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剑神之影 > 第663章 朝堂风云

第663章 朝堂风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洪晟捕捉到王烨的眼神,心领神会,立刻通过秘术将此事上报给前肃君皇。

    过了片刻,洪晟睁开双眼,对王烨说道。

    “国公,君上已经同意写下道心誓书了。”

    王烨转向任将军,淡淡地说道。

    “任将军,你听到了。”

    任景源缓缓起身,声音沉稳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签下誓书吧。”

    话音刚落,桌上出现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金箔纸片,上面详细记录了此次灵脉合作的细则。

    任景源运用玄气笼罩整个大殿,确保无人窥探,以防消息泄露。

    王烨仔细阅读了金箔上的内容,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心中的紧张感逐渐消散。

    随后,洪晟将誓书的内容一字不落地传达给远在皇宫的前肃君皇,等待他的决断。

    在前肃皇朝的皇宫深处,君上落弘盛缓缓闭上双眼,轻声念道。

    “今日,我以道心起誓,必守双方之约,若有违背,愿受心魔之苦。”

    而在东缅皇朝的皇宫之中,一位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站在御书房内。

    他虽外表中年,却已修行数百年。

    此人正是东缅皇朝的君皇。

    他得知消息后,同样闭上双眼,郑重起誓道。

    “今日,我自愿签订道心誓书,若有违背,愿受天道惩罚,道心蒙尘。”

    在东疆十三城之一的仁丰城,军中大厅的桌上,金箔纸片突然轻轻一颤。

    随后,两侧似乎出现了两位身着龙袍的虚幻身影,他们忽明忽暗,仿佛随时会消失。

    这两位虚幻身影,正是前肃君皇和东缅君皇。

    他们同时以道心起誓,金箔纸片上承载了他们共同的意志。

    与天道之间,有了一丝微妙的因果牵连。

    只要双方恪守承诺,待事情圆满解决后,那金箔纸片所承载的因果便会如烟消散。

    然而,若有人背弃今日的誓言,必将遭受道心的反噬,修为受损。

    因此,这道心誓书绝非儿戏,每一字每一句都需慎重对待。

    当然,世间总有那些不惧生死的勇者,他们或许会为了那传说中的灵脉,甘愿冒此风险。

    但请记住,这契约关乎一国之君皇,关乎国家的根基。

    若因小利而损大节,动摇了国家的根本,那将是得不偿失。

    正因为此,双方君皇才慎重地签下了这份契约,确保了其绝对的权威性。

    如今,那金箔纸片已在虚空中慢慢消散,化为一丝因果,随风而逝。

    “哈哈哈……”

    任景源突然仰头大笑,眼中满是喜悦道。

    “前国公,如今我们已是盟友,何不借此机会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他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下,长久以来的警惕与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任将军盛情相邀,我岂敢不从?”

    王烨的心情同样大好,此事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他心中的巨石也终于落地。

    众亲君卫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们默默地站在一旁,见证了这一刻的和谐与共赢。

    洪晟看着正在畅饮的王烨,心中不禁暗叹道。

    “朝中若有人能如国公这般胆识与气魄,何愁大事不成?”

    他深知,君上封王烨为前国公的决定,或许将成为改变整个皇朝命运的关键。

    若非王烨的智勇双全,此事又怎能如此顺利地达成共识?

    洪晟等亲君卫自问,若换作他们站在王烨的位置,或许未必能做到这一步。

    在深深的夜色中,两位英雄的心意交织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

    任景源望着王烨,眼中充满了敬佩道。

    “前国公,你的英勇,我任景源打从心底佩服。”

    随着灵脉问题的圆满解决,他松了一口气,提议道。

    “来,让我们干了这一杯,为这美好的时刻庆祝!”

