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开玩笑,当官的还那么幼稚单一,是做不长久的。czyefang
【大家以为李君羡案件在这里就成为定论了吗?
当然不是,若不是案件反转过多,我也不会专门挑出来讲。
李君羡成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而唐太宗则成了多疑滥杀的皇帝。
这种观点在两《唐书》成了铁板钉钉,可很快又出现了三度解释,最代表性的作品自然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李世民都准备把这口锅背得稳稳的,没想到居然还有反转。
别说天幕,就是他听得都离奇,这么一个案子难怪会被人研究,如此多的反转就是放在戏剧里那肯定都是难得啊,更何况还是实打实的案件。
【和前面的两《唐书》还有《李君羡传》比起,《资治通鉴》的记载还引入了一个神人李淳风。
在这里,李淳风那就是个宅心仁厚的神棍,哦不,是神人啊,他能预知未来,还把嗜杀的唐太宗劝止。
《李君羡传》和《李淳风传》对于这件旧案的记载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李君羡传》坐实唐太宗的滥杀,李淳风就是犯罪中止。
当然,不管在哪个里面,二凤的形象都有点猥琐啊。
但需要知道的是,李淳风曾经参与了唐朝国史的修撰,但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咱们的护爹狂魔李治还在呢,不可能存在抬高李淳风贬低唐太宗的情况在。
不然就等着下去和他爹解释吧。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能肯定,但能肯定的是,绝对不是出自唐朝的国史。】
李世民不知道几次听到护爹狂魔的名头,感动是感动,但也有点难为情啊。
小伙子还是太外露了,瞧瞧这留下来这么个名号,多不威严啊。
长孙无忌看着他皇帝妹夫那口不对心的表现,没说话,但心里明白他美得很。
自年少时起他就是招摇的,恨不得穿着华服骑着骏马吸引所有人的视线,现在当了皇帝还是如此。
【李淳风去世的时候还是唐高宗时代,就算是有人给他撰写行状,也不可能去贬低唐太宗,理由依旧是唐高宗。
不过,史书也是人写的,肯定会掺杂个人情感,著名的春秋笔法已经证明史书只能做参考,毕竟这玩意还有皇帝修改呢,不能尽信。
但绝大多数内容还是值得品读的。
无论是《唐书》还是《资治通鉴》,他们成书的年代都已经不在武则天时代,而且里面对于武则天都是努力批判,形象没好到哪里去。
所以说史书的记载和武则天多大干系还真不能,但疑惑的是,李君羡案件中,后面史书都没有摆脱武则天朝廷刻意留下的影响。
总不至于想要贬低贬低唐太宗,抬高抬高自家朝廷吧。】
李世民气鼓鼓的:朕觉得就是。
宋朝:好久没有露面了,一露面就是这么个场合,真的怪叫人尴尬啊。
新王朝建立一般都要为前一个王朝编史,这是惯例。
当然,这里面为了自家的正统性加点东西无可厚非,再说啦,他们又不是当事人,有些不确定的地方删减增加都很正常。
只不过这会儿被提出来,叫宋朝稍稍有些尴尬。
不过,也不用那么不好意思,明朝皇帝的名声不好那不也是清朝修史修出来的嘛,大家都彼此彼此,谁也不是圣人。
【李君羡案还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