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门媳的并夕夕系统 > 第86章 □□来人

第86章 □□来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淳奕将关于棚屋中植的内容写进了折子中,不仅提到了棚屋中植的利弊,还细致地介绍了棚屋的搭建方法,以及建造棚屋的隐藏价值……将近八千字的内容,厚厚实实地呈现在了清平府知府以及赈灾官的书案上。

    “这临江县的赈灾官李淳奕,倒是一个人才。虽说整个清平府都受了灾,但本官听闻临江县那边的灾情最为弱,鲜少出现老弱病残身亡的情况。而且那边交上来的商业税不少。”清平府赈灾官道。

    清平府知府捋着须眯着眼,沉吟片刻,突然说,“关于李淳奕这个名字,本官之前便有所耳闻。他本是寒门出身,在清平府学时,起先还才华不显,但胜在刻苦努力,不过半年光景,便拔得头筹。”

    “而她的妻子更是一位能人,与天-朝那边的商人相交甚好,总能从天-朝盛唐那边搞到一些稀缺货,去年还出现了许多海外的货物,前不久更是同海外商人拿到了煤石,浩浩荡荡地船队开到清江之上,气势如龙,如今我们清平府城内的许多人家都从那李淳奕的妻子手中购买煤石。”

    “难能可贵的是,本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今这情况,那李淳奕之妻若是坐地起价,寻常人家为了生存,咬碎后槽牙也得购买煤石,可那李淳奕之妻却并未做这样的事,而是以各县管控的价格进行售卖,虽说小赚一些,但利润微薄。”

    “而且本官还听闻,那李淳奕之妻提出一个‘以工代赈’的模式,那些拿不出银两来购买炭石的人,可以去她的农庄里做工,靠着双手换取炭石,给不少穷苦人家提供了一条活路。”

    清平府的赈灾官瞳孔微微一缩,良久之后,才摇头苦笑道:“这夫妻俩都是能人,我不如那李淳奕。马上朝廷的考评钦差就要下来,我估摸着,再过三两月,与大人一起共事的,就是那李淳奕了。”

    他这语气有些感伤。

    他与李淳奕本是同样的起点,甚至因为他就是清平府府城之人,起点较之于李淳奕还要高上一些,可他政绩平平,四处赈灾才将清平府稳住,眼下他完全不知开春之后老百姓的庄稼种不下去是,他该如何做?

    三月庄稼不入地头,五月便是饿殍遍野,到了那时,他又该如何做?

    如果只是清平府受灾,他还能厚着颜面去找上峰讨一些赈济粮,可眼下整个宋地都是大灾,甚至听闻天-朝盛唐与南明之地也是这样的大雪连天,更遥远的大元死伤更为惨烈,住在草原上的游牧人或是被冻死,或是被大雪埋掉,还有被饿红眼的狼群吃掉的……天公无情,百姓苦。

    清平府知府出言安慰道:“你也莫要太过悲观,清平府的情况,已经远好于其它地方了。你想想幽州之地的那赈灾官,坟头已经被大雪埋几次了?你觉得清平府情况不好,可矮子里面拔旗杆,你就是挺高的那根旗杆,就算无法升任,那也是平调,断然不会降职,更不会有杀身之祸。”

    清平府的赈灾官摇头道:“难啊……我这脑袋,迟早得掉。甭管是升任还是调任,我都需要接手一个更大的烂摊子。去了那地之后,我该如何做?总不能把李淳奕也一并带走。就算带走了李淳奕,那又能如何?”

    “他是提出了棚屋这个法子,但我们谁不清楚,真正护持临江县老百姓渡过这次天灾的,是李淳奕之妻的人脉。李淳奕之妻能够认识天-朝商人海外商人,能从各地寻来炭石、寻来一些好种植的粮食,寻来一些好养殖的鱼,我从哪儿寻来?李淳奕好学,其妻难学。”

    清平府的知府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这些话说出来太过杀自己威风,所以不愿意主动提起罢了。

    眼见着赈灾官已经双眼通红捧着脸要哭,清平府知府灵机一动,突发奇想道:“你哭!”

    清平府赈灾官:“……”

    “你哭啊!接着哭!”清平府知府气得直拍桌子。

    清平府赈灾官一把抹去脸上的泪,拂袖道:“大人,你这是在看本官的笑话么?”

