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养个权相做夫君 > 第357章 黎文希再倒霉<!>

第357章 黎文希再倒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修个书不但能面圣,还能得了陛下赏赐,乔明渊的运气怎就这么好?

    乔明渊回到翰林院,一众的同僚嫉妒得眼都红了。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只觉得乔明渊此人当真是个福星高照的。顶着一众嫉妒的目光,乔明渊心里感受就复杂多了。

    陛下赏的是绫罗绸缎,冲着那颜色他看着就觉得自己用不上,全是适用女眷的。陛下有心要赏赐他东西,怎会赏赐女眷用的居多?他摸着那一套文房四宝,心里转了好半天的念想才终于琢磨出来一点——陛下莫不是听说了济世堂派药的事情,专程赏赐给绾绾的吧?

    这么一想,越觉得是这样。

    乔明渊稳了稳心神,笑了,他觉得自家娘子真不错,可比京城里那些光端着架子却没什么用的大家闺秀强得多。

    晚上将东西带回家,慕绾绾很惊奇:“陛下赏赐你的?”

    “是啊,确切的来说,是赏给你的。”乔明渊笑得眉眼弯弯,捏了捏她的脸颊,“是不是没想过自己还能得朝廷的赏赐?”

    “陛下为什么要赏赐我?”慕绾绾不解。

    乔明渊便将济世堂派药、百姓对天启帝歌功颂德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道:“你送要给军士家属,他们定然会往边关写信,有些人生怕自家儿郎在外给冻死了,说不定还要随信附送冻疮膏一起寄到军中。如此一来,军士收到信件和药膏,也会感念他的。边防最怕的是军心不稳,军心稳了,陛下的社稷就稳,他能不高兴?”

    “那陛下送了这么多黄金给我,冻疮膏不值什么钱,我总不能白白浪费了他的好心。”慕绾绾立即道:“我那还有个治拉肚子的良方,不若也送了陛下吧。”

    乔明渊想了想:“以后吧。”

    总有冬天不是拉肚子的高峰期,这事儿能缓缓的,他也得想个法子,真正将这些好处落到军士们头上。

    进了腊月,京城活络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得准备着过年,半点不能含糊,街上出售春联福字的越来越多,到处洋溢着喜气。

    乔家早早就布置了春联福字,每日里进了杏子街就能乔家那红门,显示着热闹和人气。

    家家户户都高兴的时节,却也有人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乔家的奴仆都是河西来的流民,河西遭了水患,朝廷安抚后给了抚恤银子,然而受灾人太多,朝廷国库有限,层层发下来,能给的银子少之又少,好多人连房子都建不起来,大冬天只能搭棚子住山洞。今年这一冬格外的冷,河西遭了水患之后,又受了冻灾,灾情传上来时,河西已经冻死了不少人,说是遍地尸殍也不为过。

    天启帝高兴了没两天,又不愉快了。

    他将内阁的人喊到集英殿骂了一通,骂完便追究朝廷发下去的赈灾银子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好嘛,一层层追查,这一年又落了不少官员。

    而这些官员里,好多都是黎文希一脉的。

    都说事情的发展环环相扣,黎文希一脉的人从前并非如此眼界浅薄,而是自从这一年的科举之后,很多人怕被牵连不敢同他们往来,平日里行好处的怕出事,也停了手段,以至于这些官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们大多数位居要职,养着一大家子人,吃穿用度的开支就是个天价,更别提还要往上面送礼。

    口袋里没钱,家里女人整天闹得人脑袋疼,想要珠宝首饰、想要崭新的衣衫,想要跟别的夫人一样风风光光……

    河西几个大员被逼得差点疯掉。

    自己的俸禄不够用,好处拿不到,正巧朝廷送了赈灾银子下来,天高皇帝远的,不得分一杯羹?

    大家一条道上混的,谁在谁眼皮底下弄点什么不都是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黎文希墙倒众人推,他子嗣后继无人,蚕食他的势力就是最好的时机。

    不用老对手谈敬和高元潼出手,自然多的是愿意助力的人。

    跟黎文希素来一条裤子的陈丛艺叛变了高高在上的黎阁老,那下去查河西灾情的钦差就是他的人,一路没放出风声,黎文希还放心得很,等进了河西展开调查,驿站八百里加急,直接将查案结果上报天启帝,没经过黎文希的手。等黎文希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河西一众官员一个都没保住。

