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自己去找户部报账吧!
随着蒸汽越来越多,蒸汽机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mchuangshige
不多时,蒸汽开始推动活塞,让活塞循环往复的开始运动。
与此同时,活塞产生了巨大的动能,不一会儿,蒸汽机已经开始缓缓的将那万斤巨石给拉动了起来。
“动了,动了!”有官员忍不住惊呼道。
这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这万斤巨石,少说也要上百人才能买推动,没想到一个看起来样式古怪的物件,竟然这么轻而易举的便拉动了,属实让人感到意外和惊讶。
“这……”更多的官员,则是面露惊愕之色,认为这太不可思议了。
也不知道陛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够做到如此,属实让人感到震惊。
“没想到蒸汽竟然还有这个作用,属实让人意想不到。”李冲也惊讶不已。
万斤巨石,竟只需要消耗一两个人,就能够拉动,这放在以往,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关键是,萧安不仅做到了,效果还很好,这要是用在运输粮草上,或者其他的东西之上,可谓事半功倍!
与现在他们常用的马车相比,高级了太多了。
而且除了蒸汽机的造型之外,其他的原理也并没有那么复杂,例如蒸汽,其实也是他们常见的东西。
还有煤块,则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大景国,还是其他的国家,都已经开始挖取使用。
只不过,煤矿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只是单纯的燃料而已,虽然这也是煤的实质作用,但没人能想到,煤居然能够转变成动能。
这属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现在你们应该明白,朕研究出来的一定蒸汽机,代表着什么了吧?”萧安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
“当然,若是这还不明白,岂不是就是十足的蠢蛋了。”李冲等人不禁笑着说道。
萧安却不置可否,直接下令,停止了蒸汽机的运行。
至于文武百官们,是否真的懂了,他并不在意。
因为萧安的见识远超他们,很多东西,百官们没有见识过,也很难想出来。
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一代一代人的改进。
而萧安若不是因为见识过了,一时间也断然研究不出来。
随着蒸汽机的停止,萧安便向工部尚书李文正吩咐道:“这蒸汽机,也得让你们工部的制造司负责了,六部中,也就只有工部擅长制造,也有充足的工匠。”
李文正闻言,顿时大喜,立刻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尽心竭力,一定助陛下一臂之力!”
“很好,至于所需费用,你自己去找户部报账吧!”萧安点了点头,说道。
“……”户部尚书严尧顿时无语,什么开支都得他来操心,陛下真是一点儿都不体谅一下他啊!
不过,此刻严尧也不敢说什么,只得恭敬的答应,并让李文正随时来找他。
不多时,众人便散去了,萧安也回到了乾清宫,准备好好的休息一下。
这些日子以来,他都在劳心劳力,确实感到有些累了。
短时间内,他也不想再研究新的东西了,因为这对他这个历史研究员来说,实在是伤脑筋。
至于蒸汽机的作用,萧安后续会给工部一个具体的用法。
比如,可以用蒸汽机制造一些汽车,甚至火车之类的。
还有很多工业,都可以使用蒸汽机来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这已经足以让大景国的国力,节节攀升,最后让天下各国,都达到望尘莫及的地步。
不仅如此,萧安也不担心短时间内这项技术会被其他的国家学去,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以及核心技术,外人想要学出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哪怕大禹国地广人多,人才也不少,但想要仿制出这种划时代的工业设备,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接下来的时间里,萧安便静静地等着科举考试的开启。
礼部早已修缮好了考试用的贡院,只等天下士子,都到了京城之中,便可以开始了。
当然,在此之前,萧安得想好考试的题目才行。
此事事关重大,萧安并不准备提前告知各位主考官,而是准备等到开始考试的那一天才宣布。
要不然,考题有很大的可能泄露,如此便得不偿失了。
大景国内,各项行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悄然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不多久,化肥的推出,一经试验,便让全国震惊。
那产量,提升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而是至少提升了有一半!
如此壮举,直接上天下的百姓,都喜出望外,纷纷迫不及待,想要使用化肥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粮食便是生存之本,甚至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粮食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
工部农业司,联合吏部与户部,在各个州县开始建设化肥工厂,以当地取材,制造化肥。
毕竟运输的费用不小,而且还慢,单靠运输的话,一时半会儿,很难以完成一条供应全国的供应链。
虽然现在大景国拥有了蒸汽机,但是等到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更大的时间。
因为蒸汽机毕竟较为复杂,有时候还得萧安亲自指导才行。
而大景国的动静,自然传到了大周国,大齐国,大梁国,甚至大禹国之中。
一时,各国反应各不相同,很是诧异,萧安究竟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这些东西?
要知道,千百年来的工匠,都没有完成这个划时代的壮举。
一时,不少其他国家的人,都进入大景国,想要打探这些新式物品的详情。
所幸无论是化肥,还是蒸汽机,亦或者其他,核心技术大多都掌握在六部的手中,就算是有人想要盗取,也没有那么容易。
时间飞逝,两三个月之后,科考的日子,终于来临。
大景国的国都之内,都是来自于天下各地的读书人。
其中,大多都是各地官员的子嗣,还有商贾的后人。
至于出身于百姓的,则是少之又少,毕竟百姓能够读书的人,着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