    清平府知府气得翻了个白眼,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的思绪理清楚之后,他说,“我方才看着你的眼泪从眼角涌出,突然想到有两件事,我们能做。这两件事若是做好了,或许我们便能安然渡过此次危机。”

    “哪两件事?”清平府赈灾官更哭不出来了,他激动到抓着袖子的手都在战栗。

    清平府知府伸出两根手指,“其一,我们可以学这棚屋中植之法,不一定非要苛求粮食的收成要与往年一样。就算没有受这天灾时,粮食的收成都不一定,更何谈眼下只是退而求其次地种植,能种出来最好,中不出来也没什么,毕竟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差了。”

    “其二,我刚刚看到你眼睛里的泪滚滚而落,就想着,把那临江县当成眼珠子,我们只要想办法同临江县扯上关系。比如,修好去临江县的路,只要我们有办法把临江县的炭石运出来,挨冻受冻的人就会少上很多。等于说,修好路,把清平府内的其它地方都同临江县扯上关系,牢牢捆绑在一起。”

    清平府的赈灾官眼前一亮,只感觉思路豁然开朗。

    -------------------------------------

    清平府的府官们决定什么,夏

    晚棠哪能知道?她是事后发现清平府内来买煤石与玲-珑火塔的人增多不少,这才意识到从清平府至临江县的路越来越好走了,而且是府官有意识地修整从清平府城通往临江县的官道。

    从各地来临江县买煤石的车队很多,玲-珑火塔受制于产量,需要的火精黑曜石不算多,所以夏晚棠就将炭石与火精黑曜石的开采比例稍稍做了调整,并且设置了每月往临江县输送一次矿产的规矩。

    来临江县采买的人也都知道这规律了,每月都会赶在船队来的日子前守着,等到船队来的那一-夜,许多人更是连觉都不睡,提前去夏晚棠门上守着,拿着银票兑换成纸笔,然后再拿纸币去农场购买煤石的份额。

    琉璃火塔一直都是夏光宗、夏耀祖和夏勤耕兄弟三个带着人在搞,饶是兄弟三个忙到脚打后脑勺,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赚是真的赚,累也是真的累。

    夏晚棠同李淳奕商量了一下,二人去找了杜家庄的里正,买了一块四十亩大小的沿江地皮,专程用来建设琉璃火塔工厂,单单是烧制琉璃火塔的炉窑就建了两百座,从周边庄子里招来青壮年来琉璃火塔工厂干活……在夏晚棠的有心操作之下,大半个临江县都半步踏入了工业时代。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男人去玲-珑火塔厂干活,赚到了纸币后能去夕夕农场买到粮食与棉花布匹,还能去夕夕渔场买到鱼肉,也可以去夕夕牧场买到其它肉食,再加上自家屋子里搭的一个小棚屋能够中一些蒜苗小葱和小青菜,日子也能支棱着过起来,不会比之前差多少。

    对于夏家庄来说,往来的游商一到,那便是赚银两的好时节。房子打扫出来,晾洗干净的被褥铺进去,屋子里的火炕烧上,再把自家买的玲-珑火塔也给罩上,哪怕屋子已经因为闲置太久有些阴冷,也能在半个时辰内变得暖烘烘一片。

    那些手艺好的婆娘们也拿出了看家手艺,又是炒菜又是炖汤,让那些外地来的游商吃得好喝的好也住的舒坦。

    这么好的待遇,游商们花的钱自然不少,不过对于靠倒腾货品赚银子的这些游商来说,投宿打尖都是小开销,自己在大冷天里出来一趟,不吃点好的住个好的,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一路上吹的冷风受的冻?

    以夏家庄为中心,路越来越好走,夏家庄里的好些人家都重新修了房子,玲-珑火塔成了标配,许多人家还在存放粮食的屋子里设了小棚屋,或是种些菜蔬,或是养几只鸡,日子虽然难,但总算是能过顺了。

    有些地方原本就比东鲁之地冷,哪怕是下了这么久的大雪,对于那些人来说,也只是冬天变得长了些,并不会太影响生活。从那些地方来的游商就把那边的生活经验带到了东鲁之地来,给东鲁之地添了不少的新气。

    入了五月后,下雪的次数渐渐减少,太阳也开始天天露面了,只是天气依旧冷着,不是之前那种冻入骨髓的冷,稍稍缓和了一些,与往年的冬天差不多,屋子里点的炭石稍微少一些也不会觉得太冷,衣服也无须里一层外一层地穿棉衣了。

    夏晚棠给全家换上了薄款的羽绒服,还特地给正是闹腾年纪的李知岩做了两件羽绒背心。

    朝廷吏部的任命文书就是在这个时候下来的,大概意思是,经过一轮的考评制,临江县赈灾官李淳奕表现优良,升任为清平府赈灾官,正六品,朝廷希望李淳奕能够再接再厉,为老百姓谋福祉,带领老百姓度过此次危机。

    除此之外,远在西边的天-朝盛唐也派出了使臣,跟随来临江县拿货的游商一起。

    天-朝使臣想来找夏晚棠与李淳奕取取经,一则是为了学习棚屋中植工艺,二则是想要找夏晚棠打听打听,同夏晚棠有往来的那位天-朝商人究竟是哪家商行的话事人,为什么不帮着盛唐天-朝?

    难不成是看上了那李淳奕之妻夏晚棠?不应该啊,听闻那夏晚棠就是一寻常农家女,虽然半路发了家,但也不至于入了那神通广大的商人之眼。:,,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