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知否笑长歌 > 第465章 塑金身

第465章 塑金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就是觉着她这人还会装腔作势了。不过一个庶女罢了,咱们上门结交,你看看她那态度。”小邹氏说道。

    她对明兰不爽,除了明兰在她说以后多多走动的时候,故意说邹家也住附近,让她有些难堪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明兰面对她的态度。

    来汴京已经有些日子了,她也见了不少的贵妇,谁见了她不是满脸笑容,十分客气。

    明兰身份不高,本身还是个庶女,却不像一些贵妇一样巴结她,让她很有落差感。

    她也不想想,邹家虽然有救皇后之功,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功劳还是要算在沈家头上。

    只不过因为邹氏是沈皇后的弟媳妇,沈皇后才对邹家另眼相看罢了。

    然而汴京的贵妇可不在意什么邹家不邹家的,自然不可能和她走动。

    她能见那些贵妇,还是在沈皇后身边。

    别人对她客气,也是因为沈皇后在罢了。

    “我觉得挺好的啊。”小沈氏说道。

    小沈氏虽然性格和如兰有些相似,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

    但其实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因为出身的原因,来到汴京,见识到汴京的繁华,和大户人家的气派,心里有些自卑。

    哪怕那些贵妇因为她的身份,对她十分客气,但是她总觉得有些虚伪。

    明兰虽然没有像那些人一样,对她热情万分,她却觉得这样反而很舒服。

    “你说什么?”

    小沈氏的声音不大,加上两人在走路,小邹氏一时没听清。

    “没什么。”小沈氏摇了摇头。

    ……

    李安下值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前往了桓王府。

    娶安阳县主的婚礼是礼部出人来布置的。

    要想不隆重,不能等到礼部的人上门布置的时候才说。

    李安不太想去找赵宗全,只能找赵策英了。

    跟门房说了一声,门房便去通报了。

    不一会,李安便被领了进去。

    “臣拜见桓王殿下!”李安行礼道。

    “免礼!”赵策英摆了摆手,招呼李安坐下,笑道:“本王正想找你呢,没想到你自己来了。”

    “不知殿下找臣有何吩咐?”李安疑惑道。

    “呵呵。”赵策英微微一笑,道:“你建议本王找齐国公了解盐务的事,确实是個好主意。本王从齐国公哪里了解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说到后面,赵策英脸色慢慢阴沉了下来,说道:“那些私盐果然都是官盐!”

    那次李安建议他找齐国公询问盐务的内情,他仔细思考后,就去找了齐国公。

    要是换了别的时候,别说赵策英询问了,就是赵宗全找他询问,他都不会多说。

    混迹官场的,大多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盐务牵扯甚广,若是朝廷彻查盐务之心不坚决,弄不好他就要面临报复了。

    就算朝廷彻查干净,他把事情抖落出来,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官场中的腌臜事很多,像送礼打点,地方孝敬什么的,都是常态。

    这些本身就存在问题,若是真想要追究,也不无不可。

    但是从来没有人用这些作为借口来打击对手。

    这样做等于是掀开了官场中的潜规则,得罪了所有人。

    但是现在的齐国公没得选择。

    勋爵只是表面尊贵罢了,实际上还是要看恩宠。

    大多数勋爵挂的都是闲职,手上没有任何实权。

    齐家原本就属于这一种,后面他娶了平宁郡主后,才得了京畿路盐务转运使这个肥差。

    如今新君继位,齐家就一落千丈了。

    加上齐家和邕王府有联姻,虽说嘉成县主已经死了,但毕竟有这层关系在。

    邕王可是原本的储君,虽然已经死了,却还有一个幼子在。

    赵宗全未必会在意那些原本支持邕王的人,像齐家这种和邕王府有姻亲的,肯定不可能重用。

    只是不受重用齐国公也能接受,但是齐衡要参加这次恩科,要是他不说,能不能考中,谁知道?