    话音刚落,任景源便豪爽地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尽显英雄气概。

    王烨见状,也不甘示弱,一杯香醇美酒滑过喉咙,两人相视而笑,笑声在大厅中回荡。

    他们默契地不再提及东疆十三城被东缅皇朝强占的事情,也没有提起锋城大将樊戚的悲壮战死。

    在皇朝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过去的恩怨,已经如同尘埃般被历史的长河吞没,无需再提起,以免影响此刻的友好氛围。

    酒过三巡,两人的脸颊都泛起了微红,他们没有用玄气驱散酒意。

    而是沉浸在这微微晕醉的感觉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王烨趁着气氛正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道。

    “任将军,为了避免引起他人怀疑,我会让君上对外宣称用重金买回了东疆十三城。”

    “到时候,还需任将军鼎力相助,尽快将东疆十三城交接给我们。”

    任景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道。

    “前国公放心,本将定当全力配合,确保一切顺利进行,绝不会让任何人起疑。”

    东缅皇朝与前肃皇朝如今同舟共济,谁也不愿让灵脉的秘密泄露出去。

    双方需要紧密合作,确保灵脉的开采万无一失。

    “那就有劳任将军了。”

    王烨微笑着举杯敬道。

    “前国公客气了。”

    任景源回敬道。

    “待本将回朝后,会派人秘密将贵国原来的兵部尚书袁广送来,任由贵国处置。”

    原来,兵部尚书袁广一直是东缅皇朝安插在前肃皇朝的暗棋,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东缅皇朝才得以得知灵脉的秘密。

    如今,袁广的身份已经暴露,他自知难逃一劫,但他也希望自己的牺牲能为两国之间的和平铺平道路。

    在深深的宫廷阴谋中,七皇子落青被无情地推了出来,背负着叛国通敌的罪名。

    尽管袁广心知其中疑点重重,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落青,这个身份卑微的皇子,一旦涉及到叛国的罪名,便如同陷入泥沼,人人欲踩之而后快。

    就在众人对落青指指点点之际,袁广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悄然离开了前肃皇朝,仿佛一只狡猾的狐狸,在混乱中寻找生机。

    然而,他的逃离并未带来预期的解脱。

    在东缅皇朝,他的命运依然被一条无形的灵脉所束缚。

    与这条灵脉相比,他的生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王烨带着十名亲君卫悄然离开了仁丰城。

    那些目睹他离去的东缅将士被下了封口令,无人敢泄露半点风声。

    灵脉之事,只有东缅皇朝和前肃皇朝的核心人物知晓,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秘密,生怕消息走漏。

    回到锋城后,王烨并未向落青透露太多。

    既然前肃君皇选择隐瞒落青,他自然也不会多嘴。

    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话道。

    “七殿下,准备一下,我们可以收复东疆十三城了。”

    这句话让落青一头雾水,想要追问原因,但王烨却选择了沉默,让落青自己去揭开这层迷雾。

    半个月后,一道御令从前肃皇宫传到了东缅皇朝。

    御令中提到,前肃皇朝愿意付出巨大代价来换回东疆十三城的主权。

    然而,这代价究竟是什么,却无人知晓。

    只知道前肃皇朝为了收回失地,不惜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这个消息传到东缅皇朝时,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许多朝臣都在猜测这所谓的“巨大代价”究竟是什么,想要看看前肃皇朝是否有诚意换取东疆十三城。

    朝堂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犹如热闹的菜市场。

    然而,在这嘈杂的议论声中,东缅君皇却以雷霆万钧之势做出了决定道。

    “孤愿与前肃皇朝止兵停战,同意让出东疆十三城。”

    他的话语如同天籁之音,让满朝文武瞬间安静下来。

    皇威浩荡之下,无人敢再议论纷纷,只能恭敬地听从君皇的决策。

    许多东缅的朝臣原本还想上奏,但当他们瞥见东缅君皇那威严的面容和坚定不移的眼神时。

    都纷纷选择了沉默,转而恭敬地叩拜道。

    “君上英明!”

