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阿峤记事 > 第66章 椒杀而亡

第66章 椒杀而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阿峤记事》最快更新 [lw77]

    转瞬间九月即将过去,秋天也已到了末梢。mchuangshige

    进入十月,节气很快就会迈入立冬。

    “沙场秋点兵”,征伐之事,本该多在秋日,然初秋之时,云州初叛,朝廷已令晋阳守将唐将军就近前往平叛,没料到两月过去,未有丝毫进展。1

    冬日原本并不宜出兵,但战事却不能再拖。

    即使今秋大部分州县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南北均有战事消耗,户部为了粮草一事,可真是抓破了脑袋。

    太医署里,沈峤每日教授课业,得空就去藏书阁中读书,对于少数人恶意地针对与隐隐地排挤,都是四两拨千斤地化解开来。

    有人的地方即为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纷争,医道中人,终究也是世俗中人,她并不感意外,只默默在心中划分出,哪些是可交之人,哪些还是远离为妙。

    署中众人,也由最开始的不习惯,逐渐接受了有个女子大摇大摆地出入官署。

    张医令健步如飞,丝毫看不出已年过六旬,路上的医官学子们纷纷行礼问好,他只是挥挥手,就径直去往苏太医诊室旁的一间小屋。

    这是划给沈峤的一间诊室,她还不是太医,原本应该与同阶的医官合用一屋,谁料她都不在意,别人倒是对她退避三舍。

    左右不是大事,甚至不用张医令安排,负责琐事的典吏就做主单独给了她一间屋子。

    沈峤正在纸上涂涂画画,张医令走进一瞧,讶异地叹了一声。

    “小沈师从哪位书画名家?这种画法,我不是爱好附庸风雅之人,竟还从未见过。”

    他望着纸上用丹青绘就的药草,轻轻用手指摸了摸,若非只有纸张的触感,几乎要以为是她贴上去的。

    沈峤也不遮掩,半真半假道:“高手出民间,我也是在潭州见过卖艺人的画法。”

    “哦?”张医令笑了笑,“瞧你已经画了这么多,可不只是为了解闷吧。”

    沈峤也是一笑,她想做的事,本来就需朝廷的支持,其中最先要拉拢到自己这边的,就是张医令了。

    “前些日子去了药园一趟,回来后想起许多乡间医馆,大夫良莠不齐,有许多人只通读一遍《本草》,就敢随意开方抓药,以病没治好不说,被医坏的,也不在少数。”2

    “我就想,将《本草》再用图画做一遍注,不敢说多么有用,至少能少几个辨不出天葵子和香附的。”

    张医令沉吟半响,摇了摇头:“你的想法很好,但能买得起图画书的,也大多不是乡间大夫与走街串巷的铃医。”

    “何况,若都由人手绘,造价实在太高,可能最终,也只会是世家门阀与我们这些太医买来收藏。”

    他顿了顿,看着沈峤灼灼如星火的眸光,忽然问道:“你难道是想让朝廷出钱,分发各州县吗?”

    沈峤连忙道:“现在战事吃紧,我也清楚,不会有人想管我们的这些‘小事’。”

    她垂下眼帘,暗暗叹了口气。

    此时雕版印刷早已广泛使用,但还只停留在单色印刷的阶段。且每雕一版书,消耗并不算小,书价居高不下,对于平民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

    活字印刷并不难想到,早在妙福寺义诊之后,她就尝试做过。

    可世家尚是兴盛时期,对科举已是十分不满,绝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技术出现,使更多的寒门学子得以出头。

    张医令见她失落,拿起一张苦楝子看了又看,越看越是喜欢,也不忍明珠蒙尘,想了想道:“编修经典,也是关乎国本的大事。等到了年关,我和你一道上折子,先将此书献给陛下。”

    沈峤明白第一步已经算是成功,当即起身行礼,张医令却避过不受。

    “今日晚间,陛下要设宴为大军践行,特意在我面前点了你同去。小沈啊,你如今可是被陛下记在心中了,千万要戒骄戒躁,更加小心才是。”

    张医令目光复杂地看着面前的女孩,他侍奉皇帝也有了十年,而随着岁月的飞逝,帝王之心,也更加难测。

    他不如谭太医圆滑老辣,是以一直久居其下。但就是这份难得糊涂,使他在宫廷浮沉间始终得以独善其身。

    如今谭太医功成身退,他成了一把手,每日所需应对的,比之前多了好几倍,然而最令他如坐针毡的,还是面见帝王。

    也不知这位故交之女,小小年纪游走于宫闱朝堂,是福是祸。

    善理园就在皇宫之内,原是前朝皇子读书之处,取自“善学者尽其理”之意。3

    元令帝登基之后,见到此园,哈哈大笑道,“怪道先帝诸子,自太子去后,无人能成事。朕的儿子,可不是要做翰林学士。”

