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诸侯:申大义于天下 > 第11章 太史讲课(二)

第11章 太史讲课(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谢琰见身边三人都无语的样子,也不觉得尴尬,反而是兴致勃勃的继续发问。

    “段因为政变失败逃亡他国,但是武姜好像就是在郑国国都里,应该逃不了吧,武姜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姬寤生有没有对自己亲娘下手?”谢琰现在对姬寤生的印象变成了一个狡诈狠辣又有政治手腕的人,这样的人对自己母亲下手也不稀奇,但是谢琰从之前的故事感觉到姬寤生也是一个要脸面的人,他很好奇姬寤生怎么既不伤脸面又解决了自己母亲的问题。

    “公子段政变失败后,姬寤生将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哦~,也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咯。”谢琰叹息道。

    史佚也是感叹道:“其实武姜也是有过对姬寤生爱护之意的。”

    “哦?”这倒是让谢琰有点惊讶了:“何以见得呢?”

    史佚听到问话,旋即展开说明:“当年郑武公薨逝的时候,庄公(姬寤生)即位才十二三岁,武姜作为母亲便对郑庄公有过为君之道的教导。”

    “我倒是很想知道我这位姑祖奶奶说了些什么样的道理。”谢琰一直觉得武姜是一个短视且狭隘的人,现在听到她还对姬寤生有过教导,这倒是让他特别的好奇。

    史佚回想了一下,开口说道:“郑庄公刚即位时,尚且年幼无知,于是武姜便将郑庄公叫到跟前告诉他,要学习他的父亲郑武公一样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她告诉郑庄公,郑武公在位时施行国策会跟大臣们商议,如果郑武公的意见与大臣们一致那就全力施行,如果不一致则会进行占卜,最后做到君臣意见一致,所以郑武公在位时所有国策都能够很好的施行,甚至在郑武公被卫国抓去囚禁了三年的时候,因为君臣相知,国家也依然能过运行得当。”

    史佚叹口气,无不感慨的说道:“武姜还对郑庄公说,自己只是一个老妇人最多能帮他管管内宫里的事情,宫廷之外的国事,她不会去插手,要郑庄公多多听从大臣们的意见。”

    谢琰也感叹道:“这般看来,并不能说武姜完全不爱自己的儿子。这番为君之道也使寡人受益良多,今后寡人施政也当多多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做到君臣一心方能使国家强大。”

    史佚和张衡端正行礼:“君上能有此感悟,实在是国家的幸事。”

    谢灵运也笑着评价道:“君上有明君的志向,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谢琰也回礼道:“诸位先生过奖了,琰实在是不敢当,太史还请继续讲述吧。武姜与郑庄公到底如何了?”

    “武姜到颖地一年多后,郑庄公后悔此事,开始想念母亲武姜。当时有位名叫颍考叔的人,是颍谷地区管理边疆护卫的官吏,他听到此事后,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郑庄公赐给颍考叔食物。颍考叔在吃的时候,把肉留下不吃。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完呢?”

    “这个颍考叔难道要用食物来劝谏吗?”谢琰满腹的疑问。

    史佚笑着回答:“君上且听我细细道来。”

    “颍考叔对郑庄公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已尝过,就是没有尝过您的肉汤,请求您让我带给她吃。”

    “郑庄公知道颍考叔这般孝顺自己的母亲,心中很少酸涩,不由得对颍考叔发出了感叹: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可惜我没有。”

    “颍考叔就假装疑惑问郑庄公为什么,郑庄公就把原因告诉了颍考叔,并且告诉颍考叔自己很后悔,但又怕违背了不到黄泉不再相见的誓言,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谢琰听到这里哈哈一笑:“哈哈哈,这个颍考叔真是坏得很,明明什么都知道偏偏要装傻。”

    史佚也笑着应答道:“可不止颍考叔在装傻,其实郑庄公又何尝不是在装傻呢?”

    “这是为何呢?”谢琰困惑道。

    太史史佚摇摇头并不回答,而是看向谢灵运,意思很明白,都是当老师的,凭什么我叭叭了半天,你就在旁边看戏,你们公室子弟还想摸鱼就能领工资?

    谢灵运微笑点头,也不说话,就把自己当空气。

    “嘿!我这暴脾气!”史佚看到谢灵运装傻不理他直接爆了。

    当即史佚对谢琰说:“君上,我只是能背背史书上的一些故事而已,这种需要深层次分析的事情,还是得让行人大夫来才行,他们搞外交的,常年与各国政要打交道,见多了各种的阴谋诡计,臣相信行人大夫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

    谢琰看自己的历史老师不说答案,只好转头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政治老师了:“叔父,还请不吝赐教。”

    谢灵运见到这般场景,只能摇头无奈一笑:“其实当时啊,郑国的外交环境并不好,公子段政变失败逃亡卫国,卫国出兵攻打了郑国的城池,而后郑国又与宋国、陈国、鲁国交战,周边各国基本上都跟他交恶。”

    “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庄公想要与齐国交好,同时你祖父这个时候在中原已经打出了名气,虽然说武姜出身在北申国,北申国那个时候也衰弱了。但是同为姜姓的齐国以及在中原参与晋国内战的你祖父,都是很强盛的时候。”

    “而要想交好齐国和我们申国,郑庄公就得先跟自己的母亲武姜重新和好,所以颍考叔和郑庄公两人是在演一出戏罢了,一个给台阶,一个顺着台阶下。”

    “哦哦!”谢琰这下是明白了,“那他之前可是说了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这个誓言难道他要食言而肥?黄泉啊,那可是人死之后才能去的地方呢。”

    叮!您的历史老师再次上线,爽了一下的史佚回答道:“颍考叔当时就给郑庄公出了一个注意,找一个地方,一直往下挖,挖到见的泉水,然后给这个地方取名叫黄泉,就可以让郑庄公和武姜在隧道里相见了。”

    “嘿!这人脑袋怎么长的啊?还有这般巧思。”谢琰一拍大腿直呼巧妙。“所以后来他们母子相见,从此以后美满和谐了?”

    史佚笑咪咪的说:“郑庄公与武姜相见于黄泉。郑庄公感叹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回应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从此就有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成语。”

    谢琰悠悠的说:“若是不知道里面的政治考量,这还真是一个圆满的大结局,也不知道这样的母子和睦之情又有几分真假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