    为了儿子的前程,齐国公没得选择。

    于是便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全说了。

    对于他来说,说多说少其实都一样,没有人会相信。

    若是查的不够彻底,他反而麻烦不断。

    大宋盐虽然是官营,但是源头和销售却不在朝廷手里。

    盐是盐弄生产制作的,朝廷有规定盐农只能卖给朝廷。

    官员收购盐弄手里的盐的时候,会缺斤少两,如此一来,多出来的盐就到了那些官员的手里。

    除此外,在入库的时候,又会在盐中加入一些沙石。

    两头挤一挤,就能凭空弄到一批盐来。

    而这些盐就是所谓的私盐了。

    那些盐商虽然知道从朝廷买到的盐里混了很多沙石,却不敢得罪那些负责盐务的官员。

    不过那些盐务官员也是懂做生意的,会把自己截流下来的盐卖给盐商。

    价格比朝廷给的价格便宜很多。

    至于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和官盐一起运输,是因为怕被发现。

    盐商拿着盐引提盐都是有数的,走的都是水路。

    船能运输多少,也是有数的。

    若是一起运输,很容易被发现。

    而且那些官员虽然胆子很大,从朝廷手里截流盐,还利用朝廷的销售渠道来销售,却没有胆子连存放的地方都用朝廷的。

    毕竟存放盐的仓库,有许多看守的人,人多眼杂。

    因此就出现了运河上,运送私盐的盐帮。

    “殿下无需动气,既然知道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很多了。”李安说道。

    “是啊。”赵策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可惜暂时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虽说赵宗全登基也有几个月了,还打了一场胜仗,初步稳住了局势。

    但是实际上,文武他掌控的都不多。

    自然不会在此时提出彻查盐务。

    “对了,你来找本王何事?”赵策英问道。

    “臣来找殿下是想说说臣和安阳县主的婚事。如今国库空虚,臣觉得还是一切从简为好。”李安说道。

    “子谦真是良臣,这件事孤会跟父皇说的,不过你最好自己上一道折子。”赵策英说道。

    “臣明白,这次过来就是和殿下通个气。”李安说道。

    他自然知道要上折子,这种事自己开口说,赵宗全答应那是顺水推舟。

    要是赵宗全开口,那就是心小气了。

    “你这些日子去见过仲怀没有?”赵策英问道。

    “臣去顾家吊唁过几次。”李安说道。

    “唉,仲怀他可惜了。”赵策英叹了一口气。

    顾廷烨家里的那些破事他都清楚,但是顾廷烨如今背着气死父亲的骂名,实在不好重用。

    就连爵位都不能让顾廷烨继承。

    原本他父皇的意思是想让顾廷烨继承宁远侯爵位,接手顾家人脉的。

    如今看来还得等等了。

    “伱有空多去开解开解他,不能让他颓废了。”赵策英说道。

    “是!”李安应道。

    “好了,说些开心的。”赵策英笑道:“子谦,本王没想到你还有如此之才!”

    “嗯?”李安一脸疑惑的看着赵策英。

    “扬州通判上了一道折子,说扬州出现一个神童,不过五六岁,却识得大部分文字。他亲自去见了那个神童,才知道此人之所以能小小年纪识得这么多字,全是因为一个名叫拼音的东西。他仔细了解一番,惊为天人。询问后,才知道竟然是子谦所作。”赵策英说道。

    李安在听到拼音的时候,就大致知道怎么回事了。

    他当初为了教侄儿识字,把拼音给捣鼓了出来。

    要不是赵策英提起,他都快忘记了。

    “此法能让稚童快速认字,简直功德无量,甚至能让你成圣,你竟然都隐瞒着不说。”赵策英笑骂道。

    儒家有个三不朽,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

    直白点说就是名留青史,受后世膜拜。

    像什么卧冰求鲤、孔融让梨这些就属于立德。

    立功则是匡扶天下,开疆拓土这些。

    立言则是自己的言论思想能被后人学习,或者是留下自己的著作让后人学习。

    李安的拼音能让人识字更加简单,一旦推广开来,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也不为过。

    孔夫子为什么能受万世敬仰,被称为万世师表?

