,那万岁爷一定会护着,就像这次护着您一样。”
而且还会惹得万岁爷不喜。
“不如对着索额图下手,索额图不止是太子的左膀右臂,还是太子的叔祖父,是太子最信任也最亲近的长辈,索额图若是被抓住小辫子,太子是一定会保的,哪怕是多出点血。”
索额图那简直是把全族的前程性命都绑在了太子身上,对太子倾其所有,也不怪太子会对索额图那般信任和看重。
这两年里,他整日看着索额图在朝堂上得意,在他面前高傲炫耀,面上虽然忍着,可私底下一直让人盯着索额图呢,尤其是温保一案之后。
堂堂一国储君,缺钱。
太子被收了钱袋子,除了每年的那点俸禄,又没有正当收入,要做事、要收揽人心、要维持毓庆宫的人际关系、还要维持身为储君的体面,只会越来越缺钱。
温保之事后,太子肯定要收敛,有能力搞钱又被太子绝对信任的人,那就只有索额图了。
“许是吸收温保一案的经验,索额图不敢再插手山西这样的穷地方,而是把手伸向了江南,掏的也不是底层百姓的钱袋子,而是盐商。”
众所周知,江南的盐商们都是有钱人,胤祉比寻常人对盐商有钱的程度还要更了解些,毕竟他头几家玻璃铺子就开在江南。
“盐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何要孝敬索额图?”
“为了盐引。”
胤祉对盐引制度的了解是比较粗浅的,朝廷发印盐引,而想要贩盐的商人,需要花银子向朝廷购买盐引,商人手中盐引的数量决定了这些人能够支取和贩卖的盐的数量。
做生意,大商户远比小商户更有赚头,尤其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垄断某一个地区的时候。
这方面胤祉是有经验的,玻璃也好,镜子也罢,他之前做的都是独门生意,旁人没有这方子,西洋人的货量和成本又跟他差太多。
“户部每年印发的盐引都是有定额的,索额图在你和老四的眼皮子底下操纵盐引?”
他有这么大胆子吗,盐引不止是朝廷用来控制盐不被大商人垄断的方法,也是国库存银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前商业司没成立的时候,户部每年印发的盐引都是超量的,就是为了提高收入、充盈国库,但这可不是个什么好法子,一旦盐引泛滥,就会在民间不断贬值,最后卖不出去,甚至连盐记在大清的流通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索额图就算胆子大,也不会蠢到这种程度吧。
“那他是不能的,只是盐引被分配到地方之后,分到哪些盐商手中,就不归户部管了,只要上交的银子足额,户部就无权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