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咔嚓——”
刺客的手臂被赶来的青月抬手间一下折断,他面色发白,正欲咬舌自尽,又被青月一掌击碎了下颌。
不复往日的俏皮可爱,青月冷着脸,将人押到闻秋生的面前,又一脚踢在刺客膝弯处让人噗通跪倒。一系列动作快准狠,三皇子自认他身边的侍卫都做不到如此,不愧是皇城禁卫统领的徒弟。
闻秋生这时才轻轻笑了一声,语气柔和:“别怕。”
三皇子缓了一会儿才意识到闻秋生是在和他说话,顿时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黑,精彩极了。
陛下不在,太子理事。
可是太子殿下素来清心寡欲,不参与外事,会干涉这场刺杀吗?显然,刺客与在场的老臣之一有关。刺客未死,凶手一查就能查出来。
众朝臣面色各异,都等着太子的反应。
三皇子脸色也变了变,他望向闻秋生,却见对方似乎根本不在意太子的态度,甚至从刺杀开始至结束,闻秋生唇角的笑容都没有变化。
一片死寂中,他仍在漫不经心地悠然饮酒。
无人察觉薛无念将微微出鞘的仙绝剑重新按了回去。
众人只看见太子神色冷淡,却出乎意料地表态道,“刺杀皇后者,一律按罪当斩。”
只听咚的一声,策划此事的老臣跪倒在地,面色苍白如死灰。
谁也没想到,太子向来凡事不管高高挂起,此次不仅插手了,竟然还站在皇后那边。
带刀侍卫前来将人拖出行刑,老臣却突然挣脱了他们,仰天悲呼一声,“大燕国危矣!”
随后猛地撞在殿前的廊柱上,霎时间血溅当场。
一片唏嘘声中,闻秋生走过大将军的身旁,对发怔的人微微一笑。
“这才是真正的的忠良臣子,对吧?”
可惜,这种人的结局注定是死亡。
他拂袖而去,只余阵阵带着淡香的冷风和众人心口的凉意。鲜血的腥味弥漫在大殿上,很快被婢女们用清水和熏香掩盖去,靡靡乐声后又是觥筹交错,一切如常。
朝野便是如此,无论当时记忆多惊骇震撼,都会被慢慢淡忘。皇城万里,不乏枯骨冤魂。
闻秋生回到太极殿时已微醉,他推开门的瞬间,便听见陛下沉声让伺候的人都退了出去。
门扉吱呀一声阖上。
腻人的熏香很快挑起了躁意,像是在甘烈醇酒上加了一把火。闻秋生懒洋洋抬眼,视线轻轻扫过屏风上挂着的细长红鞭,轻轻勾起了唇。
他笑了起来,眼角眉梢都是无尽风情。
“陛下,今天很乖呢,是送给我的中秋佳礼吗?”
若是满朝文武看见这一幕,定会觉得今夜染血的廊柱都算不得什么,一切都比不上眼前景象惊世骇俗。
当然,他们若真的亲眼见到,也就是下地狱的时候了。
……
中秋家宴后,三皇子一心想要拉拢闻秋生。虽然有陛下看着,他不敢明目张胆接近,但私下却偷偷给闻秋生送礼。
只不过他不知道,他送的那些奇珍异宝全被闻秋生赏给了下人。陛下赏赐不断,小侯爷家又世代经商,闻秋生早已看遍珍宝,三皇子送的那些,他还真看不上眼。
更何况,闻秋生知晓他才是刺杀一事的主谋,如今故意栽赃太子,就是引他入套。毕竟,“祸国美人”实在是一把太好用的刀了。
闻秋生没拒绝他的礼,也不打算揭穿。如今他遍寻邪僧不得,忍不住开始琢磨:或许是现在太早了,要等到现实发展到书里那般程度,邪僧才会出现。
这样的话,那他还需要三皇子按照书中的剧本走下去,也就是构陷太子让其被废被流放。
书中的邪僧似乎就是在三皇子即将登基时出现在民间。
闻秋生没想过寻找梦里杀他的凶手,仇人太多,他没耐心,也不在意。但他一直有件事情耿耿于怀——
究竟是谁将他的画像从姑苏送至陛下跟前?谁想的这一出?
这一幅画像引出了一场大戏,幕后人实在是好打算。闻秋生冷笑,若是让他找着了那人,定要将其千刀万剐!
