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靖天下 > 第六十六章这里就是罗殿

第六十六章这里就是罗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六十六章这里就是罗殿

    牌子从王迟之手中送到了虞醒的手中,

    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

    王迟之限于自己的地位,了解的东西太少了一点。

    他根本不知道,在原始无人区之中行军,到底有多少困难。他所遇见的困难,已经是被虞醒解决过很多之后了,真正的困难是在虞醒这里。

    这些地方成为生区,绝非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里山高林密,不说,更有无数溶洞,湖泊,河流,湿地,什么样的地形都有。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那绝对是原生态无污染。

    但是如果从行军的角度来看,却是一场灾难。

    因为,一个人没有了粮食,或许可以打猎活下去,但是万余军队断了粮,不管多少猎物都不可能够军队消耗的。

    一旦估算错误,走错了路,带得粮食不够吃,那就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

    计毒莫过断粮,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有太多事情,骇人听闻。

    而带得粮食越多,行军就越发困难。山高林密的地形,更是让人寸步难行。

    更有无数野人部落,深山野兽,老虎,狮子,能吞下整个人的蟒蛇。

    这都是后勤辎重运输的灾难。

    车不用,甚至连驮马都有困难。

    这些灾难是可以预期,还有预期之外的

    高山密林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场暴雨,一场泥石流,都可以改变地貌,让原本能走的路变得不能走了。自然界从来是动态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对于自然是常态,对于行军,是无法抵御的灾难。

    只是不管多少困难,虞醒都要一一解决。

    虞醒为了这一次行军,准备了好几个月,甚至自己还亲自走过一趟。规划了一条主线,与数条副线的行军路线。什么都计算完备,

    只要不是出现一场波及整个贵州的大地震,虞醒并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山中最原始的路,其实并不是人开辟的,而是野兽开辟的,就是野兽迁徙留下的痕迹。

    这些原始的道路,其实并不能承担大军行进。

    为此,虞醒做了两种准备。

    一方面自然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虞醒自己带队走在最前,一路上,虞醒自己都忘记了自己修建了多少桥梁,填平了多少道路,王迟之看来,不能称作路的路,也是虞醒一手一脚开辟出来的。

    否则,有一些连兽道都没有。

    不要说别人了,就是虞醒自己也不知道多少次跳进冰冷的水里,抗木头。填沼泽,开山道。

    即便如此,虞醒也明白,他开出的道路,是不能容纳万人行军的。

    虞醒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

    分散行军。

    所有军队被他编练成,宁远军,宁远右军,宁远左军。与虞醒的亲卫。

    宁远军是中军,从全军之中优中选优。汉夷都有,不过汉人居多。这倒不是虞醒歧视,实在是军中最重纪律。让汉人遵守纪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只需加强训练就行了。

    而让当地夷人遵守纪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他们天生自由散漫,在勇力上,不逊色于汉人,甚至比汉人更强,绝不乏勇士,只是想让他们循规蹈矩,听命令,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宁远左军,与宁远右军,都是汉夷都有。这也是虞醒一贯政策,尽快能弥合汉夷之别。

    大宋军制,百人为都,五都为一指挥,若干指挥为一军。

    为了方便作战,指挥一级别,是有单纯的夷人指挥,与汉人指挥,无他,方便沟通交流与指挥,但是在指挥之上,绝无单纯的夷人军与汉人军。

    等时间长了,这些人汉语还有其军纪方面过关了。也定然会调入汉人居多的编制之中。

    宁远三军,编制是一样的,一军六个指挥。一共十八个指挥,加上虞醒身边的亲卫,与骑兵都,一共有十九个指挥。王四端为宁远军统制,吕敢当为宁远右军统制,陈河为宁远左军统制。

    一共万人上下。

    在大道上行军,最多延绵一两里而已。

    此刻必须以指挥为建制,相隔数里,依次通过,甚至,有些地方连一个指挥都不能完整通过,必须分开行军。

    这不仅仅是道路的问题,宿营地的问题,还有水源的问题。

    不要以为,深山老林之中所有的水都可以喝,不信,请参见三国演义。

    苗老,在行军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这些天奔波不停,不仅仅为大军探明了前路,同样与沿途各野人部落拉上了关系,虞醒大撒钱,付出了粮食,铁料等物质,换这些野人不袭击军队,甚至还提供一些帮助。

