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娇软美人在民国当文豪 > 第121章 说书

第121章 说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国后, 张敏行成为了沪上大学医药系的一名教授,为了留住人才,学校特意为张敏行拨了一个私人实验室, 支持他的实验。

    只是……

    想起学校中个别同事的不满以及议论,张敏行明白, 如果他再拿不出一定的成果,这个实验室就要被收回了。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能有这样一个接近国外水平的实验室, 张敏行已经很感动了, 为了这个实验室, 也为了给大学一个交代, 张敏行必须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然而张敏行的实验遇到了瓶颈, 张敏行从小就被祖父夸赞天资出众,即使在洋人的顶尖大学, 也是令一众学者望尘莫及的学神, 被导师惊叹他的医学天赋, 要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被那所大学许以厚利挽留。

    可这样的他,也仍然无法参透神医祖先留下的神奇药散, 无法配置出来。

    张敏行忍不住生出几分颓败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呢?”

    难道他真的不能配置出这种药物了吗?

    张敏行抓着自己的公文包忍不住叹了口气, 直把小胡子男听得眼皮直跳,他一把抽走好友手中的公文包,塞给他一杯茶:“行了, 别想你那些实验了, 既然出来了, 咱们就好好放松放松。”

    一碟瓜子,一杯香茗,一窗江水, 水光天色间,抑扬顿挫的说书声从楼下传来。

    “却说上回,好友陷险境,凌英来相救……”

    “这是……”张敏行被吸引了注意力

    见好友终于不再困顿于公事,小胡子男连忙介绍:“这是讲得《凌英探案集》,就是我之前给你推荐的那个忆白的小说,你还记得吗?”

    张敏行恍然,刚回国,好友为他接风的时候,是有提过这部小说,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好友这么推崇一本小说,张敏行当时还想着回头一定要好好拜读一番,后面因为忙于实验,便忘了。

    今日偶然发现这本小说都有评书了,张敏行再次提起了兴趣。

    这年头不是什么书都能拥有评书的,说书人也是要挣钱的,自然要挑那些卖座的小说来评,所以,看一本小说是不是真的火爆,就看它有没有在大街小巷上评书就对了。

    早就说要看一看,却总是没机会看,今日楼下茶馆赶巧有说书的,张敏行便听了听,他想着,换换心情也是好的。

    抑扬顿挫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绎,只闻其声却宛如身处其境,说书先生凭借着高潮的技艺将这本小说讲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悬疑层层,张敏行不知不觉中听得入了迷。

    随着惊堂木啪得一声,说书先生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茶馆,也惊醒了沉浸于说书中的茶馆众人。

    “凌英巧计救好友,一通电话引真凶——”

    “好!”

    茶馆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叫好声,一个个铜板宛如雪花似的被客人扔上了台,说书先生喜得眯起了眼睛,连连道谢。

    “只可惜这《凌英探案集》只连载完了上部,下部听说要一个月后才有可能连载。”

    “怎么还要这么久啊,我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后面的剧情了,那个凶手到底是怎么回事?凌英到底能不能抓到真凶?”

    茶馆的客人们就故事剧情展开了讨论,也有人高声询问说书先生:“刘先生,明天讲什么呢?”

    刘先生笑了笑:“小老儿明天开始说《变猫记》,到时候各位老爷一定要捧场啊。”

    此话一出,《变猫记》的读者们欢呼了:

    “真的太好了,我早就说老板你们该讲一讲《变猫记》,这书这么火,我早就想听评书了。”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正巧我没买全变猫记的报纸,书也没舍得买,现在有评书听,我可算能听全了。”

    来茶馆的并不都是有钱人,茶馆按茶水的好坏分为雅座、堂座以及最差的通座,所谓雅座便是有单独的包间,多是在楼上,既得了高人一等的清净,也可以看一看窗外的好风景。

    而堂座便是在楼下四个人围坐一张桌子,至于最差的通座是没有桌子的,只有长长的板凳,客人交上个铜子,便能喝上一大碗碎茶沫子沏的茶水,人挨人挤在长凳上。

    有那舍得花钱的,扔给那座位间来回溜达叫卖的小童,就能得上一荷叶扎成的斗子,里面装着炒制的南瓜子,至于瓜子,那是前朝末年才传入本土,价钱是要比南瓜子贵上一个铜子的。

    所以在大堂中间,买了通座的客人是舍不得花钱订报纸,更不用说买书了,绝大多数人甚至不识字,这便是评书的作用之一,讲给这些无法买书读书的低层读者。

    当然,说书先生能公开评忆白的作品是得到了燕氏书局的允许的,燕白专门找了各大茶馆老板,提出了免费让说书人说书的想法。

    这属实让茶馆老板惊讶了,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免费说书的,他们这些茶馆想评那些大热的小说,还得给人书局掏一笔钱买这个资格呢。

    这是因为各大书局看不上说书带来的热度,因为说书人更多的面对的是底层人民,这些人没有钱,甚至大字不识一个。

    就算他们喜欢这本小说,也不会掏钱去买的,反而,有了说书的,会影响到有钱买书的读者,万一人家不再花钱买书,跑去听书了呢?

    这便是目前各大书局普遍的想法,可燕白不这么想,他有心把宋青瑶的书推到沪上以外的城市。

    人都是从众的,一个东西突然出现,闻所未闻,肯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去试一试,可倘若在见到它之前,身边人,大街小巷总是听闻,这就打好了基础,铺垫了引子。

    而什么样的人会游走于各个地区之间呢,并且人数巨大呢?

    便是那些底层跑生活的人,车夫、小贩、跑商的拉货人……

    倘若这些人喜欢上了宋青瑶的书,当他们在外面营生,到处跑的时候,难道不会提起宋青瑶的书籍?只要有人提起,就变相地提前替宋青瑶的小说作了宣传。

    所以,燕白盯上了这批流动性极大的,走街串巷的普通老百姓,便有了后来的主动找到茶馆老板,免费让他们说书。

    于是,一夜之间,整个沪上,所有的茶馆,所有的说书先生,都开始评自己版本的《凌英探案集》和《变猫记》了。

    而这两本书的名气开始随着老百姓的流动,渐渐传出了沪上。

    …………

    听着茶馆人的议论,张敏行才知道原来这一出便是小说的结尾了,想听后续故事还得等作者把下部写出来。

    好不容易被勾起了兴趣,听得正入了迷,就这么没了,难免失落,见此,小胡子男哈哈一笑,掏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普通版《变猫记》,精装版小胡子男还要收藏呢,自然是不会给,连好友都别想,另一本,却是《凌英探案集》的第一部。

    原来趁着宋青瑶构思下部的功夫,燕白已经把《凌英探案集》上部出版成书发售了,小胡子男抢到了两本,此时大方地给了好友一本。

    “拿去吧,就当是我送你的生辰礼物,别总是扎在实验室里,偶尔读读书也是好的,我想你天天做实验也没个结果,兴许是你太着急了呢?换换脑子,做些其他事或许就有灵感了。”

    张敏行想到自己的实验,心中又是一沉,他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放弃了,拿起了桌面上的两本书,叹出一口气:“你说的是,我是太心急了,这两本书我会好好读的。”

    好友说得也对,回去他就好好读一遍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