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224章 改朝换代

第224章 改朝换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司马炎带着剑进入皇宫,发现魏主曹奂心神恍惚,举止失措。

    他直接问曹奂:“这天下,是谁的功劳?”

    曹奂回答:“都是晋王父祖的恩赐。”

    司马炎笑着说:“我看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治国,为什么不让有才德的人来主持呢?”

    曹奂大惊,无言以对。

    旁边的黄门侍郎张节大声反驳:

    “晋王的话错了!当年魏武帝四处征战,才得到这片天下。现在的天子有德无罪,为什么要让给别人呢?”

    司马炎大怒:“这江山原本是大汉的。曹操挟持天子,自立为王,篡夺了汉室。我的祖父们三代辅佐魏朝,得到天下的,不是曹氏的能力,而是司马氏的力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今天难道不能继承魏朝的天下吗?”

    张节又说:“谁要做这种事,就是篡国的贼臣!”

    司马炎大怒:“我为汉家报仇,有什么不可以!”

    他命令武士将张节打死。

    曹奂哭着跪下求饶,司马炎起身离开。

    曹奂对贾充、裴秀说:“事情紧急,怎么办?”

    贾充说:“天命已尽,陛下不能违背天意,应该按照汉献帝的先例,修建受禅台,举行大礼,禅位给晋王。这样上合天意,下顺民心,陛下可以保无虞了。”

    曹奂只能答应,令贾充筑起受禅台。

    在特定的时刻,他亲手捧起传国玺,站在台上,象征着权力的交接。文武百官齐聚一堂,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一刻,仿佛是命运的轮回,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正是:

    历史就像个大转盘,你吃我我吞他,谁也不能跑。

    忠臣啊,你的小拳头,怎能挡住历史的滚滚车轮?

    晋王司马炎登基,举行盛大典礼。曹奂下台,穿上公服站在首位。

    司马炎端坐台上,贾充、裴秀左右站立,手持剑,命令曹奂再次跪拜听命。

    贾充说:“从汉建安二十五年起,魏受汉禅让,已经四十五年了。现在天禄终结,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显赫,可即皇帝位,继承魏统。封你为陈留王,去金墉城居住,立即启程,非宣诏不许入京。”

    曹奂哭着谢恩离开。

    太傅司马孚在曹奂前哭拜说:“我身为魏臣,永不背叛魏国。”

    司马炎见此,封司马孚为安平王。

    司马孚不受封退下。

    这一天,文武百官在台下再次跪拜,高呼万岁。

    司马炎继承魏统,国号为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

    魏国就此灭亡。

    这正是:

    晋国的地盘,跟魏王的肚子一样大,陈留的脚印,仿佛山阳的复制粘贴。

    重走受禅的老路,回忆起来,只能笑自己当年的傻样。

    司马炎,晋朝的皇帝,他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各个帝王,包括宣帝、景帝和文帝,并建立了七座庙宇来纪念他们。

    这七座庙宇分别是汉征西将军司马钧、豫章太守司马量、颍川太守司马隽、京兆尹司马防、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

    当大事已定,每天早晨都会举行朝会,讨论如何攻打吴国的策略。

    这正是:

    时光流转,汉家城郭已非往昔之貌;

    历史长河,吴国江山亦将开出新篇章。

    吴国的皇帝孙休听说司马炎篡位后,担心他会来攻打吴国,结果愁得病倒了。

    他赶紧找来丞相濮阳兴商量,想让太子孙雨上单下接班。

    但濮阳兴觉得孙雨上单下太小,管不住国家大事,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新的人选。

    左典军万彧提议立孙皓,说他很聪明能干,适合当皇帝。

    濮阳兴拿不定主意,就去问朱太后。

    朱太后说她只是个寡妇,不懂这些国家大事,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最后,濮阳兴决定迎立孙皓为新皇帝。

    这位名叫孙皓的小伙子,其实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

    他在七月的时候,突然变成了皇帝,还把年份改成了元兴元年。

    他把太子孙封为豫章王,给他父亲追了个文皇帝的名号,还把他母亲何氏升级成了太后,丁奉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第二年,他又把年份改成了甘露元年。