    遂给皇子们另建学馆,此处就逐渐成了宫廷宴饮之处。

    沈峤到时,皇帝还在前殿里与大臣议事,来了不少宗室中人,都在桌案后正襟危坐,神色肃肃。

    不像是来赴宴,倒像是上刑场。

    “啧啧,”与她一起待在最末位的李太医突然开了口,“你还真是幸运,第一次见这样的大场面,就来了这么多大人物。”

    沈峤随意笑了笑,轻声道:“这对我们太医署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吧。”

    李太医一愣,也笑了起来:“你说的是。”

    崔芨身着武将官袍,与另外三人一起,跟在一位身材微胖、留着短须的男子身后,看见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走过。

    “崔将军竟也来了。”

    这就是崔将军?沈峤第一次觉得,李太医虽然与她一直不太对付,却也有一点好——

    可以当解说机用。

    她对这位崔氏家主闻名已久,不由多看了几眼。

    完全不似传说中悍勇跋扈的模样,甚至更像个养尊处优的富家翁,不像是战场上统帅千军的大将军。

    崔将军只坐了片刻,就同样被请到了殿中。

    百官这就明白了,在殿中的不一定是陛下心腹,可坐在这里苦等的,一定不是陛下心腹。

    皇子们也陆续到场,三皇子看见沈峤与李太医一处,径直走了过来。

    他上上下下打量了沈峤一圈,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潭州匆匆一见,我竟眼拙没能发现沈医正的本事。”

    沈峤连忙回礼,还未回答,李太医先代她开了口。

    “这怎么能怪得了殿下?下官惶恐,身为医者竟都没能观一隅而知全貌。还是陛下英明,哈哈,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啊!”

    沈峤一言难尽地看了眼李太医,三皇子倒是听惯了李太医的吹捧,也拱手接话道:“父皇自然是世间最具慧眼的伯乐,伯乐不常有,可我却觉得,父皇的胸襟和气魄才是千古难寻。”

    三皇子开了头称赞皇帝,众人的注意力就纷纷从沈峤身上移开,一句接一句地歌功颂德起来。

    沈峤听得无奈又好笑,善理园的故事,自己也听曾说过,不知那时陛下点评先帝诸子时,可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也同样难当大任?

    天色晦暗,侍者有条不紊地前来布灯,霎时间,园内有如白昼。

    太子站在门口,静静地看向这边。

    三皇子有所感应,收起脸上微笑,一颗心霎时间被凉水浇透,登时就没了兴致。

    太子是从议事大殿的方向而来。

    上苑一事,还没能让父皇彻底对他失望。

    三皇子心中忽然起了恶念,若战事失败就好了……

    一阵幽风袭来,他打了个寒颤,才猛然惊醒,再怎么样,也不该起这样的念头!

    太子到来,百官纷纷起身迎接,待太子就座,殿中喧哗之声逐渐消失,静待皇帝到来。

    风铃摇晃,传来一阵清脆的响声,皇帝与崔将军谈笑而来,显得极为高兴。

    然而沈峤却无心仰视天颜——事实上,此时园中的大多数人,都偷偷打量着皇帝身后如行尸走肉一般呆滞、木讷的岭南王世子。

    沈峤想起,不久前与苏太医前去宫中,世子还远不是现在的模样,才过去几日,就变得形销骨立,仿佛受尽了折磨。

    但显然是没有用过刑的。

    她忽然心中一紧,想起那些梁姓宗室复杂的面色,不知为何,涌上一股难言的不安。

    皇帝令崔将军落座,自己却不去坐,而是站在空地中央,扫视一圈两侧的臣工。

    “十七郎,”皇帝面上竟浮现出少有的温情,令世子梁弋直视他的眼睛,“都说天家无情,朕本还不信,可你父王这次的行动,着实伤透了朕的心啊!”

    梁弋无言以对。

    “你父王无情,朕却不愿如此。”

    皇帝摆摆手,令禁军不再押着他。

    重枷一开,守在皇帝身侧的侍卫愈加警醒,生怕世子发了狠,想要鱼死网破,伤害到皇帝。

    “十七郎,皇爷爷待你之心,与自己的孙辈无异。”皇帝抬手指了一圈,温和道,“今日此处,有很多你的亲人、朋友,这些日子的痛苦也好,不满也好,都可对他们尽数诉出。”

    皇帝长叹一声,似是十分惋惜:“今日,朕免去所有言论之罪,就算你要痛斥对朕的恨意,朕也绝不阻拦!”

    此话一出,沈峤清晰地听见李太医倒吸了一口凉气。

    瞧见沈峤略显疑惑地目光,李太医同情地看她一眼,声音几不可闻:“陛下恐怕要拿世子祭旗!”

