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许珍的信<!>
合同签好后,赵志刚特意给许扬写了封信。 详细叙述了整件事的经过和以后的打算,重点表明是中午拿货,和银杏接触的机会不多。 许扬收到信后,尽管酸溜溜的,也没反对,毕竟不能拦着人家做生意不是,公私得分明不是。 私下却打定主意,放假了就去李大力那刷足存在感,再多去学校转悠转悠,赶跑银杏的一众爱慕者。 两头一起抓,一个都不能少。 银杏压根不知道自己被人惦记了许久,她很忙,忙得无暇分顾其他。 自从赵志刚用了银杏给的本子和笔后,银杏的存货量刷刷刷的往下降,一天一个样。昨天还是半人高,今天就只到膝盖了。 尤其是午休的时候,光顾的同学络绎不绝。 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她干脆找了个空教室作为固定场所,中午在那里蹲守,其他时间去宿舍就行。 怕大家不知道,还专门在床头贴了个告示,整的像模像样。 就连平时课间休息,都有人过来买本子。 总之生意飘红,一天纯利润好几十,经常突破百元关口。 只能感叹一句,才子的影响是无穷的。 终于理解公司为什么都喜欢花大价钱请明星打广告,效果简直好的不要不要的。爱豆用了,你不用,就像背叛一样,都不意思说是粉丝。 许珍的信就是这个时候到的。 邮寄的地址她写的是李家现在居住的地方,银杏放学回家后就看到自己的书桌上摆着一封信。 熟悉的字体引入眼帘,她迫不及待的拆开。算算时间,许珍南下也一月有余,不知道发展的怎么样。 许珍现在雄心壮志,就像一只老鹰,在天空中高飞,接受着风和云的洗礼。有目标有动力有压力,早出晚归,一刻也不得闲,但是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周围全是忙忙碌碌的人,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不亲身经历,压根不相信。 信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未来的期许,满满的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她打算做服装生意,自做自销,瞄准外贸进出口,看中这一块,觉得钱途很大。 投入所有的积蓄,奋力一搏。 还说正在找地方建厂,只是没有合适的位置,目前对此有点发愁。 说完自己,还不忘关注银杏家的商店和田双的瓜子事业,鼓励银杏坚持干下去,当然前提条件是学业不能倒退。如果不能兼顾,还是学习为重,眼光要放长远。女孩子多读点书比较好。 信的末尾除了照例问候家里人的身体,另外就是热情邀请银杏一家寒暑假去那边玩。最好是冬天去,暖和的跟春秋似的,穿个薄薄的外套就行。 知道银杏怕冷,特意拿过来诱惑她。 其实许珍很可惜,要不是为了小弟,她怎么都要把银杏拐着跟她一起干的。聪明伶俐,一点就通,关键是人品信得过,又是学会计的,最好的管账人选。 银杏把信读了三遍,感受着许珍的喜悦和斗志。 按捺不住的提起笔回信,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写了一遍,尤其是银杏商店的顾客盈门,小小的得意一把,跟赵志刚的合作也重点分析。 唯一的忧愁就是想在学校专门租间房子卖文具,害怕没人照管,又纠结没有地方可租,不过目前还不打紧,最担心的还是看到商机后跟风的人多。 总之,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目前一切都好,且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家里人都挺满意,再次感谢许珍姐给她们家一个栖身之所。 对于许珍提的厂子的事,银杏表示大力支持。她写道,“许珍姐,可以把办公室和厂子分开。办公室选在火车站附近,厂子则选址在较偏远的地方,到时候给配辆货车,哪里不愁去不到,只要是同一个城市即可。” 再过二三十年,城市规划,那些偏远的地搞不好就是重点发展对象。当然,这些话她都不敢明说。 晚饭后,照例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总结的时间。 这是银杏规定的,每天必须对卖出去的货物数量进行统计。 还专门画了一个表,折线的,横轴是日期,以天为单位,纵轴是数量,根据折线上升还是下降就知道顾客的需求。 一目了然。 每个月还有一个月统计,方便第二年借鉴。 当然,每个季度,每半年,每一年都少不了总结。 银杏教田双和崔红画表,反正是她们在统计卖出的个数,心又细,正适合做这个。还别说,她们学的特认真,那劲头一点不输高考的学生。 至于李大力,银杏每天教他算数,从简单的加法做起,进度很快,现在已经掌握基本规则,错误率很低。 现在每天晚上盘账都是李大力在做,银杏在他算好后对下账就行,连续几天没出错,她已经打算把乘法表默写出来让老父亲背。 加减乘除都得学会才好意思说会算数。 只是今天有许珍的信到,银杏率先把它拿出来念了一遍。 听说许珍想建厂子,和外国人做生意,田双听得直咂舌。不过她现在也涨见识了,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许珍这是想赚大钱。 亏她之前生怕许珍听说生意好,从外面回来,把她们一家挤兑走。 今天收到许珍的信后,她的右眼一直跳,心里担心的不得了。 感情人家压根瞧不上,瞎愁了一下午。 银杏说要回信,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她一起写了,早点寄过去。 羞愧的田双忙不迭的关怀许珍,要她注意身体,吃好喝好,不要太操劳,有时间就回北京。甚至还主动提出要涨房租,来了这么久,对北京的物价有所了解,深知自己一家占了大便宜,赚了钱有底气,难得大方一回。 至于李大力,他的腿已经彻底好了,让银杏在信中
再次表达感激之情,要不是许珍同志银杏和许父许母,他估计现在还在家里的床上躺着,一辈子不能走动。 崔红没有多的话,只是话里话外关心着许珍的个人问题,让她遇到好的别放过。 那边厢,收到信的许珍对银杏的提议很有兴趣,把办公室和厂子分开,的确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在火车站附近买个小点的单间放样品,工厂则建到远一点的位置,钱应该就够了。 解决了一个难题,才有闲心打量银杏的字迹,已经越来越有风格,看来平时没少下功夫,自己的这个学生顺利“出师”。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