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季汉当兴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计伐蜀(上)

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计伐蜀(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雍州刺史杨清、凉州刺史魏延、后将军关兴三位季汉高官离开辖地南返汉中自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尽管他们三人已经尽可能地把动静降到最小,但仍没有瞒过曹魏潜伏在季汉境内的校事。

    很快,一众季汉高官齐聚西潭山上秘密议事的消息就被六百里加急快马送到了曹叡的御案上。

    “来人,速传大司马、太尉、司空他们入宫议事。”

    曹叡登基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天下形势经常在内朝与陈群等一干重臣会商军国要事,经年累月下来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制,是以就算他没有把要传召入宫的重臣姓名全部道出,负责传旨的小黄门也知道该去请哪些人。

    此时正是上值之际,群臣尚在外朝官署处理政事,因此不到一会儿,曹真、华歆、陈群、孙资、刘放、陈矫、刘晔、蒋济九位重臣便相继赶到了东堂。

    这东堂处于魏宫太极殿的东侧,乃是魏帝日常处理朝政、召见群臣、讲学之所。太极殿西侧则是魏帝日常起居的西堂,东西二堂与主殿太极殿一字并列,巍峨壮观,巨大豪华,形成了曹魏皇宫的核心。

    叙完君臣之礼,众人各自落座。曹叡轻叹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众卿,细作回报,伪相诸葛亮在六天前召集了杨清、赵云、魏延等一干贼首秘密商议大事,尽管细作尚未探到他们在谋划什么,但不难想到这些贼寇聚在一起定然是要对我大魏不利。

    贼势如此猖獗,我大魏绝对不能置之不理,必须要拿出个有效的对策。不知众卿有何妙计可以教朕的?”

    语声甫毕,华歆第一个接话道:“陛下,虽说细作尚未探得蜀贼秘议内容,但此事不难猜测,彼辈定是在商讨下一次犯境的方略。

    至于对策,臣以为之前两次败仗皆是因为王师在关西兵力不足被打了个偷袭的缘故,而眼下关中有征西大将军统率的数万精兵驻防,只要加强戒备、牢牢把住各处险要关隘,短时间之内足以自保。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建议加强潼关的防守,如此一来后路无虞关西王师定能挡住蜀贼的第一波进攻,等到蜀贼锐气减退之际,朝廷就可从容派遣中军救援反击,到那时蜀贼必定不是王师对手。”

    “嗯,卿家分析得极有道理,诚可谓老成谋国之言矣。”曹叡颔首道。

    华歆这番话说得四平八稳,但却是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有用的计策,不过曹叡知他向来不擅军事,倒也没有过多苛求于他,反而还称赞一番,以示对老臣的敬重。

    “大司马,你怎么看?”

    曹叡看向曹真的眼神饱含期许之意,迫切想要听听自己最为倚重的股肱之臣有何高见。

    曹真朗声奏道:“陛下,臣赞同太尉适才所言,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秘密议事,自是为了对付我大魏。然而与太尉对策所不同的是,臣依然主张主动出击。常言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臣还是那个意见,大起国中兵马先发制人,一举灭蜀。

    就算不能一战攻灭蜀贼,也要退而求其次收复陇右、凉州并攻占汉中,彻底断绝诸葛亮北上犯境的出口,将刘葛君臣封死在米仓道以南。”

    “贼势猖獗,朕何尝不想灭掉西蜀、廓清宇内,只是西蜀如今几有三州之地,兵马不下十万,又兼诸葛亮、杨清、关兴等辈皆是能征善战之将,委实不好对付。

    况且西蜀与东吴盟约未破,二贼同气连枝、相互呼应,一旦我大魏将国中兵马大举调往关西,东面的孙权必定趁虚而入攻我荆、扬二州。

    如此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数千里边陲尽是烽火狼烟,纵然我大魏国力雄厚、家大业大,怕是也会吃不消啊。是以出兵伐蜀事关大魏国运,朕必须慎之又慎,不可草率决断。”曹叡道。

    陈群赞道:“圣明无过于陛下,伐蜀一事必须三思而后行。”侧过身子,又朝坐在对面的曹真说道:“大司马,昔年太祖武皇帝亲自率军到阳平关攻打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然而张鲁尚未攻下,粮草就已经缺乏了。

    如今诸葛亮坐镇汉中、杨清坐镇雍州、魏延坐镇凉州,此三人俱是韬略非凡之辈,麾下赵云、关兴、吴懿、高翔等一干将领多是能征善战的良将,西蜀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清明,故而此时伐蜀并不是什么良机。

    且子午道艰险崎岖,难以进退,军资转运必见钞截,耗损甚大。再则为保后路,进军时必定要经常留兵守卫沿途险要,如此就又会损失战士,故而起大军伐蜀一事不可不深思熟虑也。”

    “司空所言虽有道理,然雍凉沦陷、关中危急,我大魏堂堂天朝上国绝对不能再被动地防守,如此行事必被天下百姓和四方蛮夷耻笑,若不主动出击以雪前耻,国家颜面何在?陛下颜面何在?

    蜀道艰险难走、粮草转运吃力、军资靡费巨大,这三点自是难以避免之事,但蜀贼北上犯境时难道就没有这三个劣势了么?

    何以西蜀偏僻小国能够克服,我大魏中原大国反而不能勇敢承担?为何要因为顾虑此三事而畏首畏尾、踟蹰不前呢?

    公适才说诸葛亮、杨清等辈俱是当世贤才,此言固然不假,但我大魏难道不同样也是人才济济么?真智术浅短不用多说,但公等却无一不是天下奇才,治国理政又岂在诸葛亮、杨清之下?

    西蜀良将众多,我大魏良将亦不下千员,犹如过江之鲫,胜过西蜀何止数倍?因此文长公,真以为不能因为西蜀目前有贤臣在朝就不敢攻打,论及朝政清明,难道我大魏就不是了么?”

    皇帝就在现场,陈群当然不敢说曹魏的朝政不清明,况且他认为自己倡导的九品官人法推开之后,国中人才鼎盛,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都很是选拔了一批品德兼备的官吏,若无吴蜀二贼割据自立,天下早就得以大治了。

    陈群微笑着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当然不是,如今圣天子在朝,正是清平治世。”

    “是啊,如今我大魏足以称得上是君明臣贤、朝政清明,可就算如此,诸葛亮依然敢屡屡犯边,何也?两国相争,终究还是要在刀兵上见真章。

    当年太祖武皇帝曾与刘备青梅煮酒品论天下诸侯,说到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天下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自己和刘备两个人。

    而面对刘备这个枭雄,太祖皇帝并没有有所畏惧,而是对其穷追猛打,不给此人喘息之机,终于将这个劲敌困在了蜀地一隅,由此开创了我大魏百世之基业。

    如今刘蜀有复起之势,我大魏当倾尽全力攻灭此贼,不可让诸葛亮有充裕的时间积蓄力量,此事关系到我大魏的社稷安危,还请诸公谨记。”

    陈群等人闻言心头俱是一震,曹真都把此事上升到这个高度了,他们还能有什么话说?

    况且曹真最后这句话恐怕已经说到皇帝的心坎里去了,众人皆拿眼角余光偷瞄御座上的曹叡,果见皇帝脸上颇有意动之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