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急召回京
穆九倾产后身体未曾恢复,便让赵松柏先行代为接旨。moweiwenxuan
待赵松柏离开后,她陷入沉思。
她曾一度怀疑上一世军中的奸细是赵松柏,但此刻看来,他忠诚刚直极富原则,恐怕是最不可能投敌之人。
那么究竟谁才是幕后罪魁祸首?
穆九倾想不出头绪,低头看见信封,想起是方才赵松柏说这是念奴留下的。
拆信一看,却是如坠冰窖。
依照念奴信上所言,她生产困难除了因为中毒,更因为怀的是龙凤胎。
众人皆以为她只产下一女,实则是兄长神不知鬼不觉地带走了她的儿子!
天大地大,兄长行踪飘忽不定,她要去哪里找儿子?
难怪她有种不完整不踏实的感觉!
惊怒交加,登时两眼一黑。
穆九倾起先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消息,但很快,她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虽然不知兄长因何故摇身一变成了江湖人见人怕的鬼僧医圣,但在她面前,与童年一起长大的那个兄长仍没有什么区别。
她深信,兄长不会做对孩子不利的事情。
尤其她曾经说过,孩子便是她的命,想来兄长不会不顾她的心思。
倒是念奴在信上说想要随鬼僧医圣游历人间这件事,让她颇为头疼。
按照念奴所言,如今穆九倾已然大胜西疆军,边陲战事已稳,不日恐怕就会接到圣旨要她班师回朝,而她对于朝堂之事一窍不通,又不喜欢那些尔虞我诈,不如跟着医圣精进医术。
穆九倾不觉头大,她走得轻巧,自己到时要如何向魏宸淞交代?
说到交代,她便更加头大了。
若是魏宸淞有所察觉,这女儿其实是他的骨肉,是否会起杀心?
她摇了摇头,轻笑自己至今仍有奢望。
虽说虎毒尚且不食子,但常言还道,一夜夫妻百日恩,她被魏宸淞困于床笫何止一夜,他又何曾对她生出过怜惜?
想到这里,穆九倾的眸底暗了下去。
罢了,走一步算一步。
穆九倾整顿好心中千丝万缕的复杂情绪,起身振作精神后,草草梳洗更衣便去姜氏那里看女儿。
她生产完,便如同鬼门关走了一遭,竟是连奶水也没有,亏得有姜氏照顾小丫头,不至于让孩子饿肚子。
穆九倾当初不知道自己会产下一对龙凤胎,只打算好,若生的是儿子便起名知寒,女儿便起名知意。
哪知上苍见怜,竟让她儿女双全的福分。
可惜不曾见寒儿的面孔,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如意儿长得这般与自己相仿?
想到这里,穆九倾便忍不住惆怅几分。
幸好,知意人如其名异常乖觉懂事,明明还在襁褓里睡着,穆九倾一靠近她便像是心有灵犀一般登时露出一个甜甜的小脸,让人看得心都要化了。
奶妈姜氏笑称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实在是窝心得不得了。
没聊上两句,赵松柏却是又来了,他将京中来的加急密函递给了穆九倾,一脸沮丧。
“将军,皇上宣我们回京。”
穆九倾亲眼一看,京中寄来这封密函是魏宸淞亲笔所书,但信末的玉玺又无声代表着他传达的是庆帝的意思。
庆帝大肆夸赞镇西军戍边有功,却只字未提嘉奖一事,更令军队休整完毕后即日启程回京,说要把镇疆军从江南吊派回玉阳城。
穆九倾看着信件内容,沉思片刻后,心下越发沉重。
“召集所有将领去大营议事。”
按道理来说,他们军队打赢胜仗,需要在此地驻扎休息一段时日,而不是马不停蹄地再赶回去。
此前从京城赶往玉阳城,因着边关战火已燃,她带着十万将士一路顾不得舟车劳顿,自是鞠躬尽瘁无话可说。
但目前天下太平了,庆帝急召他们回京,表面说是要设宴庆功,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庆帝是生怕他们戍边一久拥兵自重,颇有过河拆桥的意味。
穆九倾倒也不意外,只是盯着诏书底部魏宸淞苍劲的笔迹出神,上面赫然写着可速速归矣。
大营中,张纶顺着她目光望去,在一旁嘿然一笑,“皇上这句话,怎么有种丈夫催回娘家的媳妇儿赶紧回家的错觉呢?哈……”
穆九倾不置可否,其实初读到信件时,她的确也有这感觉,但她很清醒。
说到底,笔迹虽是魏宸淞的,可意思却是庆帝的,不可混淆。
重活一世之人,对于这种尔虞我诈的伎俩自然看得通透。
张纶尚未察觉到穆九倾的严肃,只道她是高兴得忘了。
穆九倾产下一女,但却并非林赋禅所生一事,军中将领已然悉数知晓此事,更对于这背后的缘故讳莫如深,他们中一部分人知道穆九倾此前入宫被庆帝允准戎装入殿一事,只道这孩子许是庆帝的,但因此事是穆九倾心中伤痛,谁也不敢去揭这个疤。
且不说众人本就敬畏穆九倾,她还有个神出鬼没的哥哥,是当世赫赫有名的鬼僧医圣!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穆九倾的父母是何等强悍的人物,竟然生的出这样一对兄妹来!
穆九倾却是神情严肃,没有半点开玩笑的心思。
“张统领好兴致,人家这是磨完了谷子,要准备卸磨杀驴了,我倒是不介意做一头驴,可兄弟们出生入死,这般没交代,我心难安。”
张纶一怔,这才意识到,穆九倾似乎与庆帝并无瓜葛。至少她对庆帝,不过只是君臣之义。
众将领纷纷对视,颇为无语。
良久,穆九倾道,“说到底皇命难违……你们各自统计下,自己部下军队要多久能修正好,届时我再回禀皇上。”
众人纷纷应了,各自回去整顿。
翌日,镇西军一片哗然。
别说将领们了,就算是好些战场上的新人,也看出庆帝的心思,对此颇为愤愤不平。
“将军,咱们不回去又能如何?!”
“朝廷还拿不拿我们当人?!”
“仗是我们拿命打羸的,守城让镇疆军来!道理何在?!”
庆帝这道急召,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军营中怨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