    但是,这个孙皓有点那个,喜欢喝酒玩乐,还有个叫岑昏的小伙伴陪着他。

    濮阳兴和张布看不下去了,劝他别这样,结果孙皓生气了,把他们两个和他们的亲戚都给处决了。

    这下子,朝廷里的人都闭嘴了,不敢再劝他。

    他又把年份改成了宝鼎元年,还找了陆凯和万彧来帮忙。

    那时候,孙皓住在武昌,扬州的老百姓们要逆流而上给他送东西,真是苦不堪言。

    他还特别爱乱花钱,弄得公家和私家都没钱了。

    于是陆凯上疏谏曰:

    〈今天,我们没有遇到任何灾难,但民众的生活却变得一团糟;我们没有做任何事情,但国库却空空如也。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当年汉朝衰落后,三个家族争夺天下一样,现在曹操和刘备都失去了方向,最后都被晋国收归囊中。

    这就是眼前的教训啊!我只是为国家感到惋惜而已。武昌这个地方,地势险恶,土地贫瘠,根本不适合做首都。而且有童谣说:

    “宁愿喝建业的水,也不吃武昌的鱼;宁愿死在建业,也不愿在武昌居住!”

    这足以说明民心所向和天意所在。现在我们的国家连一年的积蓄都没有,根基逐渐暴露出来;

    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苛刻扰民,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

    以前大帝时期,后宫里的女子不到一百人;但从景帝开始,人数竟然达到了上千!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啊!再加上身边的亲信都不是合适的人选,他们结党营私、排挤忠良、埋没贤才。

    这些都是导致政治腐败、民众疾苦的原因。希望陛下能够减少各种劳役、废除苛刻的政策、精简宫女人数、选拔贤能的官员。

    这样一来,上天会喜悦降下祥瑞之兆,民众也会欣然归附,国家自然就会安定繁荣啦!〉

    孙皓在审阅完奏折后,心情并不愉快。

    他决定大兴土木扩建宫殿,命名为昭明宫,并命令官员们去山中采集木材。

    同时,他还召见了一位占卜师尚广,询问关于国家大事的预言。

    尚广告诉他一个吉祥的预兆:“在庚子年,青色的车盖将会进入洛阳。”

    孙皓听后非常高兴,对中书丞华核说:

    “先帝曾经采纳你的建议,派遣将领沿江驻扎,由老将丁奉统领。我现在想要收复失地,为蜀国的君主复仇,你认为应该先从哪里开始呢?”

    华核劝谏道:“如今成都已经失守,国家岌岌可危,司马炎肯定有吞并我们的意图。陛下应该修养德行,安抚百姓,这才是上策。如果轻易动武,就好比用易燃的麻布去扑火,只会引火烧身。希望陛下三思。”

    孙皓大怒道:“我正要抓住时机恢复故土,你却说出这种丧气的话!如果不是看在你曾是旧臣的份上,我早就把你下令斩首了!”

    随后命令武士将他赶出宫殿。

    华核离开朝廷后叹息道:“这片美丽的河山,不久后就要落入他人手中了!”

    于是他选择隐居深山不再出仕。

    而孙皓则命令镇东将军陆抗率军驻扎在江口,准备攻打襄阳。

    听说洛阳那边传来了小道消息,说是陆抗那小子又在襄阳搞事情。

    晋主司马炎一听,立马召集手下开会。

    贾充这货跳出来说:“我听说吴国的孙皓,整天不干正事,就知道瞎折腾。陛下,您赶紧派羊祜带兵去教训他一顿,等他们内部乱起来,咱们再趁机下手,东吴那块地儿,还不是手到擒来?”