    于是,驻守在仁丰城的大将任景源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返回朝廷,将东疆十三城的主权归还给前肃皇朝。

    然而,任景源私下里仍留了一些高手在仁丰城,以便与前肃皇朝商讨灵脉的具体事宜。

    七皇子落青目睹这一切的突变,心中不禁感到困惑,愣了好一会儿后才下令。

    “立即出兵,稳固各城。”

    他深知事情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双方的皇朝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宝贵代价”就达成和解,这其中必有深意。

    尽管心中充满疑惑,落青还是将目光投向了王烨,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然而,他只能无奈地将疑惑压在心底,暗暗叹了口气。

    他明白,或许这一切都与王烨有关,但他却没有资格去探究。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落青决定放下心中的疑惑,率领大军收复东疆十三城。

    他派遣得力人手驻守在各城的关键位置,以稳定局势。

    仅仅十天的时间,在众将领的协助下,落青便成功恢复了东疆十三城的秩序。

    与此同时,东缅皇朝和前肃皇朝的百姓和官员们也都议论纷纷。

    都在猜测前肃君皇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能让东缅君皇同意交还东疆十三城。

    “前肃君皇肯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让我朝君上同意交还东疆十三城。”

    许多东缅皇朝的百姓议论道。

    “这真是耻辱啊!”

    “为何君上要付出代价收回东疆十三城呢?”

    “这岂不是有损皇朝的尊严?”

    “日后世人该如何看待我皇朝呢?”

    前肃皇朝的许多官员都露出了悲戚的神色,仰天长叹。

    “不是说让七皇子领兵东伐吗?”

    “为什么君上还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给东缅皇朝?”

    “难道七皇子那边出了什么意外?”

    “没有办法收复东疆十三城,君上这才不得已下令和解。”

    一位官员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的意图不言而喻。

    他们想要给七皇子落青设下绊子,将所有的后果都推到他身上。

    “哼!”

    “还有那个先锋大将王烨,君上如此器重他,封他为前国公,为何连东疆十三城都收复不回来?”

    “他不仅让皇朝的国威扫地,还玷污了前国公的尊名。”

    京城内,一些官员和世家纷纷表达了对前国公王烨的不满。

    三人成虎,随着这些风声的传播,整个前肃京城都在议论七皇子落青和前国公王烨。

    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他们导致皇朝国威受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然而,这些声音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人看不惯七皇子落青,故意造谣生事。

    在他们看来,身为前国公的王烨已经是七皇子的人了,因此想要趁机踩上一脚,抹除他的前国公尊位。

    对于这些,正在回朝路上的王烨并不知情。

    即便他知道了,也只是会淡然一笑,不予理会。

    前肃皇朝付出了“宝贵代价”,终于让东缅皇朝撤出了东疆十三城。

    然而,这所谓的“宝贵代价”只不过是一番掩人耳目的说辞罢了。

    实际上,前肃皇朝并没有付出什么,就轻松地拿回了东疆十三城。

    东缅皇朝并不在乎东疆十三城本身,而是其下的灵脉。

    如今双方已经签订了道心誓书,决定五五分成,因此东缅皇朝当然会全力配合。

    经过长途跋涉,王烨和落青等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七殿下、前国公,班师回朝!”

    守城的将领见到王烨和落青等大军,立刻高声宣布。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所有人都为之沸腾。

    王烨和落青回朝的消息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七皇子落青深吸了一口气,他深知东伐之路尚未结束。

    最艰难的挑战并非战场上的血腥厮杀,而是朝堂上那些文武百官的指责与排挤。

    若东疆十三城真因他的东伐而收复,落青或许还能有些许底气面对那些朝臣。

    但世人皆知,是前肃皇朝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迫使东缅皇朝归还了城池。

    这一切与落青并无关系,他反而要背负出师不利的罪名。

    王烨斜眼瞥见落青脸上泛起的冷汗,心中明白他的担忧。

    他低声自语道。

    “七皇子这次真是倒霉透顶,恐怕这个黑锅他不得不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