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多出来的那份饭菜
“没关系的。fangzexs娘,坐下来等吃的就好!”
乔巧搬了几块大石头,垒出一个石桌和石凳,准备待会作为招募佣工用。
常石匠和乔满仓本想帮忙的。看她左手一块石头,右手一块石头,轻轻松松,均默然了。
常石匠看向乔满仓。乔满仓摸后脑勺,打哈哈“我四妹力气大……”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大的,他真不清楚。
趁着空闲,乔巧把先修蔺清莹家地下仓库和围墙的事,和常石匠沟通了下。
常石匠自然是爽快答应。多得几天工钱,何乐不为。
“常师傅,您预计这地下仓库和围墙建成,需要多久?”
三天后她订的粮食也会运到,放在露天坝着实招人眼。
“这得看东家雇佣多少人了。超过二三十人,两三日便可挖掘出地窖。现在天气大,等一两晚也干了。”
常石匠想了想,又说“至于围墙,可以先用竹篱笆代替。”
乔巧点头,转过头对乔老太说“娘,明日开始,你们晌午后都上我这里来吃饭吧。我雇佣人多做辅食,中晚两餐,足够一起解决了。”
乔老太点头,她正有这个意思。闺女盖房子,怎么也要全家人一起出动帮忙。乡下人不都这样,互帮互助的。
“明儿让你两个侄儿看家,喂牛,让你爹你大哥你大嫂,都过来帮忙!娘做不了什么重活儿,总能帮你指挥好那些女人老人孩子。”
“谢谢娘!”
乔老太管理人的能力,乔巧十分信得过。他爹也经历过老宅翻修,配合常石匠调度男雇工,想来也没什么问题。
自己人在,底气十足。
正说着,贺嬷嬷提了两个木桶来送饭。
揭开盖子,一桶是地瓜焖干饭。一桶装着七个碗,碗里分配好了蒸好的干肉、干菜,外加一个白水煮鸡蛋。
这种时候,哪怕蔺清莹有钱,也只能搞到这些食物。
吃着饭的时候,乔巧想着把多余那碗,送回娘家或者给常师傅。就见乔满囤穿着一身青布里衣,外面套件崭新的皮甲,腰间跨刀,肩扛长枪,志得意满地朝他们走来。
隔老远就喊“娘,四姐,大哥!快来看我的新衣裳!”
乔巧……
她以为乔满囤结束报道会直接回家,结果第一时间奔她这来炫耀了?
多出来的那份饭菜……蔺清莹是怎么算准五弟今日一定会来的?
也可能是凑巧,蔺清莹担心她们不够吃才多加一人份?经过上次乔婉欣的事,乔巧已不敢随意猜测,只决定做个旁观者,静观其变。
等乔满囤走到面前,大家都围上去,好奇地上手摸他身上的皮甲。
乔巧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种古代甲胄。用手摸了一圈,发现是大块皮用牢固的线缝制在一起。粗翻翻的,感觉没什么实质的防护作用。
不过人穿上,配上刀具,确实显得威武。
瞧瞧红光满面的乔满囤,发现五弟是真心的喜欢这套装备。
男儿喜好武装,热爱争斗,莫不是天生的?只不过,就守自己家园,不必盲目去当炮灰为统治者送死,更让家里人放心。
“老五,你这刀开过锋吗?快不快?”
乔满仓把乔满囤佩刀拿在手里比画。
“开过锋,挺快的!”
乔满囤凑近他大哥,压低声音“我用刀试着切了下木头,都能削得动!”
“五弟,来吃饭!”
乔巧把多余的那份饭菜端给乔满囤“你下午还去余里正那报道吗?”
乔满囤大口扒饭,狼吞虎咽。
“去!以后每日都是上午训练,下午和夜里轮流巡逻。里正说,专门请的县城镖局武师来训练我们。一个月考核不过,还会予以清退!”
乔巧心想,看来村里组建这支巡逻队,不是玩票性质啊?余里正这是痛定思痛,下决心把本村的治安搞上去了?
只是,长期的俸禄压力太大,确实需要精兵强将。后期等村子发展起来了,可能适当征税或者解散巡逻队?
不管哪种结果,能免掉五弟的兵役,让灾后的余家村获得暂时喘息,都是好事。
乔巧把吴大夫赠送的药熬出一大锅药水,每人喝一碗。另外让贺嬷嬷给蔺清莹带回一小瓦罐,乔满囤回老宅拎了一小瓦罐。
可能水太多药效不太好,但总比什么也不喝强。得空了进城,再买些考虑给雇工村民免费分发。
还在刷洗碗筷,就见三三两两的村民过来了。一些小孩子,看着丁盼举块鸡蛋在细嚼慢咽,吃得香香的,忍不住喉头上下跟着滚动,嘴角流下亮晶晶的涎液。
丁盼被吓得躲进棚子里,和她姐姐坐在一块了。
乔巧甩干手上的水,让乔老太和常石匠面试招人,她负责记录。以后,谁当日获得一餐辅食,她就做个记号,月终发奖金。
而奖金给什么,准备到时看情况。
来的人非常多,余家村落户的流民大部分到场。老人、女人和孩子,占了大半。
乔巧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排队。这个无人敢作假,被人举报乔巧会马上将那一家人取消雇佣资格,并且奖励举报人一斤米。
因为乔巧觉得这种人人品不好,帮她盖房子,保不准作妖。
两三次之后,无人敢再作死试探乔巧的底线。乔老太和常石匠的筛选人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乔巧特别留意了下那个余大宝。没来,可能是去陶家当佣工了,这样更好。不然,当着乔老太和常石匠,她还得解释自己为什么不雇佣他。
余大宝那表里如一的老实性子,实在太具有欺骗性了。连余里正事后也没有追究他什么,以为他只是被胁迫
然而这种人,只有等他真正道德绑架到你头上,你才知道有多疼。
乔巧足足记录了几十页纸,从天亮到黄昏,才把前来应聘的雇工登记完。二十九名男性,三十四名女性、二十一名老人孩子。
用心一研究,看这些人名字后记录的家庭情况,就知道很多村民是有小心思的。
让自己妻儿老小来她这里领划算的“救济粮”,自己奔陶老板那边,拿更高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