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人,人,还是人
孙权昨天夜里甚至提出请孙策把吕岱任命为功曹从事,以举荐监督考核这些郡县的官员。mingmengme
吕岱可是汉末三国的一个传奇,活了96岁,清明守正廉洁奉公,上马提刀可杀敌,下马拿笔可安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而且他活得足够久,史书记载孙权本人都已经入土了,人家可是还活得好好的呢。
还有和吕岱一起来投奔孙策的徐原,也是一个人才。
上一次孙策受封镇南将军的时候,曾经发布过招贤令,文武大才有,而那些没有州郡大才的人,但是治理一县一乡之地的小才的还是有不少人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察,也是有一部分进入了各个郡县任职的,目前来看,表现还都不错。
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分,造福一方百姓。
而且更让孙权高兴的是,派出去寻找人才的人已经返回,也给孙权带回来几个人才。
只是这段时间孙权都在夷洲那边,所以这些人只好住在孙家给安排的地方。
孙权手下的小将都留在夷洲那边,手中可用之人已经不多了。
而徐盛,马忠,潘璋又都有要职,自己离开这段时间要么在什么地方训练,要么就是跟在孙策旁边。
现在好了,手下终于又补充了几个将领。
当然,这一次可不都是小妖了,也有岁数长一些的。
比如周仓和裴元绍,廖化,这三个黄巾党,闻听镇南将军府要招揽他们,马上屁颠屁颠的就跑来了。
遣散不愿意来扬州的,剩下300多手下也都带来了。
他们早年加入黄巾军也是迫不得已,现在看到有摘掉贼寇身份的机会当然要抓住了。
他们的那些手下可以挑选培养一些进入暗营。
其他被带回来的人才还有南郡霍峻,高翔等人。
只可惜派去寻找甘宁的人,却没有成功。
现在没当小吏的甘宁,在长江上游当水贼当的惬意的很,手下已经聚众数千人,占据了很长的一段长江和附近的支流,过往行商都要给他过路费,甚至当地官府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所以无拘无束,潇洒快活的甘宁对于孙家的招揽并不在意。
不过对于孙家的美酒还是挺感兴趣的,甚至说出可以高价买酒。
他当然知道,如果来强的,那美酒估计就只有这些了,一锤子买卖。
以后再想喝到如此美酒可就难了,所以最后选择了高价购买,反正不差钱,抢了那么多,正不知道该怎么花呢。
孙权也是无奈,只好先让行商的船队继续保持这条线,等以后甘宁想通了再说吧。
不过没有甘宁的加入,孙策军的水军建设也很快,周瑜,黄盖,程普,蒋钦等人,还有自己身边的周泰,这些人都是熟知水战的,现在已经发展到战船近千艘,水军4万多人了,而且还在不断扩军。
等夷洲那边全部占领以后,孙权手下那些小将也要去水军里历练,甚至徐盛潘璋这些人,也得去,到时候一同参与江夏之战。
孙权记得历史上,这些人里很多都是水陆精通,文武全才,孙权可不想把他们给用废了。
黄忠和魏延倒是也有消息了,只可惜黄忠正带着他的儿子黄叙在四处求医,而这条消息还是魏延告知孙权派过去的人。
而魏延刚刚投军不久就当上了新兵伍长,正准备一展抱负,所以还不想改头换面。
孙权的人只好告诉他,如有不如意,可随时来投。
最重要的华佗和张机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暗营已经去接了,估计再有不到一个月,就应该会带人回来。
而潘璋知道孙权对这两位医者的重视,所以甚至下令,哪怕是对方不愿意,也要强制带回来。
孙权倒是没有责怪潘璋,换成自己,自己也会这样下令。
只要有这两位神医在,再加上自己后世的一些医学知识和药方,足可以把医学院开设起来。
随着医学院中医疗人员的不断增多,不说地方上的百姓可以受益,就是军队里,也可以培养一批军医了。
随军郎中毕竟太少,而且身子骨也跟不上军队的行军速度,还是很有必要培养一批军医的。
这样手下士兵的生命也多了一条保障。
至于华佗和张机被强绑而来会不会不合作,孙权表示根本不是问题。
虽然怨气会有,但是等把医学院的作用和意义给他们言明,相信他们会想通并且愿意主动配合的。
一人带数徒,才能救治几个人?
要是一人培养成千上万的徒弟,然后去各地行医,又能救治多少人?
更别说还可以在医学院附近建立医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丰富病例。
甚至还可以钻研医术着作医书,再加上以后活字印刷术的配合,妥妥的名扬天下,名留青史的啊。
古代不管文人武人,有哪个不想开疆拓土,青史留名的?
只要找准了那些脾气固执之人的所求,投其所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嗯,黄忠魏延现在还都住在南阳,并没有到长沙。
南阳郡可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看来攻打完江夏的时候,有必要派人去把南阳郡整个搜刮一下。
对了,貌似吕蒙的姐夫邓当就是南阳人,到时候让他去。
至此,孙权手下又有了几个可用之人,不过都是武将,谋士方面现在极度匮乏啊,除了徐庶和陆逊,貌似自己没有可出谋划策之人了啊。
那些智力高的小妖,要么还没出生,要么还尿床呢,可惜现在庞统不知道去哪里乱跑了,要不然用美酒把他拐过来该有多好?
文学院和武学院的大致框架已经搭好。
孙权不在的这些时日,也是招了不少平民百姓。
那些大小家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只有这些最底层的穷苦百姓,才会重视这样一条看似可以改变人生的道路。
首先,不管如何,这两个学院是管吃管住的,光凭这一点,普通百姓带着孩子就差点把两处夷为平地。
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垮老子。
十来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猛吃长身体的时候,那饭量可是一个赛过一个的,很多百姓家里穷,连最起码的吃饱饭都保证不了。
现在看到有可以吃到饱,还可以学习知识的地方,那还不趋之若鹜,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