    天启帝下了狠手,决心要在阁老里杀鸡儆猴,这一批官员谁求情都没用,虎头铡起起落落,河西官员脑袋落地。

    趁着这个时间,天启帝没由得那些阁老们摆布,他迅速安插了自己的一批人手,位置挺重要,但也不会太扎眼。

    至于那些打眼的位置,他仍旧是由着内阁去折腾,心里想的是迟早给他们一锅端了。

    为了这几个重要的位置,内阁又吵成了一锅粥。

    且不说河西物产丰饶,那地方本身就处于交通要塞,几个阁老争来争去,输赢且不论,到底是高家更胜一筹。

    黎文希没参与到其中,他蔫了。

    陈丛艺给他的这一刀子,伤到了黎文希的要害。案子查到最上面,河西的钱到了哪里一目了然,黎文希忙着找人替他背锅,不敢在这时争权夺利。

    最后自己是撇清了,但也丢了人心,丢了权利。

    于是,屹立朝廷三十年没倒下过的黎文希,一夕之间病倒了

    。

    他也是六七十岁的年纪,这一病倒就显得穷途末路。连太医上门去看过,见了黎文希都暗暗摇头,黎夫人一直哭个不停,仍旧靠着丈夫,想拉扶黎家的人,结果让太医一句话堵了嘴:“黎阁老这病最好是静养,卧床休妻,不宜操劳太过。若是继续这般点灯熬油,恐岁数难长。”

    “你直说我还有多长时间?”黎文希不耐烦的问。

    太医斟酌着不得罪人:“若能静养,五年十年不成问题,若还日夜操劳,恐……恐熬不过两冬。”

    两年啊!

    黎文希一下子就软了。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他还想继续做他的阁老呢。

    可眼下能怎么办,那么多需要操心的事情,他忙,黎家能停过这一段时间;他不忙,大夏将倾即在眼前。可忙下去,他活不了;不忙,他们家活不了。黎文希哪里还有得选,他觉得自己像是脚踩在悬崖边,随时都有可能要摔下去。

    看一眼跟前的子孙,大儿子黎瑞敏流放,二儿子黎瑞金胸无点墨,三儿子四儿子平日里都表现得很草包,五儿子倒是个聪明的,但才十五岁,年纪太小,扶不起来。长孙里倒也有出色的人,不过才十二三岁,还需要时间才能立起来。

    黎文希仰天长叹,要亡他黎家了吗?

    黎阁老这时候才觉得稍稍后悔,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从那科举舞弊案开始,要是当初没听了妻妾的话,没给侄儿外甥安插动作,哪有今天的事情?

    一个乔明渊,当真是让他们吃够了苦头。

    就连他苦心孤诣想刁难乔明渊的《四库全书》都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人家不但修得好,还得了天启帝的赏赐呢!

    黎文希躺在床头上,思索大半年的零零总总,忽然又想起河西来。

    河西灾民死了那么多,怎么就突然闹起事情来?

    要查还是能查到一点的,他还真去查了。他在通政司里有人,这案子就是直接告到的通政司,来告发河西官员的是一个小村落的百姓。家园毁了,小村落里来告状的人在京都有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借着人指点,如今在京城落脚。他们寻到那人,才知道这案子的起因是一封家书,一封从京城去的家书,而写信的人如今在济世堂里做工,都是乔家的奴仆。

    正是当初乔明渊夫妻买回家的那一批河西人。

    要怪就怪乔家的生活真不错,给他们衣服穿给他们饭吃,还给他们活儿干,这群人在乔家落脚,宅子里做工和济世堂的做工都有工钱拿,虽然不多,足够他们吃饱饭;何况东家还让他们的子女上学堂,说认两个字不吃亏,这些人感激乔家夫妻感激涕零,也想帮扶一把还在老家受苦受难的亲人。

    他们去信告知老家的人,说京城不错,朝廷给他们发了二十两的抚恤银子,让家里人别修房子,拿着抚恤银子当路费,就是讨饭都要来京城。

    他们是好心,怎料惹了大祸。

    信到了亲人手里,好多人都不会认字,自然是请的村里读书人念。读书人念完全村都沉默了,怎么朝廷给了二十两抚恤银子,他们到手不过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别说修房子,打地基都差点不够!

    钱去了哪里?

    于是就有人跑到知府衙门去问,结果被一顿好打,给打出了衙门。

    得,就是这一顿打,将一群饿得要死的灾民打清醒了。他们在有心人的指点下,一路就从河西告到了京城来。

    事情的原委就是这般,黎文希真不知道自己该骂谁。

    骂底下人太蠢?还是骂乔家夫妻太恶毒?可这件事情乔明渊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甚至不能说乔明渊是刻意在跟他为难的。

    本以为调查出来能顺口气,结果查完黎文希给梗着了,他一口心头血吐了出来,眼前一黑晕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