    不就是历朝历代都尊崇儒术,所有读书人学的都是孔孟思想么。

    拼音教的是识字,虽然比不上孔孟,却也功德无量了。

    李安闻言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差点没忍住给自己一巴掌。

    他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枉自己还想着考中进士是个金身。

    进士最多勉强算是金身罢了,杀不杀还得看皇帝。

    其实大宋根本没有所谓的不杀士大夫的规定,后世流传的太祖皇帝在太庙留碑,善待柴家后人,不杀士大夫这些只是谣传罢了,并没有得到证实。

    而且太祖太宗一直到先帝之前,都有杀文官的记录。

    只是到了先帝时,在位数十年,确实一个文官没杀。

    而先帝已经死了,也就行城成了祖制,后面的皇帝头上被带上了紧箍咒。

    只要他们想杀文官,就有无数人跳出来组织,说是祖制什么的。

    他们倒也不是为了被杀的人,而是担心皇帝一旦开了杀戒,以后自己或自己后辈就会成为被杀的人。

    但是所谓的祖制,说到底还要看皇帝狠不狠的下心来。

    历史上苏轼不就因为乌台诗案,差点丢了小命么。

    确实,历史上从仁宗开始,后面的皇帝几乎没有杀过文官,但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变数。

    李安也难以保证自己不会有那么一天。

    但是拼音若是被推广开来,却能抱证自己不死。

    除非自己找死,去造反什么的,不然就是去怼官家,也死不了。

    这一点看孔家就知道了,很多人以为宋朝后,世家就消亡了。

    其实不然,孔家就是真正的千年世家。

    从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后面历朝历代都会对孔子进行追封,哪怕游牧民族王朝都是如此。

    像元朝时,孔家归附元朝,元朝灭亡还骂老朱是乱臣贼子,不愿意给老朱效力。

    老朱在杀人方面,绝对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最狠的。

    结果呢,愣是没有动孔家。

    老朱把孟子移出孔庙,最后还不是把人给迎回去了。

    删除了一些孟子书籍中的话,也不过是和天下学子相互妥协的结果罢了。

    也有可能一开始老朱就知道把孟子移出孔庙不可能,这么做不过是为了以退为进罢了。

    本来的目的就是想要删除孟子书籍中的一些话。

    但不管怎么样,可以看出孔家的地位有多特殊。

    而且历朝历代,国子监即便是孔家人的基本盘。

    即便不直接掌管,也会挂个名。

    说一句孔家世代为官都不为过。

    当然了,李安没有天真到光凭一个拼音就能跟孔孟比肩。

    孔孟那是靠着历朝历代追封的加成,王明阳被称为历史上唯二的圣人,在这方面都比不上,更何况他了。

    李安的想法很简单,拼音弄出来,自己就有真正的金身了。

    若是将来自己死了,被后面皇帝追封,即便不能让后代子孙像孔家那样地位特殊,最起码在发生什么动乱的时候,轻易不会有人对他后代下手。

    “子谦你怎么了?”赵策英见李安神色变幻不定疑惑道。

    “没什么。”李安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是想推广拼音?”

    “不是我,是父皇。父皇有意将此法推广开来,想要封你做翰林学士。”赵策英说道。

    “殿下,此法推广可以,不过翰林学士就算了吧。”李安摇头道。

    虽说有非翰林不入相的说法,但是总不能一直在翰林院吧。

    翰林学士都正五品了,虽说等拼音推广后,自己成为翰林学士没人会反驳,但自己将来还如何外放?

    外放到地方上,最少都是个知州什么的,那还干个屁啊。

    “子谦,这可是好事啊,你怎么拒绝呢?”赵策英疑惑道。

    赵宗全父子进京时间尚短,对于官场中的一些道道还不是很懂。

    “殿下,臣年龄尚浅,实在难以担任。而且臣刚刚突然有了个想法。”李安说道。

    “什么想法?”赵策英疑惑道。

    “以拼音来将天下所有文字编撰成典,如此一来,只要学会拼音,有一本字典,就能在家学习认字,无疑会极大的减少读书的成本。”李安说道。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