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这一次韩琦的态度很强硬,骂了李谅祚一顿还真消停了,但他没想到的是,才不过二十出头的李谅祚身体素质那叫一个差啊,没两年直接走人了,小皇帝上位,太后梁氏掌权。mwannengwu
梁氏掌权一下子就把内部学习汉礼给废了,然后开始对河湟蠢蠢欲动。
可以说迫在眉睫,宋朝不打仗难道能管得了人家西夏打不打嘛。
宋朝是富裕,但可以说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皇帝手里空空的没底气啊,还按部就班搞好吏治再改革,人家会给你时间吗?】
难怪……
前面的一些困惑算是得到了解答,许多人都瞧着王安石的动作很着急,听着天幕说内部反对的声音大,倒是忽视掉了外部环境。
宋朝确实没那个时间。
【宋神宗和王安石很支持王韶,要职位个职位,西北那边的主管直接把人扶上去,要钱给钱,王安石新法当中备受争议的市易法就是给他量身定做的,很直白就是为了给他钱。
这条法令甚至是走了回头路,很失败。】
宋神宗:划掉一个错误答案。
搞钱的事情简单许多,学会发疯就行。
没见着他后面的败家子们那么奢侈,亡国都还不忘享受,他倒是要看看他真的发疯起来,那群官员是不是敢弑君。
【偏偏dan这条法令在边疆还真行得通。
按照司马光的说法,以大宋空前发达的商业和先进的农业,平步发展,国库自然会慢慢的充实起来,完全不必这么折腾。
但如果要打仗呢?
司马光他们好似都没有考虑过保卫国家这一块的花费,岁币是没办法保一辈子平安的,打仗起来花钱都不用如流水来形容,庞大的军费是没办法细水长流攒起来的。
后续的资金要如何做呢?
那怕是只有抄士大夫的家才能满足,不过也不冤枉,一提起打仗,大宋的士大夫对自家可能有自知之明,反正就是别动用杀器。
要仁义,要道德,要教化,反正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就算是打也不能是我们这个礼仪大邦先动手。】
士大夫:天幕果然就是惦记他们的财产,一天天抄家抄家挂在嘴边。
本来现在官家就很蠢蠢欲动,你可别拱火了。
刘彻骄傲的昂起脑袋,桑弘羊死鱼眼一样看着他,看来等会儿得叫他家陛下知道什么叫做残酷的现实。
【王安石在搞钱,王韶在准备战争,那么反对派在干什么呢?
那就不得不提到到处乱蹦跶的苏轼了,宰相曾公亮被贬,他就跑去说人家胆小不干事,曾公亮好脾气,只能说官家和王安石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再就是一生都致力于反对事业的范镇,范镇也是真的有趣,什么大事他都得反对,也不管对手是谁,反正梗着脖子就是干。
立太子事件和文彦博作对,濮议与韩琦作对,到变法又好似和王安石有不共戴天之仇,跟杠精一样。
苏轼也跟个戏精一样凑到范镇面前去给人家戴高帽子,范镇一听那也是入戏的很快啊。
苏轼:你虽然退了,但名声那是越来越大了。
范镇:唉,王安石把持朝政,我要这名声有什么用啊!
王安石面对苏轼搅屎棍的行为忍无可忍了,公然搞团伙对抗,苏轼直接被外放了。
司马光却是蛰伏起来,他有的是耐心,暂时去完成他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冷眼看着王安石的新法,静静等待着复辟的时刻。】
还别说,司马光的韧性真的不错。
苏轼:说谁搅屎棍呢?
苏轼在那嘀嘀咕咕,宋神宗懒得搭理他,有才是有才,但确实也是个不安分的,上蹿下跳的,像是个扑棱蛾子,只叫人手痒想把人打下来。
其他人:说谁屎呢?
范镇:以前还不觉得做的有什么问题,被天幕这么一说,他好像真的无时无刻都在反对啊?
至于为什么反对?
好像也不是那么明白,反正就是管不住嘴,那个‘不’字先冒出来了。
【王韶那边为了打仗确实做了许多准备,熙宁五年正式开始打仗,但之前一两年他就已经着手做准备了。
王韶来到秦州往西北方向看去,全都是吐蕃人啊,下面的士兵摩拳擦掌,但王韶没有着急,他要先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叫被人知道,大宋的军人是吐蕃人、羌人最好的朋友。
看看,人家打仗也是需要脑子的。
王韶慢慢的消化收编过来的人口。
王韶的名声并不显,或者说他在普通人里面的名声并不大,可从熙宁五年开始的战役开始,他孤军千里杀去异域,没有友军,没有援军,每前进一步都是未知的危险。
都说大宋打仗不行,可它的兵,它的将军并不弱,也不缺乏热血。
第一个对手,王韶挑中的是吐蕃的跟班——羌人。】
宋神宗握紧拳头,好好听听,这都是他接下来的功绩啊,王韶果然没用错。
他大宋的好军队,还是得琢磨点钱来,再苦也不能苦了边疆的将士们啊。
而有些人则是不解,不是要打河湟之地的吐蕃嘛,怎么先对着跟班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