    司马炎一听乐了,立刻下旨派人去襄阳找羊祜。

    羊祜接到命令后,就开始整顿兵马,准备迎战。

    从此,羊祜就在襄阳扎下了根,深得民心。

    有吴国人投降过来想走的,他都大方地放行。

    还减少了巡逻的士兵,让他们去种田,一口气种了八百多顷。

    刚开始的时候,军队连百日的粮食都没有;到了后来,军中的存粮足够吃十年。

    羊祜在军中时,总是穿着轻便的衣服,系着宽松的腰带,不穿铠甲,身边只带十几个侍卫。

    有一天,部将进来报告说:“探子回报,吴兵都懒洋洋的,咱们可以趁他们不注意偷袭一下,肯定能大获全胜。”

    羊祜笑着说:“你们是不是太小看陆抗了?这家伙可是个智多星,上次吴主进攻西陵,他一刀就把步阐给砍了,连带着几十号人都没了,我想救都来不及。

    对付这种人,咱们只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他们内部出问题再说。要是现在轻举妄动,那可就真是自讨苦吃了。”

    众将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守着自己的地盘算了。

    一日,羊祜带领众将领外出打猎,恰逢陆抗也在进行狩猎。

    羊祜下令:“我军不得越过边界。”

    众将遵守命令,只在晋地内活动,不侵犯吴国的领土。

    陆抗远远望见这一幕,赞叹道:“羊将军的部队真是纪律严明,令人敬佩。”

    到了傍晚,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羊祜回到军中后,检查当天捕获的猎物,发现那些被吴国士兵先射伤的动物都一一归还。

    这一举动令吴国士兵感到高兴,他们回去向陆抗报告了此事。

    陆抗召见报信的士兵,询问道:“你们的主帅会喝酒吗?”

    士兵回答:“如果有好酒,他肯定会喝的。”

    陆抗笑着说:“我这里有一坛陈年好酒,已经珍藏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替我献给你们的都督。这酒是我自己酿制的,今天特意送他一勺,以表达我们昨日共同出猎的情谊。”

    士兵领命而去。

    陆抗的部下不解地问:“将军为何要送酒给他?”

    陆抗解释道:“既然他对我们表示了友好,我们怎能不以礼相待呢?”

    众人听后都感到非常惊讶。

    话说那位来人回到了羊祜的地盘,把陆抗的问题和送酒的事情一五一十地报告了。

    羊祜听后,笑着说:“他也知道我能喝两杯啊!”

    于是毫不犹豫地开了酒壶就喝。

    旁边的陈元提醒道:“老大,小心里面有诈,您还是悠着点喝吧。”

    羊祜却笑着说:“陆抗那家伙不是下毒的料,别担心。”

    说完,一口气就把酒给干了。

    从此两人就开始频繁互送问候,关系越来越铁。

    有一天,陆抗派人来看望羊祜,羊祜问:“陆将军最近怎么样?”

    来人回答:“我们主帅生病躺了好几天了。”

    羊祜说:“我猜他的病和我的差不多。我这有现成的药,你带回去给他吃吧。”

    当来人把药带给陆抗时,众将纷纷表示怀疑:

    “这可是敌人送来的药啊,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陆抗却坚定地说:“羊祜那家伙可不是下毒的人,大家放心。”

    于是大胆地把药吃了。

    第二天病就好了,大家都来祝贺。陆抗感慨地说:

    “人家用德行来感化,我们却用武力相向,看来我们是不战而败了。从今往后,咱们还是各自守好自己的地盘吧,别再为了点小利益争斗了。”

    众人纷纷领命点头称是。

    不久,吴国那边来了个信使,陆抗急忙迎接。

    信使说:“陛下有令,命你赶紧出兵,别让晋国抢先了。”

    陆抗回道:“你先回去,我随后就上奏章。”

    信使一走,陆抗迅速写奏章送往首都。

    皇帝一看,陆抗在奏章里大谈现在不宜攻打晋国,还劝皇帝要修身养性,少打仗多安民。

    皇帝看完火冒三丈:“我听说陆抗最近跟敌方有勾结,看来这是真的!”

    于是下令剥夺了他的兵权,降职为小官,换了别人领军。

    满朝文武没人敢吭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