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137章
陶华宇把该说的说完,庆磊爸就着急地问报名,想赶紧把孩子送过去。
陶华宇说:“一般都是报一整期六个月,但咱们庆磊这情况满打满算,也就学三个半月。”
然后他又帮着算了算食宿,画材的消耗,以及集训期间文化课补习费用,说:“至少得两万。”
庆磊爸一听价格,惊得久久无言,心里犹豫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气氛有点沉重,好像这决定的不是陶庆磊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一样。
最后,庆磊爸一咬牙,说:“学!”
他想明白了,人这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么一次拥有热爱的机会。
庆磊爸什么也没说,就拍拍小儿子的肩膀。
陶华宇大大咧咧地笑着说:“我是真没想到我的面子还挺好用,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画室老板人好,惜才,看庆磊是个好苗子,愿意培养一把,要是庆磊真考上了,也是替他们画室做宣传了不是?”
“但是想要主动获取信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柳望雪说,“得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能力,从而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另外最难的一点是,如何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不敢往家拿,还是藏在他奶奶那里。
“正解!”顾卿月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由庆磊的事引发的一个小思考,所以我这段时间去村委咨询了一下,然后还去村里走访了。
都是没钱闹的。
钱准备好之后,他们一家四口一起去了市里,给陶庆磊报名。
她指着走廊的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画:“这些全都是历届考上央美的学生画的,这些都是中传的和清大美院的,还有这些……”
顾卿月解释说:“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挺普遍的。比如你听说了一个什么生意很赚钱,但是这条信息到你这里的时候可能风口已经过了,如果你再去投资极有可能就会亏钱。
报名的老师已经被老板打了招呼,但是她多了句嘴,本意可能只是想体现画室的高端和专业。
那天,他抱着吉他,对着老板送的书正打算练的时候,被父母发现了,质问他是不是偷偷拿了钱,然后逼着他去把吉他退了。
庆磊妈叮嘱他:“好好学!知道吗?”
回家之后,夫妻俩买了一堆东西拎去了陶华宇家,对他好一番感谢。
顾卿月了解完这些事之后,跟沈念安感慨许久。
其实是陶华宇拿优惠换的。
他像庆磊这么大的时候,喜欢过乐器。那时候班里有个男同学背了把吉他过来,他也跟着上手弹了两把,就被这个既能低沉浑厚又能高昂清脆的声音迷住了。
先报名缴费,等过几天开学了,还得去一趟中学,跟班主任说一声,不知道学校那边需不需要办什么手续。等学校那边弄好了,再送他过来集训。
“你们在打什么哑谜?”陶华歆问,“什么信息差?”
陶华宇也大方,在原本就没多收的基础上又给打了九八折。折算下来差不多就是陶庆磊少交的那部分钱。
庆磊爸恍惚觉得,帮儿子圆了这个梦,就好像回到过去帮了那时候的自己。
柳望雪顺着她的话一想,瞬间就明白了:“确实,不过这应该也算是信息差导致的吧。”
——毕竟他也是要攒老婆本的人,还是得给自己留着点。
出了门,被毒辣的太阳一晒,一家四口才回过神。
这种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通常都是被动获取的,就像庆磊选专业这件事,等他了解了整个过程,再加入竞争的时候,别人可能都已经快到终点了。”
庆磊爸妈之后又去了沈念安家找顾卿月。
陶庆鑫现在也有点存款了,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不想让爸妈操劳了半辈子还背负这么大的压力,于是给掏了一多半,还给了陶庆磊三千块零花。
我发现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就辍学的孩子还是挺多的,那些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极少人会有清晰的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规划。跟他们聊过之后我发现,这种迷茫可能不是源于自身,而是源于对外界的未知。
老板要装修别墅,本来就是要去找他,打算把硬装软装和家电都交给他,省的自己操心了。没想到陶华宇先上门了,就趁机跟他要个优惠价。
现下在柳望雪这里,她又说了一遍,还是感慨:“所以,我一开始只以为庆磊这事是信息差的问题,但后来我发现不完全是。”
后来过年期间家里亲戚给的压岁钱,还有平时帮爷爷奶奶卖菜,老人家给的零花,攒了将近一年,才有了一百多块。后来他奶奶又偷偷给他凑了点,才把吉他买了回去。
镇上唯一的乐器店,吉他的质量也不太好,不到二百块一把。他想要,但是被父母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不是说这些行业不好,而是社会发展到如今,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但是这些声音依然没有打破壁垒传过去。
手续办完之后,她送庆磊一家出门,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说:“一般我们画室的高级班可不是这个价哦,一期下来光学费就要四万五呢。我们老板可是看在陶老板的面子上,才给你们这么低的价格。”
庆磊爸想,小儿子那么喜欢画画,当初家里嫌贵没花钱送他去学,他就自己创造条件学。平时给他的零花钱,一毛都舍不得乱花,全攒着买画画的东西了。那么厚的本子,画了一本又一本。
当然,这些就没必要让人知道了,总归这个单子他也是赚的。
受某些因素所限,只知道自己要考大学,但是考上之后呢,或者说考不上之后呢?都该如何发展?对这些,他们有的甚至连一个模糊的概念都没有。”
这可能是秋水镇这种经济落后的小县城必然会发生的现象,经济落后,相对来说教育也必然会落后。
柳望雪想起老家的小县城,听顾雪兰说,那边的人依然认为老师、会计、护理之类的是最优选,即便家里的经济条件还可以,孩子在专业上的选择也都是老生常谈的那几大类。
她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小学老师告诉大家上了初中就好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然后初中老师也是这么说,高中老师也是这么说。
有的孩子是真的信了这种话,到了大学一玩,四年全都废了。
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哪一个老师告诉孩子们,人生要怎么规划,职业要怎么选择,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怎么样付出有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