却说三皇子给闻秋生送了七天的礼,都没收到回音,正烦恼之时,听说闻秋生出了宫。三皇子大喜,一问,竟是去了千秋阁。
千秋阁自成立起便包容万千才子能人。阁主身份神秘,几乎无人得见。阁内经常聚集四地而来的谋士,有些甚至来自别国,京城之中,唯有此地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而不受拘束。国子监中皆是年轻才杰,他们素来爱去此地。
但是皇后去这种地方做什么?三皇子百思不得其解。
他刚刚赶到千秋阁外,倏然听见一道响亮的鼓声。身着学服的人跑过他身旁,三五成群拥向门内。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惊异又兴奋的神色。
“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没想到他竟会来!这场大会专门办来批判他,他竟然还有胆子出现。”
“韩兄他们定能好好教训他一顿!我们赶紧去看看,大会早就开始了。”
周围人不知在谈论些什么。三皇子走进阁里,望见四周走廊墙壁上都挂满了诗卷,仔细一看,全是檄文。原来这些国子监学生在声讨皇后!
三皇子弄清楚怎么回事后,便开始寻找闻秋生的身影。他顺着人潮方向走了没多久,就进了大堂。三皇子以为堂内肯定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毕竟他可是见过国子监那群疯子声讨奸臣的模样。
但他一踏进去,却发现眼前景象完全不同。
现场安静地不可思议,只有笔落在宣纸上的沙沙声响。
“怎么回事?”
“嘘——”有人不识三皇子身份,皱眉阻止他,“斗诗大会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在讨论治国谋略。”
治国谋略?在他人解释下,三皇子渐渐听懂。
原来是闻秋生听完众人声讨后,觉得非常有理,于是询问,“既然你们都对朝政颇有微词,想必早已胸有成竹,不妨让我听听你们的治国谋略?正好是斗诗大会,斗什么不是斗?”
一旦有人拒绝,闻秋生又会嘲讽,“原来你们也只是草包废物,只会嘴上大放厥词呀。”
大家都年轻气盛,哪能不被激怒?于是个个一展宣纸,发誓要用自己的治国谋略让这“祸水”心服口服。
真不愧是他,三皇子笑着摇头,眼里划过一丝深思。这样一把扰乱朝政、蛊惑人心的好兵器,假若他得不到,那必然也不能让别人得到。
他望向高台之上,那里除却国子监最出色的几名学生外,便是闻秋生和小侯爷。小侯爷风流倜傥,此时却正一脸殷勤地帮忙磨墨。他自然不可能是给别人帮忙,就在他身旁,闻秋生衣袖带风,下笔迅速而从容。
难不成皇后也要斗一斗治国谋略吗?
无论三皇子心里何种想法,闻秋生此时气定神闲。治国谋略这种东西,他当然没有。
但他有别的。
又一阵鼓声作响,待鼓声作罢,所有学子都放下了笔。
全场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台之上。闻秋生也收起了笔,眉间含着笑意,似是极为满意的模样。
侯明枝用沾水的锦帕将他手上的墨渍一一擦净,素来吊儿郎当的小侯爷做起这种伺候人的活计,竟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专注认真。
两人的动作十分自然,很明显平日里他们就是这种相处方式。一身华服的俊美公子矜贵而多情,手指纤长,白皙如玉、骨节分明,他唇角的笑容漫不经心,好似被人如珍似宝般对待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样的景象让台下不少学子看呆了眼,他们情不自禁被那明艳逼人的美貌晃了一瞬。很快回神后,又恼羞成怒,纷纷撇开眼低声骂句世风日下。
“皇后的治国谋略可准备好了?”
其他学子作诗的时候,闻秋生也落了笔。众人看在眼里,惊奇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觉得好笑。
如此一问,不过是等着闻秋生出丑罢了。
在他们眼里,闻秋生空有绣花皮囊,内里肯定比乡野粗糙的稻草人还要空洞。这样的人能写出治国谋略?呵,简直是笑话!
一群人等着闻秋生自取其辱,又听对方开口,“诸位皆是国子监名流,是来自天下各处的能人才子,论起才学,论起治国谋略,我自然不敌,也未曾想要与你们比试。”
哈,果然是怕了吧。
“而且我自幼痛恨诗书,规则一大堆,烦的要命。可以说,我对作诗一窍不通。”
众人:?
那你刚刚一股脑儿地写什么呢?眼瞧着你可用完了整整一瓶墨!
“但是——”闻秋生笑吟吟间,话锋一转,“我思来想去,也不能光让你们花费精力,那多不好意思。便是我的谋略再浅薄,也得表示一二不是?不会作诗也无碍,我正巧擅长一技,胡乱几笔简易拙作与诸位分享,莫见笑。”
众人一头雾水之时,小侯爷已得意洋洋将桌上宣纸摊开,几名仆从分别执了一端,退离两边后抬手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