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这不是挺好的臣子嘛,怎么着没一个皇帝顶得住?
林书倒是得说一句,宋朝的皇帝还真顶不住,谁家党政那么厉害啊?
而且是反反复复,东风压西风,皇帝的立场?皇帝都没有立场可言。mqiweishuwu
【苏轼出身不是小民,但也不算赫赫有名,只能说是文人之家。
大唐的世家被黄巢杀没了,到了大宋倒是提出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推崇教育是好的,只不过宋朝的士大夫太过单薄,路走窄了。】
大唐的世家冷不丁又听到这个名字,一个个都是杀气渐露,这个鬼皇朝到底是谁?
时不时的听到世家被杀没了真的很影响他们的心情啊?
当然,也有人听到士大夫共治天下,激动是激动,但因为提前知晓北宋的结局,一盆冷水立马浇下来:那走宽敞了的路是什么样子?
宋仁宗带着人听,从听到范仲淹名字脸上便开始自责,面对大宋现在的困境,他又着急又无力。
宋神宗现在总算是没有住草棚子了,不过喝之前的大宋宫比肯定比不上,看了眼身边的苏轼,“你倒是出名,连带着我们也跟着被说一遭。”
苏轼笑道:“官家不用自谦,只要您用王大人再小心点,肯定比我上榜要好。”
以往看不惯的人现在倒是能多几分耐心,宋神宗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是充满期盼啊。
努努力,尽量给他儿子多留点家底造,起码别让朝廷上的老东西逼他。
只不过变法啊,还是不能操之过急,急不得,急不得。
宋哲宗就更加有耐心,先养身体吧。
【宋朝时真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被他们的老父亲送考,前往汴梁参加进士考试。
府试、省试、殿试三级考两兄弟的表现都很优秀,当时的欧阳修对苏轼的欣赏可是直接摆在明面上的。
顺带说一句,欧阳修也是个文学大家兼政治家,咱们要背的东西有他贡献一份。】
欧阳修听见自己的名字难免高兴,旁边的同僚倒是笑着打趣,“永叔可是留名了啊。”
哪怕再关心现状,也不能脱俗知晓自己身后传名之事。
欧阳修摸了摸蓄着的长须,“不过是借后辈之名罢了。”
秦汉总算是听到了这所谓的科举制细节,但眉间没有任何松动。
他们现在别说是这么选拔,直接跳到最后一级都选不出来多少人。
无他,没有多少读书人罢了。
宋朝的科举能够繁荣,第一是各项造纸、印刷术的发展,能够叫知识不再被垄断,哪怕还是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可总归比起连书都找不到地买的时代好。
第二是大宋有钱,不说别的,读书人寒窗苦读,要是没有朝廷的一些额外资助,像是学馆、补助,农家子弟是不可能负担得起的。
这两点,放在秦汉那就是死穴。
不过,一群人也不是畏难之人,既然现在没有那么多人,就先等等嘛,和陛下说说现在咸阳/长安选一批。
实在是活越干越多,再不选点同僚来一块干,他们真得死在任上。
头一回没有那种要把所有事情都抓在手里的权欲心。
干不完,根本干不完。
【这次科举苏轼虽然不是状元,但风头却是实打实的,两兄弟都给宋仁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遗憾的是,就在两人等着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俗,需要丁忧2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