    比如指引水源。比如驱赶猛兽。

    即便如此,也有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疟疾,毒虫,野兽,还有生病,行军的时候跌落,在架桥的时候工伤等等。

    虞醒对每一个士卒的伤亡都很重视。

    他早早为士卒定下了军牌,并定下丧葬制度。王迟之执行的那一套,就是虞醒定下来的制度,更有一项,那就是所有阵亡士卒的军牌,都要送到他这里。

    他要看。

    只是因为军队分散在山中,这军牌才在数日之后,才到了虞醒手中。

    虞醒捏着军牌,细细回想,他实在想不起,这位陆远征的士卒长什么样子了。做过什么事情了。

    “第三百一十八位。”

    虞醒能记得只有这个。

    这是第三百一十八位,葬身于大山之中的士卒。

    巍峨大山,无情的向人们宣泄他的尊严。留下了他的祭品。

    虞醒能做的,也仅仅是记下他们的名字而已。

    虞醒将牌子放进一个箱子上,让一个士卒背着,自己拄着拐杖,继续前进。

    不过,这艰难的跋涉,也将达到终点。

    虞醒此刻是沿着一条大河南下。

    一条向南流的大河。

    这一条大河到底叫什么名字,虞醒不知道,一方面他其实也很难精确的定位他现在的位置,另外一方面,现代与古代很多地形上也是有变化的,也未必能一一对应。

    不过,这大河流向就能说明一切。

    它是向南流的。

    芒部,七星山的河流都会汇入长江之中,所以他们或东流,或北流,即便有南流,也会折为东流。

    而这里却不一样了。

    这里已经是珠江流域了。

    山势越向南越平缓。这里的河流是会汇集到广东去的。

    这更说明,罗殿已经在望了。

    地势也渐渐平缓了起来。

    杨承泽终于可以将各种辎重从他心爱的战马上拿下来了。然后,带着几个伴当,先行一步,探查情况。

    很快,杨承泽派人回报。说道:“已经占领村落一座。询问得知,这里就是罗殿。”

    虞醒对此丝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这里不是罗殿才见鬼了。

    但是周围的其他人,可没有那么多想法,不由的欢呼了起来,甚至有无数人喜极而泣。

    乔坚更是瘫坐在地面上,犹如肉泥。

    虞醒此行征战,是需要一些文官随行的。

    乔坚是主动请缨的。

    其实在乔坚看来,他是被动的主动。

    原因很简单。

    赵立赵老爷子刚刚到的时候,乔坚还很高兴。

    因为有人给他分担工作了。毕竟,乔坚一个人挑大梁,实在是太累了。

    赵立以及赵立带来的人,真正上手之后,乔坚立即发现了不对:我觉得我工作已经够拼命了,这位赵老爷子是奔着不要命去的。

    更不要说赵立经验丰富,成熟老练,乔坚与之相比,简直是太嫩了。

    在赵老爷子的努力之下,乔坚终于有了休息时间了。

    只是乔坚却坐不住了。

    在他看来,这哪里是休息时间,是赵立预谋夺位。

    要知道,他可是虞公子麾下文官第一人,现在他的地位遇见了挑战。

    乔坚才不肯将地位拱手相让,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自己都比不上赵立,但是有一样能,那就是年轻,体力好,耐操。

    于是,在虞醒决心征罗殿的时候。

    乔坚自然主动跟随。想要借军功立功。

    但是一上路,就后悔了。

    乔坚发现,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再年轻,再耐操,这经不住虞公子如此操,他一度怀疑自己要死在山林之中,但是他更明白,这个时候万万不能说要回去。

    那就是动摇军心,立斩无赦。

    乔坚只能坚持下去。

    如果世上有后悔药的话,他当饭吃。成吨吃。

    此刻乔坚,真的要哭出来了。

    很难是解脱地哭,还是喜悦地哭。

    “好了。”虞醒说道:“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立即开辟营寨,等待接应后面的各部。舜卿。”

    张舜卿立即出列说道:“属下在。”

    虞醒说道:“你立即去支援杨承泽,他才带了几个人,说占领一个村子,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到了之后,封锁消息。等我过去处置。”

    张舜卿立即答应一声,道:“是。”

    虞醒转身看着身边的人,说道:“现在不是松懈的时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做好准备。准备面对普定,普安两部的反击。立即,马上准备起来。”

    “是。”众人齐声答应下来。

    立即开始行动起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