    沈峤心中一沉,李太医的话却让她更加疑惑。

    祭旗?皇宫之中,百官面前,皇帝并非残忍嗜血的暴君,如何会在此时让利刃见血?

    她一阵口干,低头斟茶,抬眸的一刹那,却惊觉今日园中侍奉的宦侍比常规多了许多。

    多出来的人中,有人手持酒壶,有人端着银盘,盘中盛着颗颗红褐色的圆粒。

    ——蜀椒。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4

    皇帝的吟诵声悠悠传来,明月皎皎,如水似银,月光将树影投映,微风拂动,明晦交替。

    在这片寂寂月影下,皇帝仰头望月,似是自言自语,又似对岭南王叹息。

    “皇侄,岭南远离北境边患,地幅辽阔、通达海外,朕心向往之,竟还不能令你满意。人人都对皇位垂涎三尺,可谁知朕心中,最快活的时日,还是三十年前为藩王之时啊!”

    梁弋想起生死不知的父亲,泪流满面。

    “十七郎,朕特叫来了你在京中见过的好友,备上了美酒佳肴,请他们,为你赠一杯临别的椒浆。”

    众人听懂了皇帝还是要赶尽杀绝,却不解缘何为一将死之人斟酒送别。

    一时间无人应声。

    “——沈医正,你能算得上十七郎的救命恩人,就由你先来吧!”

    沈峤没料到皇帝竟会第一个点她,骤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起身,金樽倒地,沾湿了浅青色的下摆。

    然而此时无人会在意这些。

    沈峤低头敛裾,掩去眸中的惶恐与茫然,希望这段路长一些,再长一些……

    她脑中思绪如一团麻线,看到银盘中的蜀椒时,心中就隐隐有了猜测,而皇帝所说的“椒浆”,更是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只是她没想到,皇帝竟然要百官众臣,亲手送世子走上黄泉路。

    更没想到,皇帝会选她第一个动手。

    太子目光沉沉地看着她一步步走到梁弋身前,站定,沉默。

    两名宦侍一人提壶,一人举杯,两盏金樽之中,盛满了两种不同的酒。

    “世子,沈医正,请。”

    宦侍恭敬地弯腰奉上。

    皇帝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两人,仿佛在看御兽园里的两只珍惜动物。

    到了这时,梁弋反倒清醒了几分。

    他接过宦侍手中的送别酒,主动与沈峤的酒樽相碰。

    “多谢。”

    四周寂静无声,沈峤忆起半个月前,她与张太医等人拼尽了力气,为了这条生命得以活下去。

    可此时,她又要亲手送别。

    “抱歉。”

    沈峤喉管中艰难地挤出这两个字,一饮而尽,她忽然后悔起来,若她没有将那本账册找出,是不是就不会有今日之事,承平已久的南境,也不会又燃起战火。

    梁弋也慷慨饮尽,一旁的宦侍仍未走开:“世子,陛下还为你备上了醒酒小菜。”

    殿中人一齐望向了那盘蜀椒。

    梁弋仰天长笑数声,抓起一把,塞进口中。

    皇帝似是心有不忍,转过身去。

    众臣不乏渊博者,想起史书中有载,前朝有皇帝赐臣死:“奉诏赍椒酒诣河阳”。5

    读书时一看即过,当作茶足饭饱后的笑谈,此时亲眼见到,却是不免心有凄凄。

    沈峤不知自己是怎样回到座上,在她之后,太子、几位宗室子轮番上前。

    李太医别过头来,见她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撇撇嘴,嘲笑道:“被吓到了?宫中你没见过的死法,还多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

    1:“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本草》,这里指的是《神农本草经》,不是《本草纲目》哦;3:“善学者尽其理”,《荀子》4:“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5:“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资治通鉴》上读到过的,查了资料《魏书》也有记载。——————1关于印刷术的一些描述:本文很多制度风俗架空中晚唐,但总体还是架空为剧情服务,拜托拜托不要深究!2关于剧情:大家应该能看出第二卷已经在收尾啦,前两卷对于文案来说,几乎算是前传了,很抱歉第一本的节奏有很大的问题,不过个人感觉1第二卷要比第一卷的可读性强一点点(安慰自己中),总之,很感谢能看下去我这篇丑文的各位,放心我不会坑的!!!3关于本章:皇帝就是在故意pua阿峤,想要摧毁她的意志,剜去她的赤子心。同样,对百官也是一种pua。想写的皇帝是一个极度自恋又极度自卑的形象,所以才会第一次见小邓就问他觉得自己怎么样哈哈哈哈,也格外在意小峤的评价。不过之后的笔墨会更多用来描绘阿峤和小邓的成长,剧情也会加快一些!——————感谢在2024-02-0923:55:37~2024-02-1222:44: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啊啊啊6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